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中國十二大水電基地發展規劃》是指從我國能源構成的戰略出發,為了加快水電建設,逐步改變水電比重偏低的局面,原電力工業部在70年代未設想在水能資源豐富、開發條件較好和缺煤、缺電的地區建立一批水電基地,并提出了做好十大水電基地規劃的要求。我國1977年至1980年第五次全國水能資源普查結果,全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67億千瓦,年發電量5.92萬億千瓦時,其中可開發裝機容量3.78億千瓦,年發電量1.92萬億千瓦時,居世界首位。文章發表在《建筑學研究前沿》上,是高級政工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級工程師,水電基地研究,水電論文發表
我國水電建設是從東北和東南沿海地區開始的,但水能資源主要蘊藏在西部(西南和西北),為了讓大家了解我國豐富的水能資源,加快水電開發,1979年和1989年兩次編著中國的水電基地。
1979我剛從干校基層下放回到電力工業部計劃司具體負責編寫《十大水電基地開發設想》,1978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1728萬千瓦,年發電量446億千瓦時,僅利用水能資源的2.5%,在世界上名列第9位。當時水電還處于開創階段,一些主要江河還是未開墾的處女地,水電建設在我國具有十分現實和長遠的經濟意義,是為20世紀內實現四個現代化解決動力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為加快建設步伐,必須擴大水電建設規模,建設若干個大型水電基地,作為二十世紀的骨干電源。當時考慮東北地區遼寧、吉林兩省可開發的大型水電站已接近尾聲。 建議的十個水電基地的規模 基地名稱
范圍裝機容量(萬kw)年發電量(億kwh)1、金沙江玉樹-宜賓751233552、雅礱江兩河口-渡口194011813、大渡河雙江口-樂山204011094、烏江洪家渡-涪陵8674185、長江上游宜賓-宜昌283613606、南盤江、紅水河興義-桂平13325337、瀾滄江布衣-南臘河口214610948、黃河上游龍羊峽-青銅峽16355939、黃河中游河口鎮-桃花峪84719310、黑龍江干流洛古村-撫遠820/2270/2合計
215659971注:黑龍江干流系中俄兩國界河,故資源按1/2計算。
中國的水能資源居世界首位,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6.94億千瓦,其中可開發裝機容量為3.78億千瓦,年發電量1.92萬億千瓦時,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的裝機容量為1.3億千瓦,年發電量為5259億千瓦時。為了有效、合理地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在原電力工業部主持下,經過數次規劃,于1989年形成了現在的十二大水電基地。這些基地的形成,既是我國水能資源客觀存在的反映,同時又體現了國家發展水電的戰略決策。十二大水電基地就是我國水電未來發展的一張藍圖。依據這張藍圖,按照國家對電力資源的需求,分階段、有目標、有重點地去發展水電。
今后主要開發中小型水電站,黑龍江省大部分水能資源集中在國際河流--黑龍江上,目前沒有條件開發。華北地區水能資源占全國蘊藏量的比重個到2%,其中京、津、冀地區已利用44%,今后主要結合電力系統調降的需要及水利工程的建設進行開發。就全國范圍看,今后大型水電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中南及華東地區。故當時確定了黃河上游、南盤江紅水河、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游,瀾滄江中游、湘西和閩浙贛等十大水電基地,總裝機容量1.7億千瓦,計劃1985年建成1200萬千瓦,1990年達3500萬千瓦,初步設想到2000年達到1億千瓦。
在這十個水電基地中,前八個以河流為單位,后兩個以地區為單位,特別是最后一個水電基地包括閩、浙、贛三省的眾多河流,這兩個水電某地與前面的八個基地不相稱。這兩個基地中多數為規模不大的水電站組成的,這些水電站開發后,只有當地的意義,沒有地區意義。更不具備跨地區供電的作用。
1989年水利水電視劃設計總院根據新的勘測設計資料,增加了黃河中游北干流和東北兩個水電某地,構成《十二大水電某地》,總裝機容量2.1億千瓦,年發電量9945億千瓦時,其中已建、正建水電站為3083萬干瓦,年發電量1308億千瓦時。在這十二個水電基地中,以河流(河段〕為單位的有九個,以地區為單位的增加到三個。在這次修改中,所謂黃河中游北干流水電基地只考慮黃河中游自河口鎮至禹門口,后來黃河水利委員會改為黃河中游水電基地,這個基地包括自河口鎮至桃花峪的中游河段。
什么叫基地?《現在漢語辭典》中說:“作為某種事業基礎的地區,如軍事基地,工業建設基地。”按照這種解釋,我國能作為水電事業基礎的地區是幾條大江大河,全國夠得上水電基地資格的還是原來九個大江大河(河段),再加上東北的黑龍江這樣十個基地比較合適。
這十個水電基地總裝機容量26565萬千瓦,年發電量接近1萬億千瓦時,其中黑龍江干流系中俄兩國界河,現僅完成規劃階段工作,開發方案及第一期工程尚未確定。1989年編制十二大水電基地時曾設想在“八五”計劃期間提出梯級開發方案和第一期工程,“九五”計劃全面施工,爭取2000年第一期工程發揮效益,至今未能實現,看來近期難以開發利用。黃河中游開發主要是防洪、供水、灌溉,以及攔截泥沙、減少下游河道淤積,減輕三門峽水庫的防洪負擔,目前已建和正建的骨干工程,如萬家寨、小浪底都是由水利部門主持興建的水利樞紐,所以本何段的開發要服以服務于水利的需要。因此從水電開發來講,主要是開發金沙江和雅礱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游、南盤江紅水河、瀾滄江和黃河上游等八個河段、河流、而這些河流都在我國西部地區,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盡早開發,除滿足當地需要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電源“西電東送”,解決我國東中部地區的電力需求。
從我國能源構成的戰略出發,為了加快水電建設,逐步改變水電比重偏低的局面,原電力工業部在70年代未設想在水能資源豐富、開發條件較好和缺煤、缺電的地區建立一批水電基地,并提出了做好十大水電基地規劃的要求。據此原電力工業部計劃司組織全國水電勘測設計和有關單位編寫了《十大水電基地開發設想》,對黃河上游、南盤江、紅水河、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游(包括清江)、瀾滄江中游,湘西和閩、浙、贛等10個大型水電基地進行了規劃布局,總裝機容量達1.7億kW。
除了這十個大型水電基地之外,未來還有兩個水電基地、一個是云南省的怒江,據初步框算可開發1900萬千瓦,另外一個就是西藏的雅魯藏布江,開發規模可與金沙江水電基地相比,所以最終可能還是十二大水電基地。
高級工程師論文發表注意事項:《建筑學研究前沿》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協辦,國家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東南大學主辦的建筑學綜合性國家級科技建筑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0529-1079 國內統一刊號CN 10-1024/TU 郵發代號79-266。該刊為月刊,大16開本,每月25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