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來,我縣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大規模修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作為一種高級路面結構形式,具有使用壽命長、養護工作量小、能源消耗少、施工簡便、對交通等級和環境適應性強、造價低廉等優點,特別適合山區鄉村道路路面,因而在農村路建設工程中被廣泛采用。但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如果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藝等環節控制不嚴格,水泥混凝土板就會出現較多的早期裂縫問題。現結合施工經驗,就早期裂縫產生的施工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縫的原因
水泥混凝土板澆筑完后幾天內出現的裂縫,稱為早期裂縫。早期裂縫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水分蒸發及溫度降低過快,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水化反應,造成混凝土產生較大的收縮,而早期混凝土的強度較低,因此產生裂縫。裂縫的產生,既有設計方面的原因,但施工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
1、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嚴。一些施工單位由于施工管理粗放,在施工配合比控制上對材料稱重誤差較大,特別是在水泥用量、加水量的控制上,死搬設計配合比,沒有根據施工現場風力、溫度、運輸距離等因素及時調整,或者人為估計配料,致使施工水灰比忽大忽小,形成混凝土板強度的不均勻,導致水泥混凝土早期裂縫產生機率增大。
2、
切縫不及時。施工中切縫時間一般應堅持“宜早不宜遲”的原則。施工中由于切縫時間掌握不恰當,溫度應力大于相應時間路面抗折強度,導致路面出現橫向裂縫。
3、外加劑因素。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一般要摻加外加劑,但如果摻加了不合格的外加劑,混凝土就會出現早凝、慢凝、離析、有害物等問題,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4、運輸方式不當。由于條件所限,沒有采用水泥混凝土專用運輸機械,加之運輸距離、時間過長,運輸途中顛簸等原因,致使水泥混凝土在運輸途中發生“離析”,施工和易性差,施工人員振搗不均勻,混凝土板漏振部分的空洞降低了混凝土的整體強度,使路面產生早期裂縫或斷板。
5、溫度的影響:施工時水泥混凝土澆筑氣溫較高,或者氣溫突然變化,混凝土板表面沒有及時覆蓋并灑水濕潤,造成混凝土中水份失去過快,從而產生早期裂縫。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縫的防治
如果施工不當,或在氣候惡劣、溫差較大、風速大的施工地區,早期裂縫出現的概率是比較高的,必須在施工過程中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預防。
1、盡量減少單位水泥用量。若無選擇余地,應當采用熱量小及收縮量小的水泥。
2、減少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可以通過拌合物中加緩凝劑、保塑劑或加大緩凝減水劑用量以及改善集料級配來實現。同時要摻加質量合格的外加劑。
3、混凝土澆筑時一般宜在氣溫30℃以下進行,夏季氣溫高于30℃時,宜避開中午時間,選擇在早晨、傍晚或夜間施工。
4、基層頂面在混凝土攤鋪前要充分灑水潤濕。為了避免基層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攤鋪混凝土之前要充分灑水潤濕基層,或在基層頂面鋪筑一層塑料膜,防止水分下滲到基層,造成混凝土中水分流失。
5、控制好切縫的時間,不能過遲。為防止切縫時出現早期裂縫,可采用跳倉切的方法,即先每隔1~2條縫切一條,然后再切余下的縮縫。也可通過壓縫的方法進行控制。高溫施工時,應比常溫施工適當提前切縫時間。
6、混凝土表面修整過程中,要避免日光直射,防止混凝土溫度上升很大或表面干燥。
7、混凝土成型后要進行充分養生,嚴禁出現表面發白的現象。從理論上分析,新澆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滿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發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損失,從而推遲或妨礙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這種不利影響。因此混凝土澆筑后的前7天是混凝土強度增長最快的養護關鍵時期,在施工中應十分重視加強養生。養生時間一般為14~21天,熱天不少于14天,冷天不宜少于21天。
8、在刮風天氣施工時,要加快施工速度,加強養生措施。
三、結束語
修建一條高質量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中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一些理論和工藝有待探討和改進,以上對混凝土板早期裂縫的預防與防治進行了實踐中的初步探討,應用效果是比較好的。具體施工中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比較,出現問題后多分析、多總結,結合多種預防處理措施,水泥混凝土板的早期裂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從而提高農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北京:人民交通礎版社 2003。
[2]傅智.水泥混凝土路面防止塑性收縮裂縫的研究[J] 公路.1996。
[3]吳英彪.水泥混凝土路面開裂問題初探[J]公路 1991。
[4]鄧學均.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