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規劃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重視起環境保護問題。本文發表在《資源節約與環保》上,是環境保護論文發表范文,文章分析了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性。
關鍵詞:城市規劃 城市建設 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
一、引言
城市規劃是為了實現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所作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是繼承過去、創造今天、預測未來的一門科學。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許多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時代的城市建設對城市規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這些更高的要求下,規劃者往往只重視大規模擴建卻忽視了環境保護問題,導致城市的環境污染迅速蔓延,嚴重的威脅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證城市的長久發展,解決環境問題成為城市規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1]。本文筆者結合實際,分析了我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若干環境問題,并給出了改進建議。
二、城市環境問題產生原因
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的產生和發展決定于經濟的發展以及上層建筑對它的影響。近些年來,在人口壓力比較大的城市中,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城市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從現象上看,城市的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由于居住擁擠、空氣污染、生活環境污染引起的生活質量下降,而這種生活質量的持續下降最終會導致整個城市的衰落,制約社會的發展。從根本上說,這些現象都是由于人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對城市規劃的認識有所偏見所引起的,尤其是在城市規劃領域中對于環境保護規劃的研究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2]。
三、城市規劃中出現的環境問題
(一)城市規劃中環保意識不強
在我國,部分城市、城鎮的領導者環境保護保意識比較薄弱,只重視經濟的快速發展,卻忽視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從而影響了城市、城鎮的可持續發展。再如我國規劃局是主要負責城鄉規劃的機構,但其對環境的管理經驗就比較缺乏,它很大程度上只考慮城市規模的擴大,而對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造成的環境污染卻很少考慮[3]。
(二)城市大氣質量嚴重惡化
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導致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從而使大量粉塵、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到大氣層中,致使大氣質量日益惡化。在我國,城市空氣中的總懸浮微粒濃度較高,平均濃度達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也嚴重超標,屬于“煤煙型”大氣污染。大氣污染所導致的臭氧層破壞和溫室效應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大氣中硫化物、氮氧化物嚴重超標導致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酸雨現象,酸雨的降落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同時也會加劇建筑物、橋梁、鐵路的腐蝕與破損,給工農業都帶來巨大的損失。再如,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線交叉縱橫,維修道路管線時各部門不協調的規劃,常常導致出現修路在前,水、電、熱、排污、通訊緊跟其后,分別開挖路面,造成城市出現天天破路挖溝的尷尬局面,而這種施工現象往往造成揚塵污染。
(三)水體污染相當嚴重
城市人口數量的突飛猛進和工業的迅猛發展,致使大量的污水在沒有處理好的情況下就直接排入水體中了,嚴重破壞了水環境。在我國城鎮中,平均每天至少要將一億噸的污水不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到河流中。近期顯示,我國的水體污染呈上升趨勢,有監測資料的1200多條河流中,有850多條受到污染,資料顯示全國范圍內78%的河段已經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而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4]。據估計,我國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00億元。
(四)垃圾泛濫成災
我國城市中,由于人們的生活及生產所產生的垃圾產量急劇增長,且增長的勢頭不減。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6億噸,其中有害廢物為3000到4000萬噸;每年的生活垃圾量為1噸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垃圾的歷年堆存量達到60 多億噸,全國有200 多座城市被垃圾包圍。然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平均僅為59.71%(真正符合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足20%),有130 個城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0。
四、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規劃內容
(一)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
可持續發展是指經濟、社會、人口與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既滿足當代人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損害滿足子孫后代生存發展對大氣、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需求。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中國在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擇,在城市規劃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規劃理論方法體系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避免重復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負面效應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我國城市總體規劃中,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指導方針尤為重要[5]。
(二)做好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準備工作
這些前期準備包括:1、利用好相關城市的自然環境資料,包括城市具體的地理位置、水文、氣象、以及生態環境等; 2、做好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如監測水體、噪聲、大氣的實時情況,并做好記錄等;3、調查好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現狀,如人口、GNP等。環境保護規劃的準備工作是做好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三)環境保護規劃的實施
1、要有高質量的環保系統。對不同的廢棄物、垃圾按照各自的特點要及時處理和處置,同時加強對噪聲和煙塵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態環境潔凈、舒適。
2、要有高效能的運轉系統。包括暢通的交通系統,快速有序的信息傳遞系統,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統,完善的專業服務系統等。這樣才能保障環境保護規劃的有效順利的實施。
3、要有高水平的管理系統。包括人口控制、醫療保險、勞動就業、資源利用、城市建設、環境整治等。保證水、土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適度的人口規模,從而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四)提高保護生態環境意識
提高居民自身修養,營造優良的社會風氣、井然有序的社會秩序。加強普及、宣傳生態意識,樹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態環境意識,這是城市生態建設非常重要的基礎條件。
五、結束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城市環境是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城市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物質保障。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創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豐富多彩的城市面貌是大家共同的呼聲和愿望。為此,我們廣大規劃師、建筑師必須付出艱苦努力的斗志,關鍵是要增強城市設計觀念,把環境保護有機地融進城市規劃的各個階段。在城市規劃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重視城市環境污染問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來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資源利用率,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實現城市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戴天興.城市環境生態學[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2.
[2]吳家驊.環境史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董鑒泓.中國城市建設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曹明德,黃錫生 主編.環境資源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5]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期刊簡介:《資源節約與環保》是天津市經委主管、天津市節能協會主辦的全國公開發行刊物,以報道宣傳國內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理論、做法和經驗;發布國家有關于節能降耗、環保、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對企業的優惠方法以及其他指導性的文件,以及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為企業提供服務平臺。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3-2251,國內統一刊號:CN 12-1377/X,郵發代號:6-202。該刊為季刊,16開本,本刊自2006年第一期開始,改為全銅版紙彩色印刷,改進版面編排,力求圖文并茂,希望讀者一卷掌握,賞心悅目,是本刊更具實用性、可靠性和可收藏性。原名《天津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