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旨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基礎課程。目前,筆者在設計引入環節和設置課堂任務時,盡量選取學生感興趣并且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例子,使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能夠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由于專業所限,不容易找到更多與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相關的案例。為了拓寬思路,筆者嘗試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育教學相融合,以豐富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與生物學科融合案例
課前分析 以往在進行Python語言If語句嵌套的教學過程中,經常選取成績分等級、商場打折、BMI指數分級等案例,以上例子都是對數值型條件進行判斷的例子,而對字符型條件進行判斷的例子很難找。筆者經過與生物教師進行討論,發現生物學科高一年級同時期正在講解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方式問題,并且這部分內容的邏輯性較強,學生的判斷思路經常局限在用1至2種判斷方法上,不能夠用多種思路全面地解決問題。
經過學情分析發現,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能夠較熟練地對數值型條件的例子設計算法并編寫程序,而對字符型的例子還沒有接觸到。而生物學科的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問題,在進行條件判斷時,恰好用到的是字符型條件。因此,本節課通過判斷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引導學生設計算法、編寫程序解決If語句嵌套結構字符型條件的問題,促進學生計算思維的發展。
教學實踐 一是引入環節,學生展示課前錄制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視頻,邊展示邊講解腌制白蘿卜脫水實驗和洋蔥質壁分離實驗。學生通過展示與講解實驗現象使其他學生理解“自由擴散”的特點。隨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科學史實例分析,尋找證據,以濃度方向、是否有載體、是否有能量三個條件判斷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確定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的特點。最后,學生總結判斷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方式的步驟,確定先判斷的條件和再判斷的條件。二是實踐環節,每組學生首先確定判斷思路,使用正確的流程圖符號,將判斷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方式的思維過程轉化成流程圖。此過程中學生借助流程圖算法找出生物知識內在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計算思維。隨后,學生依據流程圖算法和IF語句嵌套的語法格式編寫程序、調試程序,使學生了解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三是展示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講解流程圖并運行程序,驗證結論。在此過程中,通過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學生既能夠驗證解決問題的思路,又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本組程序的優勢和不足。四是總結提升環節,教師展示一個更復雜的生物學科問題—縮手反射過程的流程圖,總結用計算機還可以解決更多更復雜的生物學科其他生命過程,鼓勵有興趣的學生繼續深入探究。
實施效果 信息技術與生物兩學科的融合有助于學生利用流程圖算法梳理生物學科的知識,并從多角度分析生物學科問題,最終用多種思路設計程序,體驗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與美術學科融合案例
課前分析 在信息技術校本課程《Photoshop設計制作招貼畫》的教學中,筆者通過講解案例、上機練習使學生掌握了Photoshop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學生只學會了處理教師提供的例子,不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圖像。
筆者與美術教師進行深入的探討,了解到美術學科在《招貼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會用彩筆、顏料繪制招貼畫,而在轉換成電子圖像的過程中存在缺乏技術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能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融入美術學科的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運用Photoshop工具將紙質圖像轉化為電子圖像,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積極性會更高,更有助于生成原創性的作品。
教學實踐 一是引入環節,布置任務如下:請同學們設計招貼畫,從學習、生活、社團活動、班級文化等方面向即將入學的新生介紹我們的學校。二是設計環節,筆者嘗試邀請美術教師加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美術老師對學生進行構思創意等內容的指導。三是實踐環節,信息技術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使用Photoshop軟件的哪些工具進行處理能夠得到預期的效果,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軟件工具處理圖像、符號等素材,并設計特效文字,將草圖制作成電子圖像。由美術教師對學生進行色彩搭配、構圖等方面指導。四是展示環節,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活動成果,介紹創意過程、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補充、點評、質疑。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實施效果 信息技術與美術兩學科的融合有助于學生創意和思想的表達,更有助于學生創作出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更加和諧的作品。
以上是筆者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與生物、美術學科進行融合的嘗試,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資源起到了積極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本人還將繼續實踐、研究,優化課堂結構,不斷嘗試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教育教學相融合。
推薦閱讀:信息技術應用研究論文寫什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