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中,橋梁的施工是個繁瑣的工程,一道橋梁的工程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具體工作卻比較多,除了在準備階段要除調查地形條件外,還要調查所要經過的道路情況,道路寬度、彎道半徑、路面狀況,以便解決重型機械進場的可能性。橋梁所需用到的材料有水泥、碎石、片石、鋼筋等,所用到的工具有攪拌機、發電機、模板等,這些材料得布置存放等問題都需要要解決,因此,有必要對高速公路橋梁施工中相關施工技術進行探討。
以下就根據筆者幾年的工作經驗,從橋梁施工中的基底處理、蓋梁支架等方面入手,探討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施工技術。其中,筆者將數理統計方法應用在路橋施工質量控制中,效果明顯,希望的得到推廣。
一、橋梁施工中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及措施
1 橋梁基底處理方面
公路橋梁施工中,施工機械進場后,由測量人員放出開挖基坑邊線、基頂邊線,放樣時,務必要求施工隊管工旁站在現場記認,測量人員務必要具體地清楚地交代樁位及數據,之后采用機械配合人工開挖的方式開挖基坑。
就筆者的經驗看,開挖基坑時,需有試驗人員進行基地承載力試驗,如經觸探試驗測得基底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則要對基底進行處理。
2 橋梁支架及蓋梁支架設計施工處理方面
就墩柱頂蓋梁現澆施工的支架型式而言,支架型式的選用,應結合現場設備及施工條件與蓋梁的高度而定,并考慮經濟成本盡量能就地取材。自落地支柱可采用鋼管、型鋼或門式架等,根據施工設備狀況及荷載經計算選用。
無論采用何種支架,施工時都應按計算撓度值設預拱度,并應搭設足夠寬度的操作面和周邊護欄。各種支架的護欄邊,都應滿掛密目安全網,以防止高空墜落。
3 有關施工進度控制方面
就具體施工情況而言,應根據竣工及交付使用的期限,科學地安排施工順序,要做到先地下后地上,先三通一平后施工。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工程排隊,突出重點,攻克難關。
筆者以為,對工期長、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的工程應早做安排,如橋梁施工中的公用墩柱或設有縱橫預應力的梁施工,均應先考慮。具體施工時,可以采用科學的網絡計劃方法,確定最合理的施工組織,以便工序之間相互創造有利條件,擴大工作面,加快施工進度。
施工過程中,應全面考慮平衡人力、物力,盡量壓縮施工,做到均衡施工,自始至終掌握施工節奏,并充分考慮高速公路橋梁施工環境的不可遇見性。
4 橋梁的結構病害問題
橋梁結構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才能承受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及其他各種附加力。同時,橋梁各部尺寸必須具有恰當大小,才能使其承受軸向壓力時不會喪失穩定性。由于材料強度的離散型、作用荷載的隨機性,從而導致公路橋梁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產生結構病害。
比如,局部蜂窩、麻面和氣泡現象的出現。
造成這種現象的結果,主要是使混凝土結構大大降低了結構的嚴密性,其疏松的結構強度幾乎降低到最低點,在使用過程中其承受能力極大地減少,并且容易遭受腐蝕而造成重大的損傷,嚴重地降低了工程的承載力和耐用性。
筆者以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施工時,不按照標準要求進行配比,施工工藝差,在操作上不按程序操作,隨機性調整時有發生。
第二,在澆筑混凝土后,進行振搗不規范,不均衡,使得振搗不足部位的結構疏松,不密實,在撤膜后容易出現蜂窩、麻面等現象;在振搗過多部位,骨料易下沉,混凝土漿泌于表面,混凝土體中間段(層)砂漿富集,易發生由表及里塑性裂縫和干縮裂縫。
第三,對混凝土模加工的精度不夠,或周轉次數多,導致局部變形漏洞,接縫不夠密封而漏漿,從而使骨料間隙無漿,干硬后形成稀疏狀蜂窩現象。
第四,從攪拌到澆筑之間的時間過長,混凝土水灰分發生離析,混凝土結構不密實,在澆筑時不加以振搗或振搗不均。
5.公路橋梁施工中預應力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預應力鋼材主要有預應力鋼筋、冷拉預應力鋼絲、矯直回火預應力鋼絲、低松弛預應力鋇絲、普通預應力鋼絞線和低松馳鋼絞線。作為預應力鋼材最新一代的低松弛鋼絞線由于其高效、經濟、施工方便,使建筑構件輕薄美觀的優點,已大量使用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建筑工程上。使用預應力鋼絞線至少可節省鋼材1/3以上,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