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中歐班列特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時刻表開行,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 “推進中歐班列的有序發展,對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貿合作水平,適應日益增長的亞歐大陸國際貨物運輸需求,釋放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通道潛能,將絲綢之路從原來的‘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中歐班列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中歐班列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最后對更好地促進其有序發展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影響
一、中歐班列的發展現狀
中歐班列是指中國開往歐洲的快速貨物班列,適合裝運集裝箱的貨運編組列車。目前鋪劃了西、中、東3條通道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
2020年中歐班列開行超萬列,截至2020年11月5日,達10180列,再次創造新紀錄,運送集裝箱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戰略通道作用更加凸顯,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中歐班列對跨進電商的影響
(一)再拓新線路
2011年3月19日,隨著中國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集裝箱貨運班列緩緩從重慶站駛出,中國與歐洲間的全新鐵路貨運新模式“中歐班列”正式登場。八年多來,中歐班列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勾勒出欣欣向榮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畫卷。
2019年8月“長安號”從中國西安首發至意大利維羅納,此次班列的發行將填補中歐班列在南歐區域的空白,暢通意大中國內陸的貿易往來,進一步拉近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距離,提高中國西部腹地在歐洲的影響力,促進雙邊貿易持續穩定增長。與此同時,“齊魯號”從中國煙臺首發至德國杜伊斯堡,這標志著中歐班列“齊魯號”北向、西向、南向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全面暢通。在“齊魯號”中歐班列的新整合平臺下,更多的山東城市將加入列車運輸的服務網絡,線路覆蓋多達48個目的地,包括一帶一路下的沿線城市也越來越青睞“海運-鐵路”的運輸方式。通過海運方式將貨物運到港口,再搭乘“齊魯號”運往沿線國家,有效節約運輸成本。
(二)通關新模式
報關種類多、資料復雜、時效較長……這是曾經眾多跨境電商企業出口的痛點所在。今年,中歐班列(渝新歐)跨境電商B2B出口專列的首發,標志著全國首班中歐班列跨境電商B2B出口專列成功開行,開啟了跨境電商B2B出口的新模式。該專列中搭載的電商產品出口方式有別于以往。在2020年9月1日以前,跨境電商B2B出口企業只能按照傳統貿易方式申報通關。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關于擴大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范圍的公告》,自2020年9月1日起增加重慶等12個直屬海關開展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根據該公告,跨境電商B2B出口有了專門的通關方式,企業可根據自身業務類型,相應選擇9710、9810監管方式申報,可以“一點對接”“一次登記”,享受優先查驗、簡化申報、免除出口前單獨包裝貼面單等便利政策。
跨境電商作為新業態,近幾年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態勢,中歐班列作為陸上運輸方式,不僅運力有保障,運價也相對較低,“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的模式對保障供應鏈穩定有著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如果再與海外倉相結合,可以進一步彌補中歐班列運量少、運時長等不足,將大量的貨物穩定供應海外客戶,加速帶動貿易業態乃至外貿企業發展生態的變革。
三、中歐班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徑
(一)完善線路區位布局
地理區位是中歐班列規劃和開行的現實基礎。主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 鐵路交通便利性,一是 海洋運輸便利性。前者主要是指內陸城市在我國鐵路網、公路或內河運輸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如果屬于地區樞紐節點,至少具備充當中歐班列集散中心的基本資質;后者主要是指沿海地區通過海洋運輸所具有的優勢,如果該城市通過海洋能夠更經濟、便利地完成貨物運輸,就沒有必要單獨開行中歐班列,即使有一部分貨物需要利用鐵路運輸,也可以考慮通過地區集散的方式而不是單獨開行以本市為始發點的中歐班列線路。
(二)依托沿線產業融合
中歐班列未來發展,需要突破目前主要依托最終消費品貿易的境況,將運輸與服務產業合作結合起來,在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打造共同經濟空間。目前判斷國內開行班列線路是否可行時,往往以當地是否有足夠貨源為依據。換言之,就是線路所輻射范圍內 是否具有產業基礎。如果該地區具有產業基礎,能夠從內部組織充足貨源以支撐班列運營,那么就具備了開行基礎。在新時期,關于產業與班列線路匹配的思考也應拓展到新維度,即 將班列線路與沿線國家之間的產業合作聯系起來進行思考。如果當地產業與沿線國家產業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屬于生產鏈條的不同環節,能夠形成結構性互補,那么開行班列的基礎就較強。
從目前的國際產業調整態勢看,中歐班列發展正面臨兩類產業轉移機遇:一類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往西部內陸地區轉移的機遇,這可為內陸鐵路運輸和出口提供一定產業基礎,有利于補充中歐班列貨物;另一類是中國產業往東南亞國家轉移的機遇,這將拓寬中歐班列運輸的新方向。從價值鏈和產業轉移角度看,增加產業聯系能夠有效擴大中國同沿線國家之間的貨運需求,可以為中歐班列提供比較直接的貨源補充。隨著“一帶一路”產能不斷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價值鏈體系建構和產業融合度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穩定運營將獲得進一步支撐。
(三)優化運營服務模式
中歐班列發展已由早期的星星之火,到中期的群雄并起,再到目前的諸侯爭霸,線路間競爭異常激烈。而中歐班列各線路運營模式極其相似,又進一步加劇了競爭烈度。隨著“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求日益突出,班列考核標準日漸嚴格,中歐班列過去形成的運營模式也須作出相應調整,才能適應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2018年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經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通過,明確將從 規模范圍、速度時效、運輸效能、經貿貢獻、貨運安全等方面對中歐班列運行質量進行考核。這為中歐班列優化完善運營模式提供了基本指向。具體而言,要想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運營模式,中歐班列各線路平臺就需要 從強化服務能力入手,培育和突出核心競爭力。為此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強技術、金融等方面創新和引入,應用大數據、智慧供應鏈等提升班列運輸品質和安全;加強人才引進、設施建設等方面力度,為班列發展提供優質軟硬件配套;加強平臺公司、承運商、海關等行為體之間的協調,提升班列操作效率和穩定性;加強貨源組織管理,規范攬貨程序、減少中間環節,真正降低成本等。總之,中歐班列作為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運輸的新探索和新嘗試,已從貿易暢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等多個層面支撐了“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一帶一路”倡議向縱深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中歐班列真正惠及各方的重要基礎。
【總結】
如今,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包裹搭乘中歐班列,經國境站出境到達歐洲各國,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中歐班列的高質量發展將會助推跨境電商,讓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作者:馮芳
二作:朱春蘭
推薦閱讀:電商領域論文發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