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帶來了隱私侵犯的問題。我們的隱私數據在任何時刻被數據機器無節制地采集,侵犯著。在大數據時代,解決隱私侵犯問題尤為迫切。故本文結合全景敞式主義理論,通過分析大數據侵犯隱私的原因,然后通過理論探討解決措施,期望規范數據、保護隱私。
關鍵詞:全景敞式主義;大數據;隱私
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其在收集人信息的同時也在不斷地侵犯個人隱私。手機APP與攝像頭、隨處可見的監控、人臉識別系統等都在侵犯著我們的空間隱私、活動隱私和生物隱私。掌控數據者,當弱點與私欲暴露出來就會控制我們的生活。因此,以規訓與懲罰為核心的全景敞式主義理論去探索大數據侵犯隱私的原因及解決措施極為重要。
一、全景敞式主義理論與大數據
(一) 全景敞式主義理論
法國哲學家米歇爾·???以下簡稱“???rdquo;)在《規訓與懲罰》中提出了全景敞式主義,這是他在敘述邊沁的圓形監獄時發展的理論。其原理是:獨立的瞭望塔與周邊的環形建筑組成了圓形監獄。瞭望塔上是一圈玻璃,能夠環顧周邊囚室。環形建筑則被分割為多個囚室。每個囚室有兩扇窗戶,一扇用于采光,另一扇則能夠讓瞭望塔上監督者通過逆光效果觀察被囚禁者的一舉一動。
??略谒臅袛⑹鰣A形監獄理論時,以規訓與懲罰為核心,發展了圓形監獄理論。他認為,社會中的醫院、學校、工廠等都存在著監視與被監視,是社會中的“圓形監獄”,??聦⑦@種無處不在的監視建筑稱為全景敞式建筑。這種建筑,讓“被囚禁者”隨時被觀看與監視,而帶有百葉窗的瞭望塔中的監督者則成為神秘的存在者,即使不在瞭望塔中,這個機器也可自動運行。個性化的全景敞式建筑使每個人都可以進入“參觀”。這種在社會中存在的機制,被福柯發展為全景敞式主義理論。
(二) 大數據與全景敞式主義
發展迅速的大數據,在采集人的信息的同時,也讓人的隱私變得透明?;ヂ摼W的記憶與監測特點帶來了隱私的透明。網絡空間中,每個人發表的言論、圖片、動態,轉發的觀點、鏈接,簽訂的條款、用戶協議,隨時被手機終端、社交媒體等媒介記錄下來,將我們的隱私保存;現實空間中,攝像頭、車載GPS等傳感器又隨時將每個人的隱私記憶。記錄下來的隱私數據被儲存在終極服務器中,只有大型互聯網公司才能訪問,當出現問題時,每一個人隨時可以被“人肉”追蹤與監視,然后對每個人進行“規訓與懲罰”。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也加速了“圓形監獄”式社會的到來,無論采集的是否為個人數據,使用不當最終都會帶來對個人隱私的侵犯。
二、全景敞式理論下的大數據侵犯隱私的原因(一) 低矮的瞭望塔:法律
瞭望塔如果比周邊環形建筑低矮,與環形建筑連接,那么就不能環顧四周囚室,監督效果也會不存在。就目前大數據侵犯隱私的相關立法來看,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尚未建立,缺少數據與隱私方面相對的法律。因此大數據侵犯隱私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深入研究。研究其發展規律,補齊法律的短板,做到未雨綢繆。
(二) 暴露的監督者:政府與個人
1.政府的監管缺位
瞭望塔中安裝百葉窗,空間被分割,通道要求是曲折的,使被囚禁者無法確知監督者的存在。這樣做是因為任何一點光亮與聲響都會讓監督者暴露。被囚禁者看到監督者不在瞭望塔中,就會有漏洞可”鉆“。而就目前來看,大數據市場與服務良莠不齊,行業標準難以統一,市場混亂。政府與行業協會、企業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尚未厘清,有效合理的監督體制尚未建立起來,難以保障個人隱私。
2.個人觀念缺乏
全景敞式建筑的建立,能夠讓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瞭望中監視被囚禁者。而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個人觀念的缺乏,每一個進入大數據節點的人都將一覽無余,暴露在大數據監視之下。我們對大數據的認識還不全面,行為方式與價值觀念尚未與之對應發展。并且公民意識不到個人隱私被侵犯,不注重保護個人隱私。所以經常會有販賣個人信息的不法分子。
(三) 囚室中的被囚禁者:企業與技術
1.企業過度追逐商業利益
全景敞式建筑最初是為了區分麻風病人、瘟疫患者,排斥乞丐、流浪漢等而形成的規訓空間,里面都是被囚禁者,是需要被規訓的人。正如雅斯貝爾斯認為技術不分善惡,善惡取決于使用它的人。所以,大數據技術也沒有善惡之分,使它成為“惡”的是利用大數據的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將隱私數據商業化,從而侵犯隱私。
2.大數據技術不成熟,存在缺陷
大數據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在采集人的數據時,技術標準尚未建立,技術不成熟,容易出現侵犯隱私的問題。大數據依賴于編碼,編碼存在問題,數據采集也會存在漏洞,網絡爬蟲就是其中一種。大數據采集需要互聯網,而互聯網中的漏洞、病毒等不安全因素可以隨意篡改、攻擊個人數據,造成數據泄露。
三、以全景敞式主義理論探索對大數據管理的路徑(一)出臺大數據領域的法規
瞭望塔處于中心位置、獨立而高大,雖是其中一部分,但不與環形建筑接觸,因而隨時發揮著監督與管理的權力。針對大數據隱私侵犯的問題,應出臺符合憲法又獨立的大數據隱私方面的法律。一是要規范使用數據,一定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如數據安全法;二是要延展隱私的概念,重新界定數據隱私,提高人們在數據時代的隱私保護意識,做到有法可依,如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
(二)政府監督與個人自我約束
1.政府監督
瞭望塔中只需安排一名監督者,就可以觀察舞臺一般的囚室中的每一個人的“表演”,監督每一個被囚禁者。承擔著管理公共事務職責的政府,需要監視大數據及企業等利益相關者,打造良好的大數據環境。數據收集者長時間保存數據,使數據能夠被二次利用,對隱私侵犯造成更大的威脅。政府應出臺相關監管機制,限定被區分用途的數據必須刪除的時間,進行時間限制。
2.個人自我約束
非個性化的全景敞式機制,使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瞭望塔中。但每一個進入全景敞式建筑的人,命運就與全景敞式的權力機制拴在了一起。正如全景敞式建筑主人所說:“由于我設計了各種聯系紐帶,我自己的命運也被我拴在那些紐帶上”。步入數據時代的每一個人,自己的命運都被拴在了數據紐帶上。要讓自己在大數據時代更安全,就要更加注重保護隱私,提高意識,自我約束。
(三)企業形成自律
瞭望塔中的監督者能夠觀察“舞臺”上的被囚禁者,而囚室的縱向可見性與橫向不可見性,能夠讓囚徒感覺自己時刻被監視,造成心理壓力,而形成自律。
生產大數據機器的企業要形成自律,不僅要在觀念上維護公共利益,而且要在技術上保證個人隱私安全。在市場經濟時代,當社會利益與商業利益相矛盾時,企業應自主保護公眾隱私。在技術上要推行新技術對隱私進行保護,實行“差別隱私”:模糊處理,使隱私數據不能精確地顯示。
四、結語
我們處在大數據時代,在享受大數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考慮大數據給我們隱私帶來的煩惱。機器采集數據信息、二次使用侵犯我們的隱私,讓我們在數據時代“裸奔”,變得透明。因此,通過全景敞式主義分析,在法律、政府、企業與個人等多方面考量,讓我們在數據時代突圍。保護隱私,享受大數據時代的便利。
參考文獻:
[1](法)米歇爾·福柯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李曉蔚.“權力的眼睛”:全景敞視主義視域下的網絡圍觀[J].國際新聞界,2015(9).
作者:孫奇濤
推薦閱讀:大數據挖掘的論文投刊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