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硬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優化,基建圖紙檔案工作的開展迎來了挑戰。本文從高校記憶的視角,分析基建圖紙檔案資源建設的意義,同時,提出了基建圖紙檔案資源建設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 高校記憶 檔案管理 基建圖紙 資源建設
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工作的投入,高等教育事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強有力地帶動了高校基建工程建設的幅度和強度,高校教學硬件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和優化,為提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供了堅強保障。但是,如火如荼的高校基礎設施建設,給高校檔案工作,特別是基建檔案的搜集、整理和綜合開發利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誠然,高校基建檔案,尤其是圖紙檔案,是學校建設發展歷程中珍貴的歷史記錄,可以為高校基礎建設的修繕、拆并、使用和改造等提供可靠的依據及原始憑證,利用率高,查考價值大。然而,當前對于基建圖紙檔案資源的建設工作重視程度明顯滯后,是高校檔案工作中嚴重缺失的一環。科學有效地開展高校基建檔案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不僅是當前急需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高校記憶與基建圖紙檔案資源
高校記憶是高校文化存續發展的載體,源于教學、學生活動、科研等,是高校發展過程中具有價值的歷史記錄,包含歷史與文化,存在于校徽、校歌、校訓等種種無形的文化和價值當中,是大家所認同的精神資源,具有意識屬性;此外,高校記憶也存在于建筑、史料、檔案等實體之中,具有物質屬性。“高校記憶”真實反映高校歷史,是最具說服力,也是最可靠的文化資源,充分體現了高校檔案的文化積淀;其既是高校文化的有力傳播者,也是高校發展歷史的見證者,彰顯高校精神文化,不斷增強高校師生的凝聚力、榮譽感,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還能起到教化育人,規范大家行為舉止的作用。
基建檔案是高校在基礎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資料,是高校檔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真實記錄高校發展歷程,為高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保障,對高校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圖紙是基建的依據,基建是圖紙設計的具體體現,圖紙是基建檔案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記憶視角下基建圖紙檔案資源建設
1.加強收集力度,豐富高校記憶。筆者所在高校辦學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但本校檔案館館藏基建圖紙檔案資料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歸咎于學校歷經多次合并,并校前各院校基建檔案管理制度略有差異,而參建單位的檔案人員多為兼職人員且流動性大,檔案錄入歸檔工作的正常開展和順利完結受到極大影響,許多重要基建檔案散落在某些職能部門或遺留在施工單位手中,導致部分基建檔案漏歸,不能及時歸檔,從而造成一定損失。比較典型的是本校新校區一期工程學校部分規劃圖、建筑設計圖、水電分布圖等未歸檔,給工程驗收、項目審計、房屋拆遷、維修等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甚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同時,基建檔案來源具有廣泛性,往往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在建設過程中由其負責收集、整理,而相關參建單位的基建檔案資料也比較分散,檔案工作人員未及時歸檔。此外,因拆分或并校帶來的機構變化,校區相對分散,基建項目繁多,檔案有的被拆分出去,有的因未及時歸檔而消失,如并校前的原貴州工業大學、原貴州職業技術學院等的檔案流失均較為嚴重,其中就包括基建圖紙檔案,極大地影響高校檔案完整,導致高校記憶的缺失。加強收集力度,可以避免基建圖紙檔案漏歸,豐富高校記憶內涵。
2.傳承高校文化,構建高校記憶。高校校園文化是指高等院校在長期育人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是師生、員工共同創造的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文化氛圍,包含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1]。文化傳承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高校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精神上的動力與支持,其蘊含著重要的思想內涵、人文精神。“高校記憶”真實再現高校歷史發展規律和軌跡,是高校檔案文化的容器,可以為高校歷史研究提供具有較強說服力的文化資源[2]。基建圖紙檔案如學校校園的現狀總平面圖、總體規劃圖、規劃設計圖等,生動地展演了高校的歷史及文化,這是文字檔案所無法呈現的。如筆者所在高校檔案館館藏國立貴州大學時期的圖書館設計圖,蘊含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國立貴州大學中文系主任華仲麟教授及其母親高瑤涵女士捐贈自家田產,出售所得資金用于修建圖書館,并命名為“國立貴州大學瑤涵圖書館”,大力支持國立貴州大學的發展[3]。1947年,國立貴州大學啟動了圖書館建設工作,設計了圖書館圖紙,當時的政府也追加了建設經費支持,然而抗戰時期物價上漲,圖書館修建成本增加,資金不足導致建設停工。1951年,學校重新設計了圖紙,圖紙中說明指出此圖設計是以新中國成立前已經修建但尚未完工的圖書館為基礎,考慮到原圖書館基礎、施工等不良之處,做了適當的改造。直至1953年,圖書館修建完畢,命名為“貴州大學圖書館”,并不是當時所定的“國立貴州大學瑤涵圖書館“。由此可見,圖書館基建圖紙檔案完整地展演了這一捐贈田產助力教育事業發展的善舉,這是高校歷史研究的寶貴憑證及文獻材料,為高校記憶提供了精煉生動的材料,極大地豐富了高校記憶。
3.創新管理方式,保障高校記憶。在管理方式上,工作效率較低。圖紙檔案歸檔時,因圖紙幅面過大需折疊成統一的大小,放入檔案盒中保存。而圖紙檔案均為藍圖,化學性質比較特殊,紙質纖維脆弱,對存儲庫房的環境比較敏感,諸如溫度、濕度、光、熱、微生物等方面有諸多限制和要求,易老化斷裂,容易破損,且損毀后修復比較困難。部分基建圖紙存放時間比較久,已經開始逐漸變淺。有的基建圖紙借閱比較頻繁,磨損明顯,字跡模糊,嚴重的會出現撕裂。據筆者所在高校實際情況,基建圖紙還未開始實施數字化,通過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只能檢索到目錄一級,沒有對應的電子圖,不便于查看。因此,創新基建圖紙檔案管理方式,使其順應新時期檔案工作要求,信息化數字化,能為自動化檢索提供更好的服務,有效提高檔案信息的利用率,從而實現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實現高校檔案工作現代化,為高校記憶提供更好的物質保障。
推薦閱讀:檔案類雜志哪種好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