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注冊會計師
![]() |
期刊名稱: | 中國注冊會計師 |
期刊級別: | 核心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4552/F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9-6345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 |
主辦單位: |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注冊會計師》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國注冊會計師》The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月刊)曾用刊名:注冊會計師通訊,1989年創刊,旨在探討行業執業問題,研究行業理論,探索行業發展規律,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為有關部門、廣大企事業及各界人士了解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吨袊詴嫀煛分鞴軉挝唬褐腥A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主辦單位: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國內統一刊號:11-4552/F,國際標準刊號:1009-6345
• 期刊欄目:專題專稿、學術研究、會計、審計與鑒證服務等。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中國注冊會計師》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429;總被引頻次:59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409;綜合影響因子:0.199
•2015年第 8期《中國注冊會計師》雜志成功發表論文:
適應新常態 融合促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戴柏華
打造“互聯網+”注冊會計師版…………………………………陳毓圭
關于在注冊會計師行業開展“青年文明號創新創效創優活動”的通知…………………………………
非公企業,黨建也是生產力…………………………………
中注協啟動2015年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工作…………………………………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 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
天職國際“借船出海”實現國際化發展…………………………………
會計師事務所的國際化之路…………………………………楊劍濤
地方領導關心行業和協會建設…………………………………
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師事務所職業責任保險暫行辦法》的通知…………………………………
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介紹…………………………………
二十年歷程 二十載碩果——CPA專業方向建設20周年成果回顧…………………………………白曉紅 江醫
中注協工作…………………………………
地方注協工作…………………………………
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定價關系研究——基于國內主板市場的經驗證據…………………………………鐘建國 王強 余建耀
現金股利迎合與股權融資效率——基于半強制分紅政策的實證檢驗…………………………………周平
CEO特征、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張璇
綜合報告的實踐之路——收獲與挑戰…………………………………周蕊 吳杰
投稿論文:非公企業,黨建也是生產力
編者按“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成為越來越多非公企業管理者的共識。如果把企業比喻成航船,經營班子就是舵手,操控航船應對激流暗礁,馭風而進破浪前行;廣大員工堪稱水手,為共同的目標各司其職,貢獻智慧和力量;而企業黨組織,往往扮演著航船指南針和潤滑劑的角色,既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又發揮協調糾紛、化解矛盾的作用,確保航船行穩致遠。古人云: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作為勞動者,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黨組織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員是勞工群眾中的先進分子,乃“鐵中錚錚,庸中佼佼”。加強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就抓住了生產力的關鍵,企業的發展就會如虎添翼、績效倍增。企業發展與企業黨組織是唇齒相依的關系,目標同向,互促共進。企業經營班子和黨委班子相互支持、配合默契,便會出現黨企共贏的局面。“黨建也是生產力,抓好黨建添活力”,對非公有制企業來說,黨建工作同樣是生產發展的動力引擎。做好黨建工作,有利于提升非公企業吸引力、激活企業內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