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路是居住區的空間形態骨架,是居住區功能布局的基礎,道路規劃的好壞直接影響居住區整體規劃的質量。本文從居住區道路的功能、類型出發,遵循居住區道路設計的原則和規范,為居住區道路規劃設計提供思路。
關鍵詞:居住區;道路;規劃設計
Abstract: Path is the spatial form structure and the basis of the functional layout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 path planning directly impacts on the quality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From the functions and type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path, following the the principles and norms of path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s, this paper offers the ideas for the path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areas.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s; path; planning and cesign
中圖分類號 : U412.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居住區道路是居住區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像人體的脈絡一樣,貫穿整個居住區。因此,居住區道路的規劃,直接影響到居住區各功能空間劃分的合理與否,人流、車流是否通暢,同時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整個居住區整體規劃的合理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居住區道路的功能
居住區道路具有一般道路交通的普通功能,既要滿足居民各種出行的需要,使他們能順利地到達目的地,也要保證垃圾車、送貨車、救護車、消防車等服務和緊急救援車輛的通行便利,同時還要考慮到非機動車和行人的方便安全。居住區道路同時又是居住區空間形態構成的骨架和基礎,合理有序的道路系統能創造豐富、生動的空間環境和多變的空間序列。
二、居住區道路類型
根據居住區交通組織的要求,住區內的道路一般分為車行道和步行道。車行道擔負著居住區與外界及內部機動車、非機動車的交通聯系;步行道則聯系各級綠地、戶外活動區、公共建筑。
在人車分行的路網中,車行路以解決機動車通行為主,并兼有少量的非機動車和人行交通;步行路解決步行交通兼有散步等步行休閑功能和非機動車通行。在人車混行的路網中,機動車、非機動車和步行三種交通共用一條道路,其中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使用同一空間——車行道;步行空間與之分開,形成專門的步行系統,并兼有散步休閑等功能。人車混行與分行相結合的路網中,一般小區級或組團級道路與人車混行方式一致,組團或鄰里生活院落內的道路按步行道路設計,但應考慮服務性車輛的進出需求。
三、居住區道路的設計原則
1、順而不穿,通而不暢
居住區擁有各方面的內外交通聯系,避免往返迂回。防止外部交通穿行或進入住宅區,使居住區居民能安全、便捷地到達目的地,保持住宅區內居民生活的完整與舒適。
2、分級明確,逐級銜接
保證居住區交通安全、環境安靜以及居住空間領域的完整性。 應該根據道路所在的位置、空間性質和服務人口,確定道路等級、寬度和斷面形式,不同等級的道路歸屬于相應的空間層次內,做到逐級銜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網
根據地形、氣候、用地規模和四周的環境條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選擇經濟、便捷、合理的道路系統和道路斷面形式。道路的走向要便于居民日?;顒樱欣谕L日照。路網的設計應有利于各種設施的合理安排,滿足地下工程管線的埋設要求。住宅區的路網應該將住宅、服務設施、綠地等區內外的設施聯系為一個整體,并使其成為屬于其所在地區或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
4、功能復合,營造人性化的道路空間
構筑方便、系統、豐富和整體的住宅區交通、空間和景觀網絡。
5、避免影響城市交通
應該考慮住宅區居民的交通對周邊城市交通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避免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上設出入口或控制出入口的數量和位置,并避免住宅區的出入口靠近道路交叉口位置。
四、居住區道路設計
1、居民出行行為分析
居住區道路系統是為居住區內居民服務的,居民的要求是道路交通規劃設計的主要依據。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頻率,是規劃道路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居民首要的出行目的為上班及上學;購物、文娛活動居其次;再次為社交、看病等活動。從出行方式看,步行、騎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占絕大部分比重。
2、居住區道路設計
(1)居住區級道路
居住區級道路是居住區內外交通聯系的重要道路,是居住區內的主干道,劃分并聯系著居住區內的各個小區。它與城市道路一起組成道路網絡。當居住區規模過大時,要考慮城市公共電車、汽車的通行,但必須妥善地選擇公交車輛的通行路線,防止車速過快,盡量減少干擾。
居住區道路斷面形式多采用一塊板形式,在規模較大的居住區中,也有部分道路采用三塊板的斷面形式。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一般采用混行方式。車行道寬度不應小于9米,如需設置公共交通,應增至10~14米,在車行道的兩旁,各設2~3米寬的人行道。
(2)居住小區級道路
小區路是居住區內外聯系的主要道路,劃分并聯系著住宅組團,同時還聯系著小區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綠地。小區路主要考慮小區內部的車行和人行交通,為防止城市交通穿越小區內部,小區路不宜橫平豎直,一通到頭。這樣既能避免外來車輛的隨意穿行,又能使街景發生變化,豐富空間環境。
小區路是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也是他們交往活動的生活空間,因此要搞好綠化、鋪地、小品等的設計,創造好的環境。小區路的布置要因地制宜,如為節約造價,可只在一側設人行道,另一側留出進行綠化。
小區路多采用一塊板的道路斷面形式,建筑控制線之間的寬度采暖區不宜小于14米,非采暖區不宜小于10米。車行道寬度6~8米,考慮到平時小區內車輛較少通行,人行可在車行道上進行,若單設人行道,其寬度為1.5~2米。
(3)居住組團級道路
組團路是居住區住宅組群內的主要道路,是從小區路分支出來通往住宅組團內部的道路。組團級道路路面人車混行,主要通行自行車、行人、輕機動車等,還需要滿足消防車通行要求。
為了維護組團內部的領域性,防止外來特別是無關車輛隨意進入,在組團入口處應設置有明顯的標志。同時,組團路可以適當地段作節點放大,鋪裝路面,設置座椅供居民休息、交談。有的小區規劃不主張機動車輛進入組團,常在組團入口處設置障礙,以保證小孩、老人活動的安全。
組團路的建筑控制線的寬度,采暖區不宜小于10米,非采暖區不宜小于8米。車行道寬度為5~7米,一般不需專設人行道。
(4)宅間小路
宅間小路是居住區道路系統的末梢,是連接住宅單元與單元、單元與組團路的道路。宅間小路主要供自行車和人行交通,為方便居民生活,宅間小路還應滿足清除垃圾、救護和搬家等需求。
考慮到宅前單元入口處是居民使用最頻繁的場所,宜將住宅與宅間小路之間這塊場地鋪裝起來,在滿足步行的同時還可以作為過渡領域供居民使用,也便于自行車的臨時停放。
宅間小路的路面寬度一般為2.5~3米,不宜小于2.5米。為兼顧必要時大貨車和消防車通過,兩邊還要留出不小于1米的寬度。除此之外,還有些景觀用的步道,交通要求不是很高,形式多樣、材質豐富,僅供居民步行休閑之用。
3、居住區道路設計的其他規定
根據規范要求,一個較大規模的住宅區(如居住小區)一般至少需要兩個對外聯系的道路出入口。當住宅區向城市交通性干道開出入口時,其出入口之間的間距不應小于150米。當住宅區的主要道路(指高于居住小區級的道路或道路紅線寬度大于10米的道路)與城市道路相交時,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住宅區內應該設置為殘疾人服務的無障礙通道,通行輪椅的坡道寬度不應小于2.5米,縱坡不應大于2.5%。
住區道路盡端路的長度不宜超過120米,在盡端處應設置12米×12米的回車場地。地面坡度大于8%時應輔以梯步解決豎向通行(15~18級,設置一級平臺1.5米),并在梯旁設置自行車推行車道。多雪地區,清掃路面,道路可酌情放寬??紤]私人小汽車和單位通勤車的停放車場地。道路縱坡應符合居住區(小區)內道路縱坡控制指標(表1)。山區、丘陵地區,人行、車行宜自成系統,因地制宜,主道宜平緩。注意排水溝、截洪溝的設置。
表1 住宅區道路縱坡控制指標(%)
道路類別 |
最小縱坡 |
最大縱坡 |
多雪嚴寒地區最大縱坡 |
機動車 |
≥0.3 |
≤8.0
L≤200米 |
≤5.0
L≤600米 |
非機動車 |
≥0.3 |
≤3.0
L≤50米 |
≤2.0
L≤100米 |
步行道 |
≥0.5 |
≤8.0 |
≤4.0 |
注:L為坡長,車道i<1%時,采用最大橫坡(排水迅速),路面寬度小于4米時,用單坡。人行道排水往路面流,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縱坡執行非機動車道,當縱坡較大,應設置緩沖段與城市道路相接。
道路邊緣至建筑物、構筑物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規定(表2),以滿足建筑底層開門、開窗,行人出入,不影響道路通行以及安排地下工程管線,地面綠化,減少對底層住戶視線干擾等要求。
表2 住宅區道路邊緣至建、構筑物最小距離(米)
|
居住區級道路 |
小區道路 |
組團路及宅間小路 |
建筑物面向道路(無出入口) |
高層 5
多層 3 |
高層 3
多層 3 |
高層 2
多層 2 |
建筑物面向道路(有出入口) |
—— |
5 |
2.5 |
建筑物山墻面向道路 |
高層 4
多層 2 |
高層 2
多層 2 |
高層 1.5
多層 1.5 |
圍墻面向道路 |
1.5 |
1.5 |
1.5 |
注:居住區道路邊緣指道路紅線;小區、組團、宅前路邊緣指路面邊線;當小區設有人行便道時,指便道邊線。
路口轉彎半徑(車行道)應符合要求(表3)
表3 路口轉彎半徑(車行道)(米)
道路級別 |
居住區路或城市干道 |
小區路 |
組團路 |
居住區或城市干道 |
9~15 |
9 |
—— |
小區路 |
9 |
6~9 |
6 |
組團路 |
—— |
6 |
4.5~6 |
注:宅間入口轉彎半徑R=3~4.5米。沿街建筑物長度超過160米時,應設置高度和寬度不小于4米的消防車通道。人行出入口間距不宜超過80米,若建筑物長度超過80米,底層應設人行通道(消防規范要求)。
五、結束語
居住區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續,也是居住空間的一部分。除滿足一般道路的交通運輸功能外,居住區道路還與居民的鄰里交往、休息散步、游戲消閑等密切相關;并因居住環境安靜、安全的要求,而不能像城市道路那樣四通八達、暢通無阻。所以,應該綜合考慮居住區的地形、住宅特征和功能布局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居住區道路系統規劃。
參考文獻
[1]《居住區詳細規劃》編者:王仲谷、李錫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城市詳細規劃設計》編者:王江萍、徐軒軒、李軍,武漢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