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結合作者實際施工經驗,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提出了預防的對策。
關鍵詞:公路工程;常見問題;對策;分析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a variety of problems that may occur in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omm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在多次參與公路工程施工相關工作后,總結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通病;但只要我們有預見性地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就能保證公路工程施工的質量。
1 瀝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原因及防治
1.1瀝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原因:路面不均勻沉降;基層不平整對路面平整度的影響;橋頭、涵洞兩端及橋梁伸縮縫的跳車;路面攤鋪機械及工藝水平對平整度的影響;面層攤鋪材料的質量對平整度的影響;碾壓對平整度的影響。
1.2 瀝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預防措施在攤鋪機及找平裝置使用前,應仔細設置和調整,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并根據實鋪效果進行隨時調整;現場應設置專人指揮運輸車輛,以保證攤鋪機的均勻連續作業,攤鋪機不在中途停頓,不得隨意調整攤鋪機的行駛速度;路面各個結構層的平整度應嚴格控制,嚴格工序間的交驗制度;針對混合料中瀝青性能特點,確定壓路機的機型及重量,并確定出施工的初次碾壓溫度,合理選擇碾壓速度,嚴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層急剎車及快速起步,并選擇合理的振頻、振幅;在攤鋪機前設專人清除掉在 “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攤鋪機履帶下的混合料;為改進構造物伸縮縫與瀝青路面銜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順,先攤鋪瀝青混凝土面層,再做構造物伸縮縫;做好瀝青混凝土路面接縫施工。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斷板的原因及防治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斷板的原因:混凝土板的切縫深度不夠、不及時,以及壓縫距離過大;車輛過早通行;原材料不合格;由于基層材料的強度不足,水穩性不良,以致受力不均,出現應力集中而導致的開裂斷板;基層標高控制不嚴和不平整;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施工工藝不當;邊界原因。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斷板的預防措施做好壓縫并及時切縫;控制交通車輛;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必要條件;強度、水穩性、基層標高及平整度的控制;施工工藝的控制;邊界影響的控制。
3 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及防治
3.1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表現為均勻沉降
其形成原因有:路基施工前未認真設置縱、橫向排水系統或排水系統不暢通,長期積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載力降低;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嚴格按分層填筑分層碾壓工藝施工,路基壓實度不足;不良地質路段未予以處理;路基縱橫向填挖交界處未按規范要求挖臺階,原狀土和填筑土密度不同,銜接不良;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嚴,導致壓實度不足;高填方路基在分層填筑時,沒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的厚度進行鋪筑,隨意加厚鋪筑厚度,壓實機具按規定的碾壓遍數壓實時,壓實度達不到規范規定的要求,當填筑到路基設計高程時,必然產生累計的沉降變形,在重復荷載與填料自重作用下產生下沉;施工組織安排不當,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就立即鋪筑路面,路基沒有足夠的時間固結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壞。
3.2 預防措施
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兩側縱橫向排水系統,避免路基受水浸泡;路堤填筑方式應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每層應保證層面平整,便于各點壓實均勻一致;認真清除不良土質,提高地表壓實質量;認真做好臺背、路橋過渡段及填挖結合部的壓實工作;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合理確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層松鋪厚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選擇合適的壓實機具;做好壓實度的檢測工作;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順序,明確構筑物和路基的銜接關系,尤其對高填方段應優先安排施工,給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夠的時間施工和沉降。
4 路基邊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4.1邊坡滑坡病害原因
設計對地震、洪水和水位變化影響考慮不充分;路基基底存在軟土且厚度不均;換填土時清淤不徹底;填土速率過快,施工沉降觀測、側向位移觀測不及時;路基頂面排水不暢;用透水性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處理不當;邊坡植被不良;未處理好填挖交界面;路基處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4.2邊坡滑坡的預防措施路基設計時,充分考慮使用年限內地震、洪水和水位變化給路基穩定帶來的影響;軟土處理要到位,及時發現暗溝、暗塘并妥善處治;加強沉降觀測和側向位移觀測,及時發現滑坡苗頭;摻加穩定劑提高路基層位強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加強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穩定性;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應采用縱向水平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用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
5 鉆孔灌注樁斷樁的原因及防治
5.1鉆孔灌注樁斷樁的原因骨料級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離析卡管;泥漿指標未達到要求、鉆機基礎不平穩、鉆架擺幅過大、鉆桿上端無導向設備、基底土質差甚至出現流沙層而導致擴孔或塌孔而引起的澆筑時間過長;攪拌設備故障且無備用引起混凝土澆筑時間過長;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導管埋置深度偏小,管內壓力過小;導管埋深過大,管口的混凝土已凝固。
5.2 鉆孔灌注樁斷樁的防治措施關鍵設備要有備用,材料要準備充分,以保證混凝土能連續灌注;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控制在18至22厘米,若灌注時間較長,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緩凝劑(需征得監理工程師的許可),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導管;導管的直徑應根據樁徑和石料的最大粒徑確定,盡量采用大直徑導管,對每節導管進行組裝編號,導管安裝完畢后要建立復核和檢驗制度,導管使用前要進行檢漏和抗拉力試驗,以防漏管;下導管時,其底口距孔底的距離控制在25至40厘米之間,同時要能保證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導管至少1米,在隨后的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至6米的范圍內;當混凝土堵塞導管時,可采用拔插抖動導管;當鋼筋籠卡住時,可設法轉動導管,使之脫離鋼筋籠。
6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裂縫的原因及防治
6.1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裂縫的原因:材料原因,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骨料含泥料過大等;施工原因,如混凝土攪拌時間和運輸時間過長,導致整個結構產生細裂縫;基礎與支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不夠引起支架下沉,脫模過早;接頭處理不當,導致施工縫變成裂縫;大體積混凝土未采用混凝劑和降低水泥水化熱的措施、使用了早強水泥的混凝土,受水化熱的影響澆筑2至3天導致結構中產生裂縫,同一結構物的不同位置溫差大,導致混凝土凝固時因收縮所產生的收縮應力超過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或內外溫差大表面抗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而產生裂縫。
6.2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裂縫的防治措施:選用優質的水泥及優質骨料;合理設計混凝土的配合比,改善骨料級配、降低水灰比、摻加粉煤灰等摻合料、摻加緩凝劑,在工作條件能滿足的情況下,盡可能采用較小水灰比及較低坍落度的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攪拌很長時間后才使用;加強模板的施工質量,避免出現模板移動、鼓出等問題;基礎與支架應有較好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并應采用預壓措施,避免出現支架下沉,模板的不均勻沉降和脫模過早;混凝土澆筑時要振搗充分,混凝土澆筑后及時養護并加強養護工作;大體積混凝土應優選礦渣水泥等低水化熱水泥,采用遮陽涼棚的降溫措施、布置冷卻水管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熱、推遲水化熱峰值出現,同一結構物的不同位置溫度差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7.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任何環節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質量隱患。因此,要在施工全過程中嚴格要求項目中的所有工程技術人員,對質量問題做到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來保證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公路工程管理與實務(第三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 劉檸華. 淺談公路工程施工質量控制[J]. 大眾科技, 2010, (02)
[3] 于海生. 淺談加強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J]. 民營科技, 2009,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