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基于行動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探討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計算機信息管理時間:瀏覽:

  摘要:基于行動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探索,實質是試圖解決關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法論方面的問題,只有打破傳統的學科知識傳授和學習活動體驗的界限,依據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堅持知行合一,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真正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行動導向;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

計算機應用論文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明確提出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和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具體任務,旨在從根本上系統性解決職業教育教學中“由誰教、教什么、怎樣教”的問題。我們認為,教法是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特別是信息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法改革中如何處理好方法論這個核心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們嘗試采用的基于行動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也許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1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剖析

  行動導向,又名實踐導向,或者活動導向,是指以活動為導向,在教學中強調“為了行動而學習”和“通過行動來學習”。關于行動導向教學的討論最早是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德國展開的,并對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種理念對我國職業教育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1 行動導向教學的內涵

  1)“做中學”是行動導向教學的思想基礎。“做中學”的教育思想起源于美國教育家杜威[1]。他認為,教育就是學生生活的過程,而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從經驗中學,而在學校中學生的學習是通過“做”來實現的。在他看來,學生天生就有一種做事的欲望,對活動就有濃厚的興趣,如果學生沒有做的機會,那必然會阻礙學生的自然發展。不難發現,行動導向教學是由“做中學”的教育思想不斷演變而發展的。再者,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經指出,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則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2]。顯然,他的主張與杜威的相比更進了一步,不但強調要在“做中學”而且要在“做中教”。因此,我們認為行動導向教學通過“做”可以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協調,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把知識與技能相聯結,從而實現知行合一。于是,我們提倡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從具體的活動中去學習和領會知識,倡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積累知識、錘煉技能、提升素養。

  2)行動導向教學并非指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學方法及技術組成的[3]。其主要內容包括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引導文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可以說,它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所倡導的心手腦并用的一種教育學的新范式。

  3)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合二為一、融為一體的。我們始終認為,行動是有目標的活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行動時,教會學生“怎么做”,回答學生“為什么這樣做”,同時啟發學生思考“能做到更好嗎”“有更好的做法嗎”等問題。只有這樣,教學才能確保學生學科理論的適度夠用、操作技能的嫻熟精進以及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才能培養學生的創優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1.2 行動導向教學的意義

  1)行動導向教學的一般意義在于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協調者和指導者。在教學中遵循一系列師生互動的完整“行動”過程序列。教師在“行動”中指導,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制定評價標準及辦法,在“做”中踐行教育理念、積累教學經驗、掌握授課技巧、形成教學風格;學生在“行動”中學習,獨立地獲取信息,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在“做”中習得學科知識、掌握職業技能、構建經驗體系、提高綜合素質。

  2)行動導向教學的特殊意義在于它能夠滿足學生的專業成長需求。一般來說,職業教育的職業導向性決定了學生將來可能會面對某種職業崗位群的具體工作要求,隨著產教融合、校企深入推進,行動導向教學能夠更為有效地整合職業行動領域和學科學習領域的教學資源,選用最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最新的、最能滿足專業成長需求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2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解析

  一般而言,任何教學模式除了具備它特定的理論依據以外,還應包括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實現條件和教學評價等因素。具體來說,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也是服務于一定的教學目標的,應當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也會受到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因素的制約,最終會形成一套與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相適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

  2.1 模式簡要介紹

  1)廣義上說,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屬于一種教師指導學生從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它以學生為中心,以“做中學、做中教”為教學原則,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育目的,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設計起點,以學習活動為行動主線,以任務驅動為展開形式,由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

  2)狹義上講,基于行動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是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主要圍繞確定的主題(或項目)創設情境(或建立場景)展開學習活動,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任務目標為行動指向,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經過“制定方案、任務實施、交流展示、反饋評價”等行動過程序列,學生通過自主互動協作的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價值體系。該教學模式的實施特別關注學習活動的目的性、實踐性和創造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僅適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推薦閱讀: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任丘市| 尼勒克县| 出国| 尼木县| 昌黎县| 西安市| 宁晋县| 朝阳区| 太仆寺旗| 淮安市| 青州市| 定结县| 大田县| 铜鼓县| 白银市| 静宁县| 兴业县| 紫阳县| 贵南县| 和静县| 内丘县| 宁安市| 济宁市| 霸州市| 荃湾区| 定陶县| 磴口县| 济源市| 呼图壁县| 西和县| 三门峡市| 黔西县| 黄骅市| 微山县| 咸宁市| 平利县| 平阳县| 宁安市| 永德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