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刑事風險包括傳統刑事風險的演變和新型刑事風險的滋生。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刑事風險的本質是,行為人非法利用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優勢等所形成的優勢地位,操縱金融商品與市場資本,進而控制證券、期貨市場并從中牟利。對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刑事風險規制進路的探究不能局限在刑法的閉塞體系內,而應當塑造行政前置性立法的思維和規則,做好與行政性法律規范的銜接工作。完善相關前置法規定,需要在靜態監管和動態監管兩個層面確立具體、明確的標準,將靜態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與動態的穿透式監管、全過程監管相結合,以實現從整體上預防和規制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刑事風險的目的。
關鍵詞:人工智能 證券期貨市場 刑事風險 技術優勢 規制進路 行政前置性立法
引言
證券行業是傳統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后,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進步對證券行業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和深遠的影響。隨著證券行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智能技術逐漸被應用于證券、期貨市場中的各個具體場景中。正如有學者所言,如果說電子化交易以及證券無紙化是信息技術發展為傳統的證券、期貨市場模式帶來的第一次沖擊,那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則會催生出對證券、期貨市場模式的第二次重大變革,交易自動化的實現并非空想。〔1 〕“人工智能可以成功捕捉任何可能存在的交易機會”, 〔2 〕進而可能“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響”。〔3 〕例如,美國Rebellion Research基金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的深度學習能力,能夠自動響應外部信息,并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快速的交易。再如,香港的Aidyia公司和美國Sentient Technologies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在無人為干預的情況下操盤對沖基金。〔4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必將對傳統證券、期貨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從而引發一場重大變革。
應當看到,人工智能時代中,證券、期貨交易場景的變革,在為交易參與者帶來可觀利潤的同時,也會導致證券、期貨市場傳統刑事風險的演變和新型刑事風險的滋生。〔5 〕簡言之,證券、期貨市場傳統刑事風險主要發生在證券的發行和交易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會使引發傳統刑事風險的非法手段更加隱蔽,從而更容易導致證券、期貨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衍生;證券、期貨市場新型刑事風險主要發生在證券、期貨交易之前,即應用于證券、期貨交易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前端,并進而對后期的證券、期貨交易產生影響,主要表現為技術的濫用與信息不對稱的加劇。對此,筆者將在下文中進行詳細的闡述,此處不作贅述。證券、期貨交易具有典型的逐利性,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證券、期貨交易帶來可觀收益,這將會使得證券、期貨交易場景中的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更新、進化,最終呈現出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的局面。換言之,證券、期貨交易對人工智能技術高度依賴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證券、期貨市場中的刑事風險乃至犯罪行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能相伴而行,甚至可能會導致整個金融業態的顛覆。〔6 〕“法律命題的創設是因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 〔7 〕“刑法應當著眼于對潛在法益侵害之危險的防范,以維護社會安全,實現社會控制”。〔8 〕對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中的傳統刑事風險的演變與新型刑事風險的滋生,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為了繼續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在證券、期貨市場中的優勢,維護證券、期貨市場乃至整體金融市場秩序的穩定,我們需要探求隱藏在證券、期貨市場傳統與新型刑事風險背后的證券、期貨市場犯罪本質,如此方能撥云見日、對癥下藥,完善人工智能時代中規制證券、期貨市場刑事風險的進路,從而實現刑法保護社會的機能。
一、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刑事風險的表現
正如前述,逐利性是證券、期貨市場的典型特征。證券、期貨市場中的交易主體基于追求自身利益的動機而實施相關行為時,當然會導致證券、期貨市場中長期存在固有的風險,這些長期固有的風險可能會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發生量甚至質的變化,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的刑事風險也會隨之而發生重大演變。筆者認為,金融科技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大量運用在為證券、期貨交易創造便利的同時,也必然會引發濫用技術優勢、加劇信息不對稱等各種新型刑事風險。相對于證券、期貨市場傳統的刑事風險而言,可以說這是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中所滋生的新型刑事風險。
(一)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傳統刑事風險的演變
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傳統刑事風險的演變,主要指證券、期貨市場中的固有風險在人工智能技術變革的背景之下所發生的變化,包括證券、期貨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衍生,證券、期貨交易非法手段更加隱蔽等。
1.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衍生。筆者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本身蘊含的風險與證券、期貨市場中固有的風險之相互“碰撞”,就會產生聚合效應與疊加效應,使得證券、期貨市場中原本存在的風險加劇,進而衍生出證券、期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人工智能時代證券、期貨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衍生,主要受技術漏洞(技術風險)和不當操作(操作風險)等的影響。具體如下。
其一,技術風險。在經過計算機技術對證券、期貨市場帶來的第一輪沖擊之后,證券、期貨市場已經進入了無紙化和信息化時代,也即證券、期貨市場主要依賴交易平臺技術系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使得證券、期貨市場平臺技術系統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數據相關性程度加深,也使得編程錯誤等技術漏洞對證券、期貨市場的影響呈現指數級增長。在特定情形下,技術風險可能會由量變升級成質變,從而引發證券、期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9 〕其二,操作風險。操作風險通常和不適當操作、系統失靈、人工失誤、內部控制程序故障等密切相關。在人工智能時代,對證券、期貨市場系統的操作失誤可能會導致不可估量的損失。2013年我國“光大烏龍指事件”是其典型例證。〔10 〕同時,操作風險與數據安全風險的交織,更是會存在引發系統性危機的風險。〔11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時代中,技術風險和操作風險的聚合和疊加,完全可能會導致證券、期貨市場中的固有風險急劇升級為質變,進而衍生出證券、期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推薦閱讀:股市動態分析證券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