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概述了縣鄉公路的特點,分析了在縣鄉公路設計中環境保護、線形設計、工程造價控制等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公路設計;保護環境;工程造價;充分利用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untry roa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need be paid atten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pe design,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in the country road design.
Key words: country road design; protec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st; make full use
中圖分類號: F5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為盡量降低工程造價,橋涵設計利用原有結構物為設計原則。設計時應對原有構造物進行調查及檢測。比如,老橋涵能通過加固等手段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就盡量對原有結構物加以利用,如確實因改線、老結構物嚴重損毀、而不能達到泄洪要求等原因必須新建時,再考慮新建。本文根據筆者多年來設計的經驗,對縣鄉公路的勘察設計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1.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這是所有道路設計的根本出發點同樣也適用于平原地區縣鄉道路的設計 縣鄉道路級別相對較低,其主要目的是服務于當地群眾,設計時應注意這些細節的把握 從群眾的實際利益出發。設計中應遵循安全性、服務性和地區特性的原則。
2.少占耕地、少拆遷
平原地區人口密度較大,土地資源有限,人均土地面積較少,可利用土地資源非常珍貴,在路線設計時應做到少占田地并盡量不要占高產田地和經濟作物田地。建設拆遷,即減低了道路工程造價,也大大降低了因拆遷帶來的政府工作難度。
3.環境保護
在國家經濟繁榮發展的大環境下,現有縣鄉道路的數量及規模已遠遠不能夠滿足交通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縣鄉道路的新建項目也隨之增多。與山區區道路建設相同,平原地區新建道路的實施,也勢必會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進行道路設計時要注重這方面的考慮。建筑物對路線工程的影響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農村面貌日新月異,加之農村資源的大量開發許多地區興辦工廠、城鎮、農村建筑物也急劇增多。路線選擇時往往受到這些建筑物的限制,所以外業勘察時應詳細了解各建筑物的類別、性質和權屬,綜合考慮路線方案。
4.加強設計階段的調查研究工作
現場勘查時縣鄉公路設計的重要環節。其目的主要是對擬定的路線方案進行核實以確定總體方案和主要控制點。如發現擬定的方案確實存在問題時,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和認真科學的態度,通過實地考察比較后作出合理修改,以達到既能利用有利地形,又能滿足使用要求、節省工程投資的目的。
5.正確選用技術指標
對于縣鄉道路而言,應根據地形特點正確劃分設計段落。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靈活采用各項技術指標。確保線形的均衡性連續性及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既不盲目地追求高標準。也不輕率地采用低指標。 應避免以降低技術指標作為減少投資的作法、不盲目追求長直線、力求彎道半徑要大。
6.政府長期規劃對路線工程的影響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各級政府對城鎮農村未來發展都有著長期的建設規劃。這些長期規劃對縣鄉道路設計有著很強的指導作用。路線選擇時不能單純的從設計角度出發,不與政府規劃相結合而盲目的開展設計工作,只會徒勞無功。
7.路面結構的確定
在路面結構設計時,還應對公路是否要行重車及超重車進行分析。因為農村公路的結構相對較弱。超重車的通行將使路面結構產生較大變形。致使路面產生瞬時破壞會出現一輛超重車的通行而破壞整條路的狀況。設計時可對通行車輛提出限重要求。若有超重車通行的情況。則在路面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達到設計滿足交通需求的目的。
8.縣鄉道路工程造價控制
影響縣鄉道路工程造價的主要方面包括路面工程數量和占地拆遷。對路面工程數量的控制,應做到結合業主要求,調查預測未來交通量,并根據當地筑路材料資源選擇經濟合理的路面結構方案。設計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段設計,特別是舊路改建項目,路線較長時各路段的舊路狀況均不相同。因此設計時應針對不同路段進行分類設計。避免造成設計浪費。應盡量做到少占地、少拆遷。占地拆遷不僅提高公路造價,還給工程實施和政府工作帶來困難,降低工程項目的可行性。
9.充分利用舊路
在農村公路中原有舊路一般為砂石路面或瀝青路面,舊路具有一定的強度,因此合理利用原有道路的強度,將有效減小結構厚度。降低工程造價。在進行設計時,要全面調查舊路現狀,搞清楚舊路面的結構情況,測量舊路的彎沉。根據掌握的舊路強度情況,將舊路而分別作路面基層、底基層使用。對老路的取舍控制點眾多,使得老路路線資源十分寶貴因此盡可能利用原有路線范圍、僅作局部調整是比較符合項目實際現狀的處理方案。對于不滿足一級路標準的線形,盡可能的利用老路。有時情況較為復雜,即使線形不滿足要求也不適合對其進行調整。 總體來說,以下幾種情況可以利用老路:
①當老路沿線形成建筑群。經濟發達、廠房眾多、人口密集時改線的拆遷量大、工程規模大、影響面廣且實施困難。
②當老路存在大中橋互通等重要控制點時,改線需對這些控制點進行改造,工程規模大,影響面廣,實施困難。
③對于局部某些路段能滿足本次改造的通行能力時可對老路完全利用,或僅對路面進行改善和優化,不需改線新建。
10.充分利用原有結構物,合理布設橋涵
為降低工程造價,橋涵設計以盡量利用原有結構物為設計原則設計中應對原有構造物進行調查和檢測。如老橋涵能通過加固等手段滿足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盡量對原有結構物加以利用。確實因改線、老結構物嚴重損壞、不滿足泄洪要求等原因必須新建時,才考慮新建。在橋涵改建時,要考慮到將來路面等級的提高,盡量提高標準小橋涵要與路基同寬。特別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中,一定要充分凋查確保涵洞調查資料的準確、可靠避免將來返工造成損失。老橋的改造方案一般分為直接利用、加寬改造和拆除新建三種類型。
①直接利用,當老路橋面寬度、荷載等級滿足改造要求時,可對這些橋梁直接利用,此時需要縱斷面完全擬合老路線形:或只改善橋面鋪裝層,適當抬高縱斷面。
②加寬改造,當老橋上、下部構造適用狀況良好,平面線形適宜時,可對老橋適當處理后再進行拓寬改造橋梁兩頭路面做適當的挖除處理。
③拆除重建,當老橋使用狀況較差或存在其他條件不利于改造時,需要拆除老橋新建橋梁。此時考慮橋梁通航、泄洪、規劃等各方面的要求確定橋面高程,最好能結合兩頭道路的改造方案,實現對老路的最佳利用。
在建設資金十分緊張的農村公路建設中,應充分調查附近料源情況,就近利用周圍天然料源也可利用工業廢料(如粉煤灰)等資源這樣可大大降低工程造價。
11.結語
當前,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了大量投入,農村公路建設進入了大規模實施的階段。我們做為基層公路設計人員應該擔負起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的責任,為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