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針對貴州某項目實際情況,對其包含樁位測量放樣、搭設鉆孔平臺、埋設鋼護筒、鉆機就位、設置泥漿池并制備泥漿、排放泥漿、鉆孔、清孔、吊放鋼筋籠、下導管、混凝土灌注在內的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技術及控制要點進行深入分析。在橋梁工程建設中,經常會用到樁基礎,又由于橋梁所在地區環境復雜,不便投入大型機械設備,因此以人工挖孔樁最為常用,具有施工方便、成樁質量好等優勢。
關鍵詞:橋梁工程;挖孔灌注樁;施工
1.工程概況
某項目路線起訖樁號為K0+000~K6+349.872,總長約6.35km,按四級道路設計,設計時速20km/h,設9%以內的縱坡。項目含一座采用預應力簡支T梁的橋梁,橋梁基礎為人工挖孔灌注樁。現圍繞本工程實際情況,對其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做如下分析。
2.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
2.1樁位測量放樣
樁位采用坐標法進行測量放樣,在測量放養之前,對樁位坐標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使用全站儀以業主審批通過的控制網點為依據進行逐根施測。由監理工程師完成復核之后,于鋼護筒埋設以前,用控制樁把樁位引出到樁外,以便完成鋼護筒的埋設以后的校核工作。
2.2搭設鉆孔平臺
對于陸上樁,在施工中可搭設簡易平臺,用方木或枕木將鉆機墊牢,保證施工過程中鉆機不會發生移位或者是下沉。
2.3埋設鋼護筒
因項目地表層以亞粘土與淤泥質粘土為主,性質相對較差,為避免孔口處發生塌落,使孔中水位保持在要求范圍內,必須進行鋼護筒的埋設。施工所用鋼護筒的規格如下:直徑為2.0m、壁厚為5mm、長度為2-4m,具體按實際情況而定。鋼護筒的施工需要結合人力和機械,對于陸上樁,應在鉆機到達指定位置前,由人工開挖至一定深度,將鋼護筒就位,再對鋼護筒周圍的土進行夯實處理。
2.4鉆機就位
先于樁位測出一段距離,在地面上和橋向保持垂直的方向上進行木方鋪設,再于木方上以與橋向相垂直的方向進行軌道或者是木方的鋪設,在樁機的下方設置滾筒卷揚機,通過牽引到達指定位置,待鉆架就位以后,保證上、下處在同一條直線上,橫、縱兩個方向保持水平,利用線墜對垂直線進行校對,利用水準儀對水平線進行校對。鉆機完成就位并復核確認無誤后,固定鉆架。
2.5設置泥漿池并制備泥漿
橋下孔處進行泥漿池的設置,為施工提供泥漿循環系統,鉆孔前,需要人工造漿,將其作為護壁,泥漿池尺寸一般為4m×8m,由吸漿池、沉淀池與儲漿池三部分組成,初始泥漿先經過泥漿槽到達沉淀池,完成沉淀后再到達儲漿池,然后到達吸漿池等待下一次吸入。此次施工在保證泥漿正常沉淀的基礎上,由于場地面積有限,所以對吸漿池與儲漿池進行了合并處理。在吸漿池與沉淀池當中分別設置泥漿泵,在沉淀池當中,設置泥漿泵主要是為了排除鉆渣和多余的泥漿,而吸漿池當中的泥漿泵則主要起到循環的作用。
2.6排放泥漿
在鉆孔過程中,如果泥漿過稠,或鉆渣的數量較多,則應排除掉這部分泥漿和鉆渣。開工前指定專門的排放場,并安排專人負責看管,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加高和加寬防護,防止環境污染。
2.7鉆孔
上述工作均已完成后,由監理工程師進行檢查,通過后即可進行鉆孔。在鉆孔作業剛開始時先不予落桿,通過空鉆來加強護壁,待孔中的造漿滿足設計要求以后,繼續鉆進。在鉆孔過程中,鉆速和進尺速度都根據土層的實際分布情況確定,對第一根樁進行鉆孔施工時,將確定土層的實際分布狀況作為基準,一般鉆進的速度要慢于正常速度。在鉆孔時,孔中的泥漿高度必須保持不變,對泥漿的質量進行認真檢查。按照地質報告,記錄好實際的地質分布狀況,若存在和設計不相符的情況,需要予以仔細的標注,同時留好樣品,以備下次復核。
鉆孔時需按以下標準嚴格控制泥漿的指標:(1)相對密度控制在1.05-1.45范圍內;(2)粘度控制在16-22s范圍內;(3)含砂率控制在4%-8%范圍內。如果粘土層的土質狀況相對較好,則應對泥漿進行適當的稀釋;如果土質偏軟,則應對鉆頭進行反復提升,增濃泥漿,避免縮孔;若遇到砂土層,則不僅要增加濃度,而且還要持續加入清水,也可延長泥漿溝,使鉆渣能夠快速沉淀。密切關注土層發生的變化,根據設計要求做好施工記錄,在鉆孔記錄上必須要有各土層實際起止標高和與之相對應的施工歷時與泥漿技術指標,在換班的過程中,上一班的作業人員應進行簽字確認。對于鉆孔深度的控制,需要將平臺實際標高與鉆頭和鉆桿的總高度作為依據,在進行鉆孔以前,以業主提供的水準點為依據進行平臺高程的準確引測,同時結合鉆孔底部設計標高,算出樁孔需要連接多少根鉆桿。
2.8清孔
在鉆孔的深度滿足要求后,向上提起鉆頭30-50cm,通過換漿法來進行清孔,也就是利用滿足要求的泥漿將鉆孔中的泥漿進行置換,直到泥漿技術指標可以滿足規定。清孔持續0.5h之后,向排放場中排入鉆渣,并加入清水,待泥漿的濃度滿足要求后停止加水。完成清孔之后,對沉淀層實際厚度及程控制量進行嚴格檢查,此時的檢查共分成以下兩步:其一,清孔完成后,對孔深和泥漿技術指標進行檢查;其二,對樁徑、垂直度與沉渣厚度進行檢查。
2.9吊放鋼筋籠
鋼筋籠的長度約為12m,共分成兩節或者是三節進行制作。在兩節鋼筋籠的搭接處預留一定長度,對于焊接長度,單面焊按10倍直徑控制,雙面焊按5倍直徑控制。在兩節鋼筋籠的中間還要留出一定錯位,保證相同截面中的接頭數量控制在50%以內。此外,在鋼筋籠的周圍還要按照要求進行保護層的設置。將鋼筋籠搭接成型之后使用吊車將其吊裝就位,在吊裝的過程中,打開設于機架上的千斤頂,使機架略微向后傾斜,確保垂直度。在鋼筋籠的上端使用鋼筋和鉆架連接固定,式鋼筋籠的中心和樁位中心完全對準,同時還能避免在澆筑時鋼筋籠發生浮動或下沉。除此之外,為了減少吊裝作業的時間,在分節安裝的過程中,可布置多臺焊機一同進行焊接。
2.10下導管
灌注用導管的單節長度為2.5m,直徑為30cm,采用螺紋進行連接,避免刻有刻度,為混凝土實際埋深的計算提供便利。在對導管進行安裝以前,應先開展承壓試驗,滿足要求后才能安裝。導管的下端口和鉆孔底部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25-40cm范圍內。
2.11混凝土灌注
灌注開始前對孔底沉渣厚度進行測量,若不滿足要求,則應實施二次清孔,到滿足要求為止。儲料斗的容量必須達到3.1m3,首灌量必須充足,確保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后,導管可以處在1m以上的實際埋深,之后則要控制在2-6m范圍內,無論何種情況,導管實際埋深都必須達到2m以上。第一批混凝土灌注之前,需要在儲料斗的下部布置活塞,當料斗中的混凝土足夠時,由卷揚機將活塞取出,開始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必須連續,期間不得中斷,到要求的標高為止。在拆除導管之前和之后,都要對其實際埋深進行測量,在土質變化部位,還應測定混凝土的實際上升速度,據此判斷出樁徑是否產生明顯變化。
3.結束語
本項目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現已順利完成,成樁質量良好,各項技術指標經檢測均滿足設計與規范的要求,說明以上施工技術和方法合理可行,能保證樁基施工質量,值得其它類似工程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朱培男,李瓊,王朝國.大直徑挖孔灌注樁基礎在復雜巖土地基上的應用與施工[J].科技創業家,2014(04):14-15.
[2]趙鐵,曾范林.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及質量驗收要點簡析[J].改革與開放,2010(10):95-96.
[ 3 ]蘇正揚.橋梁灌注樁施工技術[ J ] .山西交通科技,2015(02):64-66.
[4]徐應祿.橋梁灌注樁基礎施工技術探討[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4(10):120-121+124.
[5]李美艷.橋梁灌注樁基礎施工技術探析[J].林業科技情報,2013,45(01):97-99.
推薦閱讀:橋梁類論文往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