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現澆板具有整體性好和抗滲、抗漏性能強等優點,在近幾年的房屋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由于混凝土是一種非均質材料,在硬化過程中,各種材料變形不一致,表面會產生出現龜裂及橫向、斜向裂縫,由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強度低、抗變形能力差、受拉時容易產生裂縫,當裂縫寬度超過一定程度時,就會影響建筑的使用功能;怎樣防治樓板裂縫?主要從混凝土原材料、設計及施工三方面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綜合控制措施,可取得顯著效果。
一 、原材料方面控制
現場攪拌混凝土時;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混凝土坍落度,正確選用水泥,要控制水灰比,應優先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合格的水泥不準使用,不同品種水泥不能混合使用,要提高粗骨料砂石質量,石子選用連續級配的碎石,顆粒級配要好;禁止使用細砂,應采用中粗砂。應按施工配合比進行機械攪拌,上料時應做好稱量記錄,要求稱量做到準確,粗、細骨料每盤稱量允許偏差3%;選擇好運輸線路,縮短運輸時間,避免混凝土拌合物發生分層、離析;同時要經常檢查運輸工具,盡量減少混凝土拌和物運輸過程中水泥漿的流失。
目前市場上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但受市場競爭;一些商品混凝土供應商為降低價格和成本;原材料中采用大粉煤灰摻量,低性能的外加劑及細度模數低、含泥量較高的中細砂;而拌制出的混凝土收縮性大,抗拉強度低、容易因縮性而產生裂縫。
建議管理部門加強對商品混凝土供應商的行業管理,并根據成本投入比例,合理宏觀調控商品混凝土的市場價格,施工現場應逐車控制好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檢測,以保證混凝土的成品質量。
二、設計中的重點加強部位
(1)在結構設計時,對于混凝土現澆板應盡量避免過大的跨度,可以通過增加次梁來減小現澆板的跨度,以避免現澆板的厚度過大,現澆板的跨中裂縫、支座裂縫過大,從而提高現澆板的可靠度與安全性。
(2)在普通住宅端部及轉角單元在山墻于縱墻交角處,應考慮山墻和縱墻受熱變形后樓板能承受在板平面內匯集在板角內的剪力,而板內在配筋薄弱處首先開裂產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縫。較好的預防措施是在端部單元的樓板中配制雙層雙向鋼筋。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00毫米,直徑不宜小于8毫米。外墻轉角處應放置放射形鋼筋,鋼筋數量不應小于7¢10,長度應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米。
(3)在平面布置上應該減少凹凸轉角、體型突變等,這些部位往往是薄弱部位,存在著應力集中,在受到混凝土收縮即出現溫差變化時而容易產生裂縫,住宅樓長度大于40米時,宜在板中部設置后澆帶,后澆帶兩邊應設置加強鋼筋。
(4)在同樣配筋率的情況下盡量減小鋼筋的直徑和間距;對需要嚴格控制裂縫的部位,建議不用光圓鋼筋,全部采用熱軋變形鋼筋以增強其握固力。
三 、施工時預防樓面裂縫的發生
1、鋼筋工程方面
施工中由于鋼筋配制不符合要求,鋼筋間距偏大和樓板厚度不符合設計要求;在澆筑混凝土時為鋪設架板,施工人員在鋼筋上踩踏,致使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偏大、或樓面下層的鋼筋網墊塊間距過大,鋼筋網的保護層厚度就無法保證,等等都會引起板面開裂出現裂縫。
要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采取下列綜合措施加以解決:
(1)盡可能合理科學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時間,在樓梯通道等頻繁和必須通行處應搭設臨時簡易通道,以供施工人員通行。
(2)施工時,應自覺沿鋼筋小馬登支撐點通行,不得隨意踩踏中間部位鋼筋。
(3)安排一定數量的鋼筋工在混凝土澆筑前及澆筑中及時整修,在澆筑混凝土時保證鋼筋不位移。
2、模板工程方面
模板支撐要牢固,要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以及施工荷載。
模板的支撐間距要符合施工技術方案要求和相關規定,做到方案與現場一致;模板的接縫邊緣要整齊、平整、不應漏漿,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在澆筑前,應對木模板進行澆水濕潤,以保證現澆樓板的混凝土質量。
加強拆模同條件混凝土試塊留置,嚴格控制拆模時間;施工中在混凝土未達到規定強度時過早拆模,會造成混凝土樓板的彈性變形,引起裂縫。應根據工期要求,備足模板,保證按規范要求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