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以制造業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計算機信息管理時間:瀏覽:

一、制造業信息化的發展歷程
1、時代背景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已成為制造業大國,工業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制造業企業共130多萬個,就業人員8300多萬人,占工業勞動力的90%,出口占全國的91.2%。據有關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營指數已連續12個月高于50%,表明制造業經濟呈現穩定增長格局。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還存在差距。一是勞動生產率低,僅為美國的4.38%,日本的4%。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國家核心競爭力關鍵的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占制造業的比重為26.46%,比發達國家約低10個百分點;三是產品以粗放、低端為主,附加值不高,高新技術產品大多進口。四是能源消耗大,制造業耗能約占全國一次耗能的6%。
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給我國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面臨產品創新、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持續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黨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是在當代經濟全球信息化背景下,順應世界科技與經濟發展形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做出的正確抉擇。
2、戰略內容和意義制造業信息化是企業實現產品設計創新、制造模式創新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優勢產業鏈、提升中小企業集群競爭力的有效工具,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制造業”,“大力推動制造業信息化”。
制造業全球化的趨勢繼續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要求我國大型集團企業必須參與全球競爭,構建跨國制造鏈,通過信息化來提升核心能力。面對激烈競爭和挑戰,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行業、地方技術進步起著重要的支撐和引導作用。
3、作用和地位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任務,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國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制造業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的重點和突破口,是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是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時期,振興遼寧首先要振興裝備制造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必須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工程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戰略目標,建設創新遼寧、和諧遼寧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二、制造業信息化應用狀況
1、制造業信息化現狀
近十多年來,國科技部部署了一系列重點科技項目和工程,有效地促進了我國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推廣,如:“十五”期間,科技部在“九五”CAD/CIMS應用示范工程的基礎上,從863計劃和攻關計劃中拿出8億元資金,組織實施“制造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工程”,簡稱“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大項目。這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科技部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方面的一個重要舉措。該項工作在全國27個省、47個重點城市、5000多家不同類別企業展開取得了顯著成效。制造業骨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已在全國形成了較完善的技術研發、系統集成、產品開發及應用示范推廣體系、技術隊伍和組織工作體系,信息化支撐環境、服務環境、推進的外部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為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鞍山地處遼寧環渤海經濟區腹地,“十一五”開始按照市政府關于“一個基地、三大產業”的工業發展規劃,把裝備制造業作為我市的特色產業,放在了優先發展的地位,開展了國家制造業信息化重點城市建設工作。通過整合、集成優勢資源,建設了以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平臺為主的技術服務體系,通過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推廣數字化設計等方式,培育扶持60家示范企業,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示范企業數字化水平普遍提高。重點推廣了產品的虛擬制造、檢測、分析和圖檔管理,在60家示范企業中,有25家重點示范企業實施4CP和ERP的適度集成,有35家示范企業中實施CAD/CAE/CAM/CAPP等單元技術,帶動全市企業信息化的推廣應用。
二是關鍵技術有所突破。平臺依托高校,為示范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服務,先后開發完成“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鋼材深加工業務過程優化”、“SA-I產品設計制造管理系統”、“轉爐煤氣回收閥組三維CAD/數據庫集成系統”及“中小企業信息化自助平臺”等系統和產品。
三是創新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通過整合、集成國內重點高校及鞍山大型企業的優勢裝備資源,建立的大型裝備儀器共享平臺,裝備儀器超過100臺,價值超過2億元。形成覆蓋市、縣、區三級開放、共享的網絡服務體系和科技創新支撐環境及裝備儀器資源條件。以英國進口、東北唯一的反求設備為龍頭,建成數控、鈑金、貼片等六個加工中心組成的先進制造基地,解決企業先進制造能力不足瓶頸,提高了企業創新、協作和制造能力。
2、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鞍山地區的裝備制造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規模以上的企業為261戶,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數的33.4%,分布在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7個行業大類,37個行業中類、70個行業小類中。擁有資產81.9億元,占全市工業的比重7.2%。從總體規模上比較,鞍山裝備制造業在全省同行業中位于第六位。
鞍山裝備制造業雖然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也不斷提高,但問題依然存在,且制約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1、技術人員不足,產品創新能力差。全市裝備制造業中專業技術人員只有0.37萬,只占裝備制造業從業人員的9%,低于全市企業12個百分點。
2、加工技術與制造能力不足。全市70%的大型先進設備都集中在10%的少數大型企業,產品配套能力不強,產業鏈條不完整。與先進地區相比,我市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斷點多,配套和集成能力差,缺少市場競爭優勢。
3、企業科技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2005年,全市裝備制造業科技研發經費(R&D)投入占GDP比重僅為1.45%,雖略高于全省1.44%水平,但低于發達地區2%以上的水平。大部分企業投入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都在2%以下,多數企業和產品沒有核心技術。
三、推進制造業信息化的基本步驟
根據上述現狀,為做好“十一五”省級制造業信息化重點示范城市建設工作,全面提升鞍山老工業基地的競爭力,鞍山在“十一五”期間重點抓好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完善平臺建設,加快創新服務體系形成。
創新和服務體系是制造業信息化的重要支撐。完善和加強技術集成應用創新、人才培訓和服務推廣三大支撐體系建設,依托國內名院、名所和重點實驗室,整合本地和國內科技優勢資源,發揮公共服務平臺資源集成的優勢,重點實施了由政府投入、面向社會、服務中小企業、攻克行業共性技術難題、提高我市創新能力的鞍山市數字化創新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創新、培訓、服務體系以及有利于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轉化的運行機制,推進技術、人才、信息、裝備儀器等資源的社會共享。
發揮服務平臺技術人員優勢,開展了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針對中小企業的瓶頸問題,集中開發推廣產品圖檔管理、采購庫存、客戶關系管理等關鍵共性技術,提高了企業競爭能力。
2、培育兩甩企業,推動集成應用示范
選擇應用基礎較好的企業,以數字化設計為基礎,推進數字化設計和生產制造一體化等先進制造模式,促進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及經營管理業務集成應用示范,培育10家骨干企業實施了“甩圖紙”和“甩賬表”,帶動了100家以上企業推廣應用。重點扶持鞍山地區的優勢產業、大型骨干企業集團、省級樣板企業和市級示范企業,引導支持以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生產、數字化裝備和數字化管理為目標的重大制造業信息化項目實施。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提升了企業素質和核心能力。鼓勵和支持已具有較好基礎的企業,加大在系統應用集成、產品創新、人才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向數字化企業目標邁進。
3、完善配套措施,營造良好實施環境。
好的政策和實施環境是推動制造業信息化的基本保障。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鼓勵支持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各項政策和規定,按照鞍山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戰略要求,設立與實施了制造業信息化重點產業、示范企業及共性關鍵技術傾斜支持的專項資金,制訂了培育政策及環境建設等措施。二是通過完善組織領導機構,充實調整制造業信息化辦公室,加強了政府在制造業信息化中對產業導向、產業培育、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競爭力提升等方面的調控與推動作用,進一步形成了制造業信息化工作的組織保障體系。
4、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和展示鞍山制造業信息化工作的意義和作用,積極營造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發揮鞍山科技信息網、鞍山市數字化創新服務平臺的網絡優勢,展示制造業信息化成果,開展院士交流活動,構建立體宣傳體系,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我市制造業信息化工作,確保了制造業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健康發展。
“十一五”是鞍山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關鍵期,制造業信息化工作緊緊圍繞“一個基地、三大產業”發展戰略,結合行業特點,以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基礎,大力發展了公路養護等特種汽車裝備;大型振動篩等礦山設備,智能化瓦斯排放系統、靜電除塵等環保設備,形成獨具優勢的特種汽車、環保設備、智能化設備、礦山設備等十大系列產品,通過開展制造業信息化重點示范城市建設,打造優勢產業鏈,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實現制造業的整體提升。為實現鞍山產業優化升級、科技進步和經濟隆起發揮重要作用。

上一篇:沒有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芒康县| 兴隆县| 资中县| 伊通| 蓬莱市| 台湾省| 尚志市| 扎囊县| 长春市| 开原市| 广元市| 乐山市| 建昌县| 沈丘县| 鞍山市| 搜索| 平利县| 泾川县| 柞水县| 岐山县| 肇源县| 雷州市| 云林县| 太谷县| 芜湖市| 芦溪县| 新泰市| 思南县| 石阡县| 万山特区| 娄烦县| 三都| 本溪市| 宜阳县| 遵义市| 穆棱市| 崇文区| 郎溪县| 兰溪市|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