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參考的隧道左、右線起訖里程分別為ZK90+120——ZK94+040、YK90+125——YK94+065,分別長3920m、3940m。端墻式洞門,隧道內都設計有10m的明洞。另外,還包括有5個車行橫洞、9個人行橫洞,5處緊急停車帶。從地貌上來講,該隧道位于低山區域,最大埋深300m,隧道出口坡度40°——50°。左右線隧道測設線間距38m左右,屬分離式隧道形式。隧道地層復雜、斷層發育,共有14條斷層破碎帶,出口端施工預計需穿越7條斷層破碎帶。隧道按新奧法原理設計,結構采用錨、網、噴、鋼拱架組成初期支護與二次模筑砼相結合的復合式襯砌型式;拱墻采用C25防水砼,抗滲等級不小于S8,仰拱采用普通C25砼。
1. 隧道二襯施工方法
1.1 嚴格按照二次襯砌的先后順序進行施工:首先,前期仰拱與小邊墻應該同時進行施工,仰拱、小邊墻超前50m;施工后期仰拱、邊墻要進行流水作業,拱墻基面處理、防水施工、鋼筋綁扎和二襯砼澆注工序在仰拱、邊墻完工后立即進行。因為本文所舉例的隧道以采用復合式襯砌為主,明洞襯砌的方式,所以在進行隧道襯砌時,要遵循“仰拱超前、拱墻整體襯砌”的原則。另外為解決隧道變形和洞內的運輸問題,在初期支護完成后,仰拱要盡量緊跟開挖面施工,仰拱填充要采用棧橋平臺,而且全局施工都是一次性完成。
1.2 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方案
隧道的仰拱施工采用移動仰拱棧橋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施工平行作業的進行,另一方面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施工中采用棧橋長12m,由5根工字鋼(I30)加工而成,寬1.0m,將Φ22鋼筋每隔25cm焊牢在工字鋼上,底面用槽鋼焊接,這樣能夠確保施工棧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仰拱與仰拱填充混凝土分幅分段澆筑,超前二次襯砌20m——30m,因為施工性質要求一次性完成,所以仰拱施工與仰拱填充要分別展開,在澆筑厚度一次成型的基礎上,澆筑段長應在保證在8m以內,仰拱填充澆筑時,為了排水的方便,兩邊要預留排水溝。Ⅳ、Ⅴ級圍巖的施工包括仰拱砼澆筑和仰拱填充層的澆筑兩個步驟,而Ⅲ級圍巖因為強度要求比較低,所以只有鋪底混凝土的澆筑過程。
1.3拱墻施工方案
1)凈空量測。拱墻襯砌施工前,先對隧道凈空進行量測,合格段落可以直接按照設計鋪設防水板,不合格段落需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整理合格;2)襯砌鋼筋。鋼筋加工彎制前應調直,并將表面油漬、水泥漿和浮皮鐵銹等均應清除干凈;加工后的鋼筋表面不應有削弱鋼筋截面的傷痕。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襯砌鋼筋制做,鋼筋接頭應設置在承受應力較小處,并應分散布置。配制在“同一截面”內受力鋼筋接頭的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布置形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模板臺車。拱墻二次襯砌采用全斷面整體鋼模襯砌臺車,支模前先進行中線、高程測量放樣,根據中線和標高鋪設襯砌臺車軌道,起動電動機使襯砌臺車就位。起動襯砌臺車液壓系統,根據測量資料使鋼模定位,保證鋼模襯砌臺車中線與隧道中線一致,拱墻模板成型后固定,測量復核無誤。模板安裝必須穩固牢靠,接縫嚴密,不得漏漿。模板表面要光滑,與混凝土的接觸面必須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涂刷時均勻且不污染混凝土表面及鋼筋;4)襯砌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洞外拌合站集中拌合,攪拌運輸車運輸、輸送泵泵送混凝土入模灌注,插入振搗器搗固。砼自模板窗口灌入,應由下向上,對稱分層,防止鋼模臺車偏移,傾落自由高度不超過2.0m。在砼澆筑過程中,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加固措施。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當因故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小于前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或能重塑的時間;當超過允許間歇時間時,按接縫處理,襯砌砼接縫處必須進行鑿毛處理。混凝土澆筑分層厚度(指搗實后厚度)宜為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但最大攤鋪厚度不宜大于600mm。在新澆筑完成的下層混凝土上再澆筑新混凝土時,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上層混凝土;5)拆模與養護。在初期支護變形穩定后施工的,二次襯砌混凝土強度應達到8.0MPa以上。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12小時以內開始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混凝土養護的最低期限應符合有關要求,且養護不得中斷。
2.3 防排水施工
隧道防水主要是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混凝土的的抗滲等級不得低于S8。拱墻背后設置單面自粘式HDPE復合防水卷材,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隧道變形縫采用橡膠止水帶止水,隧道施工縫采用膨脹橡膠止水條止水。隧道防排水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基面檢查處理→環、縱向排水盲管安裝→沉降縫、施工縫止水條安裝→隱蔽檢查→防水板鋪設→隱蔽檢查→襯砌臺車定位→灌筑二次襯砌混凝土→拆模養護。
3 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施工質量控制是影響隧道二次襯砌的關鍵因素,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1)在隧道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要根據施工規范和方案設計及時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防止裂縫等混凝土通病的出現,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1)及時性。混凝土的養護要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進行覆蓋并保濕養護;(2)時間上。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抗滲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至少要有14d的澆水養護周期;(3)澆水的次數。澆水的次數要足夠,能保證混凝土對水分的需求;混凝土養護用水要與混凝土的拌合用水相同;(4)采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混凝土,要對混凝土進行全面覆蓋,保證塑料布內經常保持潮濕狀態;(5)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6)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
2)二次襯砌應達到結構密實、表面平整光滑、曲線圓順;
3)III~Ⅳ級圍巖的二次襯砌應在圍巖和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定后施作,即拱腳水平相對凈空變化速度小于0.2mm/d,拱頂相對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淺埋隧道Ⅴ級圍巖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二次襯砌施作時間;深埋地應力復雜的隧道,應允許圍巖較大范圍的變形和應力的釋放,二次襯砌的施作時間應根據設計和監測結果確定;
4)對襯砌完成的地段,應與設計單位密切配合,繼續觀察和監測隧道的穩定狀態,注意襯砌的變形、開裂、侵入凈空等現象,并做出長期穩定性評價;
5)混凝土澆注前需要經過測量組的復核,需要仔細檢查預埋件,確保沒有錯漏時才允許混凝土的澆注;
6)二次襯砌施工的順序是仰拱超前,墻、拱整體澆筑。標準斷面應采用移動式模板臺車,墻、拱整體澆筑。邊墻基礎高度的設置(水平施工縫)應避開剪應力最大的截面;
7)隧道拱、墻背后的局部坍塌或塌落,必須回填密實,必要時回填注漿。拱部范圍與墻腳以上1m范圍內的超挖,應用與襯砌同級混凝土回填。隧底超挖部分應用與隧底結構同級的混凝土回填。所有超挖部分不得用漿砌片石進行回填。
3.結束語
眾所周知,隧道工程施工是一項周期長、施工過程復雜的工作,隧道二次襯砌作為隧道作業中的關鍵環節,施工工序及方法的準確適用對隧道的質量至關重要。而隧道二次襯砌過程中控制施工質量的具體技術措施和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是提高隧道二次襯砌質量,保證隧道的安全運行的重要步驟,因此需要引起建設人員的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1]王鵬.隧道二次襯砌施工方案的探討[J].山西建筑,2008,4.
[2]張慶欣.齊岳山.隧道出口二次襯砌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