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強度高、穩定性好、能夠就地取材、適應小型機械化生產等優點,在城市道路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隨著其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受到地質、水文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開始出現壓碎、擠破、裂縫、斷板、板底脫空等病害現象。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路面成為城市道路改造最廣泛采用的形式。為了防止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產生反射裂縫,還可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補強的基礎上進行加鋪土工格柵處理。下面結合工作中的工程實踐,對采用土工格柵處理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而出現的反射裂縫問題的設計與施工進行分析。
1工程概況
某市進行整體改造和改善道路的使用功能,其中城市主干道占7.5km,次干道占1.1km,改造道路規劃紅線寬度為45-60m不等,以60m寬度為主。在改造過程中,首先對舊水泥混凝土板塊的病害進行充分調查和強度評定,以交通因素為主,綜合考慮氣候、水文、地質、管線設施等因素,在改造工程中均采用了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層的方案。
兩條道路均為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混合路面,水泥硅路面與瀝青碎路面的交界處、交叉口、公交站臺、窖井周圍道路病害較為嚴重。在規劃紅線范圍內對道路進行出新改造,包括道路、人行道、管線、路燈等。改造過程中,首先對瀝青混凝土路面和舊水泥混凝土板塊的病害進行充分調查和強度評定,以交通因素為主,綜合考慮氣候、水文、地質、管線設施等因素,在改造工程中均采用了加鋪瀝青層的方案。本文重點介紹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和剛柔搭接處加鋪瀝青層的方案,其路面結構如圖1,圖2所示。
2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設計的關鍵問題
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由于接縫和裂縫的存在,會出現反射裂縫問題。反射裂縫是由于舊面層在接縫或裂縫附近的位移引起接縫或裂縫上方瀝青混凝土加鋪層出現應力集中所造成的。舊面層在接縫或裂縫附近的位移,包括由于環境溫度的變化引起面板的水平伸縮和由于荷載作用引起的面板邊緣的豎向彎沉。前者導致接縫或裂縫上方的瀝青混凝土加鋪層內出現較集中的拉應力;后者則使接縫上方的瀝青混凝土加鋪層承受較大的彎拉應力和剪切應力。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強度較高,作為在基層上加鋪瀝青混凝土這種路面結構,強度方面一般都能滿足要求。但由于反射裂縫的產生,也會使瀝青混凝土面層喪失整體性,因路面水的滲入導致瀝青混凝土加鋪層發展成為更嚴重的病害破壞。因此,舊水泥混凝土加鋪瀝青混凝土層設計的關鍵是預防和延緩反射裂縫的產生。對于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而產生的反射裂縫的預防,我國目前主要采用玻璃格柵夾層結構(如圖3所示)。由于這種方式施工方便、適應性強,在我國公路和城市道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3玻纖格柵加筋的作用原理
玻纖格柵是以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一種由玻璃纖維制成的平面網狀材料,其具有抗拉強度大、彈性模量高、耐高溫、耐腐蝕、低延伸率、物理化學性能穩定、嵌鎖和限制作用強等特點。采用鋪設玻纖格柵作為加筋夾層,能達到提高瀝青加鋪層抵抗反射裂縫的能力,改變瀝青混凝土層在車輛荷載和溫度作用下的受力狀態,大幅度減小接縫處的應力集中現象,從而達到阻止反射裂縫產生和發展的目的。
玻璃纖維網不是依靠本身的較大變形來擴散應力的,其防裂作用實質上是一種隔離功能,它分隔了有裂縫或接縫的混凝土板與瀝青混凝土加鋪層,避免了瀝青混凝土層直接處于裂縫或接縫間端的應力集中區域,而由強度較高的材料承受較大的拉應力,阻礙了裂縫的迅速擴展。因此格柵本身的抗拉強度是抑制裂縫發展的主要因素,采用抗拉強度高的格柵更有利于抑制裂縫的發展。
4施工技術
4.1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損壞狀況調查與評估
原有路面狀況的調查與評估是改造設計與施工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和評價,能準確地預測原有路面剩余壽命和找到路面損壞的原因。在調查過程中,首先將損壞分為結構性破壞和非結構性破壞兩大類,然后根據損害程度和破損方式具體細分為:細微裂縫、露骨、麻面、剝落、磨光、孔洞、嚴重裂縫、沉陷、錯臺、碎裂等。
采用5.4m貝克曼梁彎沉儀和標準軸載汽車對改造路段進行彎沉測量,以評定水泥路面在板角的傳荷能力和結構的整體強度。采用鉆芯機鉆取結構層的試樣,進行厚度、劈裂強度和模量測定,并與彎沉測試結果聯合對路面結構承載能力進行評定。對彎沉比較大的路面處進一步分析是否有板底脫空病害發生,對于表面破損主要采取人工用尺量的辦法,根據面積、長度、深度等幾何尺寸進行分類統計。
4.2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處理
針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情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處理。
(1)對于有貫穿全板的2條以上的縱、橫、斜向裂縫形成的破碎板塊和貫通板厚的坑洞,按脫空板進行處理。
對脫空板的處理工序如下:破碎舊板。清運碎塊。清掃基層。澆快凝水泥碎。養生。開放臨時交通。
(2)對板角斷裂,首先按板角斷裂面的大小確定切割范圍,再用液壓鎬鑿除破損部分,盡可能保留原有鋼筋,在切割完水泥混凝土板破裂面后,對基層采用C15小石子混凝土補強。基層補強完成后,在新舊混凝土之間加設傳力桿并在舊路面板接縫面涂刷瀝青,然后澆筑快硬水泥混凝土,澆完后用養護劑養護,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再加鋪罩面(見圖4)。
(3)對脹縫損壞的處理。脹縫處水泥硅路面損壞較嚴重的,采用將脹縫切成寬度為lm的規則的矩形槽后澆筑快凝水泥鹼;對于脹縫填縫材料損壞的,將脹縫清除干凈后,用快凝水泥硅填縫(見圖5、圖6。
圖5 脹縫修補示意圖
圖6 接縫填料修補示意圖
(4)對路面麻面、嚴重脫皮處,將雜質清除并清洗干凈,灑上一層4%的橡膠瀝青。
(5)對孔洞坑槽,先將孔洞鑿成形狀規則的直壁坑槽,再用鋼絲刷將破壞處的塵土、碎屑清除,然后用壓縮空氣吹干凈修補面,填上聚合物乳液混凝土,最后噴灑養生劑。
4.3澆灑粘層油
為保證瀝青加鋪層與舊水泥混凝土板的良好粘接,在找平層鋪筑之前,應灑布一定量的粘層瀝青。澆灑粘層油之前,先將舊路面整平、清洗干凈,然后在溫度10℃以上、路面不潮濕的條件下,在清掃干凈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澆灑粘層瀝青。粘層瀝青采用快裂的乳化瀝青或A-140石油瀝青,用瀝青灑布機按0.4kg/m
2~0.6kg/m
2用量均勻澆灑,油溫控制在150℃~170℃之間,鋪好玻璃纖維格柵后按0.7kg/m
2~0.8kg/m
2用量澆灑粘層油,再撒上石屑,其用量為2m
3/km
2左右.并用6t~8t的壓路機碾壓一遍。噴灑一定要均勻,遇有因灑布車減速或停頓造成油量過大處,要立即刮除,并用人工補灑。
4.4鋪設玻璃纖維格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