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建設情況反映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交通發達程度、乃至經濟發展整體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高速公路的建設突飛猛進,至2008年底,我國的高速公路里程達到了6.03萬公里。伴隨著高速公路建設的發展,路基填筑中取土為高速公路沿線造成的社會問題亦突顯出來,也越來越多地引起了各界的關注。路基填筑需要大量的土方,以平均填筑高度3米、28米寬的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為例,平均每公里需要土方20萬方左右。這么多的符合條件的土由何而來呢?無外乎沿線取土,如果取土不合理、不科學,結果會是水土流失、良田沙漠化、土資源浪費及其他地質災害,為沿線遺留社會問題。如何把取土問題造成的危害盡可能降至最低、甚至于造福于民呢?這就要從源頭抓起,在做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價的同時認真、科學地考慮取土及恢復的問題。 取土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土資源,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與實施。取土方式主要有集中取土與沿線取土,其中集中取土又按是否在紅線征地內可分為設計取土場與非設計取土場。下面結合工程實例對各取土場的特點簡述如下:
1、沿線取土
以濟南至廣州高速公路河南段為例,該段高速公路經過地區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層主要由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物沉積而成,一般厚度600~1000m,成土母質主要為含粉質黃土,富含石灰質,微呈堿性。采用的是沿線取土。具體方案是:沿高速公路兩側120米為取土范圍,先將30cm厚表土堆積存放,取其下100~120cm土填筑路基,取土完成后,整平,然后再將表土推回原處,整平復耕,設排水溝。取土場的布置如下圖:
1.1 沿線取土方案的優點
1.1.1 取土便利:該地區是黃河沖擊平原,地表1.5米以內的土含水量一般在10%左右,可一次取土到設計深度,不易陷車,施工方便。
1.1.2施工質量有保證:土質可提前進行土質實驗,土質得到控制,路基填筑質量有保證。
1.1.3施工進度快:由于土質在正常情況下含水量適宜路基填筑,取土可直接用于填筑,運距一般不超過500米,采用挖掘機配自卸汽車或用鏟車均可,不但施工進度快而且運輸成本較低。
1.1.4遺留問題少:在保證排水的前提下,復耕后的田地不受太大影響,不會造成減產。
1.2 沿線取土方案的缺點
1.2.1 取土區如遇到大的降水,容易在地表形成積水,淹沒農田。
1.2.2要保證取土區平整、排水順暢,路基排水邊溝要起到排水與儲水的功能。否則,將造成取土區積水,無法耕作。
1.3 沿線取土方案的注意事項
1.3.1沿線取土方案適合年降水適宜,土地肥沃,不宜沙漠,經過取土后仍能正常耕種的地區,象黃淮海地區。
1.3.2采用此方案關鍵處理好排水問題,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經過的河流,分段進行排水設計,保證取土區復耕后不洪澇積水導致鹽堿化。
1.3.3在自然環境脆弱的地區慎用。防止出現大面積人為破壞原始地貌,產生沙漠化等災害。
沿線取土后工程實地照片 收完小麥后的取土場
2、集中取土
集中取土(相對沿線取土)是沿線設取土場,可分為設計與非設計兩種。
2.1 設計集中取土
以濟南至廣州高速公路亳州段為例,采用的是設計集中取土方案,具體為:沿線設計多個取土場,取土場距路基10米,取土深5米以上,取土后做為高速公路集水池。
2.1.1 設計集中取土方案的優點:
1)取土場為永久征地,減輕了施工中與地方征地的協調工作。
2)有利開編制施工方案,組織施工。
3)高速公路紅線內的雨水集中后可做為綠化、養護用水,進行二次利用。
2.1.2 設計集中取土方案的缺點:
1) 取土困難:取土深5米以上,一般挖掘機需兩次開挖,地下水位影響,下層施工困難。
2) 施工成本高:運距一般在2至3公里,增加了運輸成本;地下水位較高,受地下水影響,土的含水量遠遠超過最佳含水量,甚至是飽和狀態,2米以下的土都要經過翻曬后才可用于路基填筑,特別是遇到雨天,取土場成了池塘,無法施工。
3) 施工工期無法保證:由于取土困難,施工受天氣左右,再加上土需要翻曬,施工進度無法保證。
4) 土源受限:取土場是根據路基填筑量和路基排水的需要而設定的,在永久征地范圍內,施工中不易變更。如果取土場土質不符合工程需要,需要重新征地,待工時間較長。
2.1.3 設計集中取土方案的注意事項
1)在平原地區要充分考慮地下水的影響及土質問題。
2)在山區可考慮沿高速公路征用山地,開挖后做服務區。這樣節省土地資源。
2.2 非設計取土
這種方案是我國應用最多的方案,具體是:建設單位只征用高速公路紅線用地,設計單位提供施工圖及技術指標,地方政府出臺相應征地經濟賠償標準,施工單位根據工程需要,自行征取土場。或者有個別案例(當然不合法律)是施工單位在現場收土方,土方由當地百姓自行去取土并運至施工單位指定的地方,施工單位坐收漁翁之利。該法是由于土源混雜導致工程質量無法保證,更大的害處是百姓只顧眼前小利,亂挖良田,造成無法估計的嚴重后果,該個例不再介紹。
2.2.1 非設計取土方案的優點
1)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可利用當地的荒地、荒山,變荒地為水產養殖、變荒山為良田。利用符合工程要求的廠礦廢棄物,如粉煤灰等,既解決了無處存放的困難,又解決了對環境的污染。
2)取土場由施工單位自行確定,報建設單位、地方協調部門征得同意后,在地方協調部門的協調下進行征用。施工單位在選擇取土場有較大主動性。在征取土場上可得到效益最大化。
2.2.2 非設計取土方案的缺點
1)地方協調工作壓力大: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多地少,征到符合工程需要的取土場很困難。施工單位要用大部分精力配合地方部門去征取土場、修便道、取土場的恢復綠化或耕地的復耕。
2)沒有規劃,隨意性大:施工單位根據工程需要和經濟考慮自行選取取土場,打亂了地方的規劃。
3)遺留問題多:違規操作致使耕地荒蕪、綠山變石山;由于取土場的隨意性,破壞了自然排水系統,易洪澇災害;破壞綠化造成水土流失。
2.2.3 非設計取土方案注意事項
1)地方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取完土的取土場的后續工作按質完成。例如對開挖后的山體坡面進行綠化、防護。
2)建設部門、協調部門加大取土場的審批力度,對不符合要求的取土場不予批準。例如會造成山體滑坡的山體的開挖、會造成沙漠化的耕地的取土。
3、結束語
高速公路的建設是為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交通發達乃至經濟高速發展。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遺留的取土場卻往往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擋路石,需要花大力去恢復。我個人認為只要從長遠發展的視角、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布置取土場,就不會留此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