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屬于剛性路面的一種,因其施工工藝簡單、耐強度高、穩定性好、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維修養護費用低、取材容易,投入使用后經濟效益好,因此被廣泛應用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等工程建設中。但由于施工人員的疏忽麻痹,也極容易導致路面產生開裂、甚至斷板,嚴重者會影響路面的使用壽命。因此,加強對施工方法的重視及施工質量的控制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必須得到重視。
一、加強對主要原材料的管理與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粗集料(級配碎石)、集料(砂)、水、鋼筋及接縫填縫材料等。
(一)水泥
常采用的是強度高、收縮性小、耐磨性強、高溫穩定性好的425號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對擬用的水泥都要進行物理性能和化學成分試驗和分析,除廠家分批提供的產品質量檢驗單外,項目試驗室要不定期對運到拌合現場的水泥進行質量抽檢。
以下幾種水泥不準使用:沒有出標,即出爐不足3天的;出廠時間超過3個月的;經試驗初終凝時間不穩定的;標號不穩定的;出廠時間雖不足3個月,但已產生結塊的。
(二)集料(級配碎石)
應采用質量堅硬、耐久、潔凈、最大粒徑不超過30mm的碎石。其級配范圍應符合附錄一的要求。特別要強調的是片狀碎石含量應嚴格控制,因為它減小了與水泥的粘結力,從而減小了混凝土的強度和壽命。對于不同采石場的碎石,均應進行上述物化性能、成分分析,從而確定能否使用,以便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在拌合現場,收方員要對拉到工地的每一車碎石把關,杜絕不合格碎石進入拌合現場;試驗室對已進入現場的碎石進行不定期的抽檢。
(三)細集料(砂)
應采用質量堅硬、耐久、潔凈、細度模數宜在2.5以上、含泥量≤3%、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1%的天然中砂。開工前應對沿線砂場進行顆粒級配、含泥量、硫化物及硫酸鹽含量、有機物含量等指標進行試驗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供砂砂場,杜絕不合格砂進入施工現場,試驗室不定期對已運到施工現場的砂進行質量抽檢。按JTJ058-2000的標準方法試驗,其顆粒級配范圍應符合附錄二的要求。
(四)水
清洗集料、拌合混凝土及養生用水,不應含有影響混凝土質量的油、酸、堿、鹽、有機物等,宜采用飲用水;非飲用水,特別是在海邊,應符合下列要求:(1)硫酸鹽含量(按SO
4計)<2700mg/L;(2)含鹽量≯5000mg/L;(3)pH值>4。因此,混濁的河溝水和受海水或鹽堿地侵蝕的咸水不能使用。
(五)鋼筋
鋼材供應商必須對每批各種類型的鋼筋提供相應的測試化驗單,對已進入施工現場的鋼筋,在使用前試驗室首先應進行抽檢,然后再進行不定期的抽檢,不合格的嚴禁使用。鋼筋應順直,不得有裂縫、斷傷、刻痕,表面油污和顆粒狀或片狀銹蝕應清除。
二、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
應在水泥混凝土面層試驗路段開工前至少42天,將擬用的原材料樣品委托中心試驗室或監理工程師認可的合格試驗室,按JTJ053-94規定的標準方法進行原材料試驗和混合料配合比設計。這些設計應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各項指標(材料標準試驗),混凝土3天和28天的抗折和抗壓強度、集料級配、水灰比、坍落度、水泥用量等資料,還應有拌和方法、運輸方法、溫度、濕度、風速、日曬等對施工的影響和質量控制等細節的文字說明。
三、路面現場施工方法及工序
1攤鋪與振搗
混凝土的攤鋪成型應優先選擇滑模攤鋪機、三軸整平機,應在整個寬度上連續進行?;炷恋恼駬v密實,應采用振搗機或內部振動式振搗機進行。使用三軸式振平機時應配排式振搗器預振。
用平板振搗器、插入式振搗器、振動梁等振實混凝土時,靠近板邊角處應先用插入式振搗器順序振搗,再用功率不小于2.2千瓦平板振搗器縱橫交錯全面振搗。縱橫振搗時,應重疊10~20cm,然后用振動梁振搗拖平,有鋼筋的部位,振搗時應防止鋼筋變形。振搗器在每一位置振搗的持續時間,應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并泛出水泥砂漿為準,不宜過振。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時不宜少于30秒,用插入式振搗器時,不宜少于20秒。避免碰撞模板和鋼筋。振搗時應輔以人工找平,并隨時檢查模板,如有下沉、變形、和松動,應及時糾正。
-
提漿與整平
混凝土攤鋪、搗實、刮平作業完成后,應進一步整平,使混凝土表面達到要求的橫坡度和平整度。修整作業應在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和具有易性的時候進行,以確保從路表面上清除水分和浮漿。在表面低洼處,嚴禁灑水、撒干水泥,必須以新拌制的混凝土填補與修整。當烈日暴曬或干旱風使,宜在遮蔭棚下進行。以使用2.2~2.8kW的平板振搗器,以及電動磨盤進行提漿,然后用1.1kW的振搗梁和滾筒進行整平,在最后整平時采用拉動滾筒使其滑行的辦法,這種整平效果較好。它是混凝土表面“美容”的第一道工序。
-
鋼筋安裝及檢查
縱縫拉桿及施工縫傳力桿都必須嚴格控制其直徑、長度和安放間距,拉桿應與路中心線垂直,使傳力桿與路中心線平行,拉桿與傳力桿必須安置水平,振搗時盡量避免碰撞,以免變位而影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
橫向脹縫及橫向施工縫以及設傳力桿的縮縫,嚴格按照圖紙所示位置設置傳力桿。傳力桿應與縱向控制線及路面平行,其偏差不大于5mm。
每條接縫的兩側交錯在傳力桿一端端頭的250~300mm長度內涂上兩曾瀝青乳液或一層瀝青膠結料,以保證混凝土板能隨溫度變化而自由移動,在傳力桿中間100mm范圍內涂以防銹材料。橫向脹縫處涂過瀝青的一端裝一個長100mm的套筒,這一套筒為水平位移,留有30mm的最小空隙,空隙內填以紗頭。
縱向接縫按圖紙所示設置拉桿。拉桿不露頭,端頭應垂直切斷,截面無變形。拉桿于混凝土攤鋪前裝設好,或用混凝土攤鋪機上的拉桿自動穿桿器來裝設。
-
脹縫角隅及邊緣鋼筋補強
主筋、結構鋼筋的材質、直徑、數量、各部位尺寸、彎折捆扎均要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時要留有足夠的保護層,安裝完畢立即請現場監理工程師檢查,當場填寫鋼筋安裝檢查表,雙方簽字確認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注。是防止脹縫兩側產生裂縫的關鍵工序之一。
涵洞頂補強鋼筋和由于二灰彎沉不合要求而需設鋼筋網進行補強的,按監理工程師專門下的通知進行。
-
表面整修與防滑
掌握好表面抹平和抓毛的時間;一般應在混凝土終凝前、表面基本干水后用長45cm、寬20cm的木抹反復抹平拋光。在表面抹平的基礎上,用手試壓混凝土表面,認為已達到比較理想的凝結效果后再用抓毛器在混凝土表面拉出深2~3mm、間隔1.5~2cm的橫向防滑槽。這是混凝土表面“美容”的最后一道工序。
-
養生
濕式養生以鋪草袋最好,由于欽—陸公路兩邊均為稻田,因此全路段均采用稻草覆蓋濕式養生。在抹平拉毛后2h馬上灑水,并隨后覆蓋稻草,再均勻灑水,每日的灑水次數隨天氣變化而變化??傊3只炷翝駶?,保證水泥的水化反應,按規定應連續養生14天,期間嚴禁各種車輛通行,它是確?;炷谅访孢_到規定強度的關鍵工序之一。
-
切縫
應控制在混凝土終凝后36~48h內進行,這時混凝土強度已達到30%以上,切縫時不會破環其結構和影響其強度,如拖的時間太長,一方面可能由于水泥收縮而產生細的裂縫,另一方面混凝土強度過高切縫困難。切割采用金剛石鋸片,切縫間距一般為4~6m,切縫深度一般為混凝土板厚度的1/5~1/4,縫寬3~5mm。
-
填縫
應在混凝土初步結硬后及時進行。接縫縫槽要求干燥、無塵土、無混凝土碎屑或其它雜物。填縫料應與混凝土縫壁粘附緊密不滲水。
首先用小扁鉤認真清理切縫中的泥土和石屑等雜物,并用水清洗干凈,待切縫干后澆填縫料,填縫料品種由監理工程師指定,一般是瀝青砂或瀝青麻筋。填縫料應由槽底部灌填至路表面,深度大于2.5cm的縫槽應最少分二層填縫,每層厚度大致相等。在高溫季節應使填縫料灌至路表面齊平,在低溫季節則應低稍于路表面;脹縫處的頂部填縫料應低于面板5mm。
六 結語
通過加強對主要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配合比的控制、工序質量管理和控制、混凝土面層質量自檢等方面加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質量控制,就一定能防止病害產生,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J97 -87),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