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南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文章發表在《計算機與網絡》上,是電子期刊投稿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信息,信息素質,網絡資源,服務水平
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因特網的迅速發展,人類社會正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信息的影響已經廣泛滲透到人類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查找和利用信息成為人們開展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傳播途徑的增多,人類社會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長,面對海量般信息,如何提高人們的信息能力,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提供優質、快捷的信息保障服務,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是擺在圖書情報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資源進行探討。
一、信息的含義
在當今社會,信息、物質、能源一起構成三大支柱資源,而其中的信息資源,對人們來說已不再陌生,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越顯得重要,信息是一種財富,對經濟的繁榮、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信息呢?對信息的含義,人們有著各種看法。
二、當前信息資源的現狀
(一)互聯網技術,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獲取和傳遞難度,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大大拓寬了信息渠道
現在有些出版商在發行傳統的書刊文獻時,此前早已將其同樣內容的文獻以網絡數字版形式面市。據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2004年聯機版的一項調查表明,在近15000種學術期刊中有12000種期刊能夠通過電子方式獲得。據美國一個出版通信組織2004年春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回收的問卷調查表中,84%的圖書館表示,只要能訂購到電子版的學術期刊,他們就不再購進相應的印刷版。更為重要是,有越來越多的學術成果已不再通過傳統版途徑進行傳播。
(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和低廉的信息獲取成本使得用戶更傾向于數字文獻信息
與持續上漲的傳統書刊價格相比,商業化的數字文獻價格在下降,圖書館可以用相對較少的費用獲得比傳統印刷書刊大得多的數字文獻,據調查,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2003年用于文獻的支出費用為660萬元,其中紙質文獻占72.3%,電子類圖書占27.7%,從而可使用館的文獻數量上,電子類文獻占大約2.5萬冊,占當年采購文獻量的41%。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系統引進的數字文獻為例。近年來,每年用大約100萬經費引進的50多種社會科學類的中外數據庫,比起每年用700萬元購書經費購買的傳統印刷書刊所涵蓋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三、當前利用信息存在的問題
然而面對如此豐富的信息資源,由于各種原因,使信息資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從而影響了信息的利用率,影響了人們的學習文化生活。
計算機期刊征稿啟事:《計算機與網絡》雜志是學術性通信刊物。介紹國內外無線與有線通信領域和廣播電視專業等方面最新科研成果、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動態,交流國內生產、科研和使用部門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