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農業推廣體系的管理創新的路徑建設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就是要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完善黨管農村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保持黨同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農村黨的建設,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本文選自:《中國農墾》一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有國內國際標準刊號。自1994年以來與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合作,出版電子光盤向國內外發行。目前雜志在全國各墾區都有訂閱,發行量保持在10000份左右,與同類型雜志相比發行量較大。同時,雜志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有雜志訂戶和光盤訂戶,美國個別研究機構也訂閱此刊。主辦: 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0529-6382,國內刊號:CN11-1157/S,郵發代號: 2-139,復合影響因子: 0.127,綜合影響因子: 0.059,創刊時間:1956

  作為全國農墾系統唯一一本高層次綜合性月刊,幾十年來深受全國農墾干部職工和廣大讀者的喜愛,許多離退休老干部、老部長尤其重視和喜愛,雜志已成為他們繼續關心了解農墾事業的重要資料和渠道。


      及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議》指出要“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和供銷社改革,形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我國農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科技進步越來越重要;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又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支柱,是實現農業工業化、產業化、現代化的基本保證;針對我國現行農業技術推廣體制存在的問題,必須加強政府對農技推廣的支持,深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改革,創新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形成社會化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以適應新時期進一步做好農業推廣工作,以服務三農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1、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制度創新

  1.1 確立農民對技術需求的主體地位,提高農民采納農業新技術的自愿性

  農民是農業經營主體,也是農業技術的需求主體,市場主體。采納新的農業技術應該是農民市場經營的理性選擇。傳統觀念通常是從技術供給者的角度看問題,把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僅僅看作是向農民提供農業技術的過程,把農民看作是農業技術的被動消費者,而沒有對農民的技術需要給予足夠的關注,缺乏農業技術推廣的針對性。因此,今后要注重建立農民參與選擇推廣技術的機制,改變“你給的我不要,我要的你沒有”的技術供給狀況。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的農業推廣部門應該及時地把市場需求的正確信息、先進技術傳遞給農民,讓農民自己選擇,引導千家萬戶自愿采納農業新技術。

  1.2 解決農業推廣體系中激勵機制的缺位問題,廣泛采取市場化的激勵手段,進行推廣機制的創新,大力調動農民、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

  在現行農技推廣機制下,農業技術成果轉化還缺乏市場激勵機制,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的工作還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沒有有效的利益誘導機制,其工作的好壞不是通過市場機制來引導的,許多推廣工作也就難免流于形式,不能讓農民滿意。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機制的完善,關鍵在于解決推廣主體的激勵問題,創新農技推廣機制。比如支持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有償服務、可訂立“超產提成、減產賠償”合同;通過股份制等市場化手段創辦科技示范園區,展示名優品種、高效生產模式,帶動農民跟進。福建南平市的“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就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措施,它能使科技人員與農業生產者形成利益共同體,而長期有效的合作,實現科研機構與農業生產者的“雙贏”。

  2、推進農業技術推廣的組織創新,形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

  2.1 創新農業推廣體系,發揮政府農技推廣隊伍的骨干作用

  農技推廣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公益性職能,它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體。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職能的農技推廣隊伍,不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絕大多數國家農業發展的共同經驗?,F行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必須更新觀念和進行機制創新,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把服務領域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由單項向綜合服務延伸,利用技術和信息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參與并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政府的技術推廣等可以委托協會等為農服務組織進行。農技、農經、農機等站所可以改制或精簡后劃歸協會等組織管理。各級推廣機構在切實履行公益性職能的前提下,可以興辦經營實體,實行“一站兩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運行機制。

  2.2 鼓勵企業、農民等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大力培育多種成分、多種形式的農技服務組織,形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

  農技推廣主體逐漸走向多元化,農業科研、教育單位廣泛地面向農村,開展科技成果開發、推廣活動;農業企業越來越多地開展技術推廣服務工作;各種農民技術協會、種養大戶也成為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領域的重要力量。各級農業管理部門和政府農技推廣機構要支持這些組織和企業的發展,鼓勵它們以多種形式向農民推廣技術,對農民進行培訓。加強農業科研、教育、推廣部門之間的聯合,推動跨地區、跨專業推廣機構的橫向協作,拓寬科技下鄉的管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注意發揮各類農技推廣服務組織的作用,建立多方合作機制。

  3、加強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保障和支持

  農業科技推廣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能否更好發揮作用和發揮更大作用,除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創造條件外,還需要各級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需要相應的政策措施、資金支持等外部環境和條件作為堅強的后盾。

  3.1 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增加農技推廣資金投入

  一要建立農業科技推廣專項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財政支農資金用于農技推廣的份額。二要利用“綠箱”政策,調整支農資金投入結構:按照wT0的原則,減少政府對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的直接資金投入,按綠箱政策增加對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等領域的資金投入,使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達到國際平均水平。

  3.2 加強農業教育和農民技術培訓,把教育、研究、推廣緊密結合起來

  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關系極大??梢哉f,農民教育是農業科技擴散的基礎。今天的農業教育,就是明天的農業科技,就是后天發達的農業經濟。離開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村技術的持續創新和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就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農技推廣體系必須把提高農民素質或通過提高農民素質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作為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把技術推廣融于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之中。同時,要抓好農民技術培訓方式創新。要重視對農業勞動者的技術和技能培訓,把提高農民的素質作為“科教興農”、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大措施。要深化農村教育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增加職業教育的比重,通過農業技術講座、培訓、函授、夜大等多種形式,大幅度提高億萬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農業科技水平。二是農民素質的提高將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在加強農民教育的同時,要創新推廣理念、改進推廣方式。我國農民整體文化水平低,又是一群最務實,最講究實際,極注重經驗,又相對保守,狹隘,改變他們的傳統生產方式更需要通過事實進行演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他們才容易接受,純理論性的東西他們很難也不愿意接受。因此,要創造條件建立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開展示范性農業技術培訓。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建設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措施。

  4、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

  4.1 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

  中共中央[2012]1號文件明確提出: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深化農業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現代院所制度,擴大院所自主權,努力營造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政策環境。完善農業科研立項機制,實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選題相結合、穩定支持和適度競爭相結合。完善農業科研評價機制,堅持分類評價,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改變重論文輕發明、重數量輕質量、重成果輕應用的狀況。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完善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鏈為主線、以綜合試驗站為基點的新型農業科技資源組合模式,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試驗示范、輻射帶動的積極作用。落實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優惠等政策,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升級,鼓勵企業承擔國家各類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以企業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涉農新興產業。加快農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穩步發展農業技術交易市場。

  4.2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2012]1號文件指出: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圍繞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以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為總抓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任務,堅持把科技進步作為根本出路,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根本動力,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目的,堅持把加大強農富農政策力度作為根本保障,確保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農村民生持續改善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良好環境。主要做好以下十個方面:1.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2.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4.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5.明確農業科技創新主攻方向,6.推進重點領域農業科技創新率先突破,7.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8.提升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能力,9.構建農科教企聯合推廣服務機制,10.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出国| 林芝县| 河北省| 从化市| 本溪市| 阿瓦提县| 长子县| 商城县| 宁陵县| 蒙山县| 大悟县| 顺昌县| 平和县| 霍城县| 北碚区| 鄄城县| 冀州市| 靖边县| 开远市| 安岳县| 平和县| 临汾市| 金川县| 张家口市| 鹤山市| 孝昌县| 鹤峰县| 常山县| 泰安市| 离岛区| 和龙市| 镇坪县| 洱源县| 荆州市| 疏附县| 武定县| 阳原县| 贵定县| 吴堡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