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 澆混凝土是現代建筑廣泛使用的材料, 具有可模性好, 整體剛度大, 抗不均勻沉降性強的優(yōu)點。盡管成本較高, 但隨著人們對住房安全意識的增強, 大量的建筑物使用現澆混凝土。由于混凝土自重大、抗拉強度低, 以及設計和施工等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裂縫,進而影響建筑物的外觀和安全性能。因此, 我們必須采取措施, 預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及發(fā)展。
一、混凝土裂縫原因分析
根據對建筑的裂縫調查,建筑裂縫幾乎都出現在梁構件上,既有貫穿底面的,也有不貫穿底面的,而且分布在梁的各截面上,因此建筑的裂縫由荷載與變形共同引起的可能性較大。但根據對建筑裂縫的跟蹤調查,裂縫基本上沒有進一步
發(fā)展,且沒有發(fā)現新的裂縫產生,建筑的裂縫表現出較明顯的“瞬時”“一次”
過程,且建筑的裂縫大多數出現在梁的受拉區(qū)和剪力區(qū),其開裂為拉應力、主拉應力引起的。估計建筑裂縫以荷載引起為主因。根椐建筑裂縫的上述特點,分析其原因如下。
1、施工工藝。根椐在現場對施工過程的觀察、現場混凝土的檢查和對施工人員的訪問,發(fā)現有幾個問題:一是混凝土立模和振搗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構件存在蜂窩麻面;二是混凝土的養(yǎng)護,養(yǎng)護不良,對混凝土整體質量影響十分顯著,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三是拆模時間,過早拆模以及在混凝土構件上過早從事后續(xù)工序,對混凝土強度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并導致裂縫的產生。
2、結構設計。梁構件端部均未設置彎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梁的抗剪能力。從建筑裂縫位置、數量和特征看均反映了該問題。
3、材料方面。根據攪拌站提供的原材料實際計量數據看,用水量波動較大,可能導致不同批次混凝土質量有差異。
(一)原材料質量引起的裂縫
配制混凝土時所采用原材料質量不合格, 也可能導致結構出現裂縫。
1、水泥。如果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中的游離氧化鈣含量超標,則由于氧化鈣在凝結過程中水化很慢, 在混凝土凝結后仍然繼續(xù)起水化作用,可破壞已硬化的水泥石,使混凝土抗拉強度下降。若水泥出廠時強度不足,水泥受潮或過期,亦可能使混凝土強度不足,導致混凝土開裂。
2、砂、石集料。砂石的粒徑、級配、雜質含量。如果砂石粒徑太小、級配
不良,將導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使混凝土收縮加大,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如果使用超出規(guī)定的特細砂,后果將更加嚴重。當砂石中含泥量高時,將造成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降低混凝土強度以及抗凍性和抗?jié)B性。
3、拌和水及外加劑。拌和水或外加劑中氯化物含量較高時對鋼筋銹蝕有較大影響。采用海水或含堿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堿的外加劑,可能對堿骨料反應有影響。
(二)溫度裂縫
溫度裂縫多發(fā)生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或溫差變化較大地區(qū)的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澆筑后,在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的水化熱。其產生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體積較大, 大量的水化熱聚積在混凝土內部而不易散發(fā),導致內部溫度急劇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 使混凝土表面產生一定的拉應力。溫度裂縫的走向通常無一定規(guī)律,大面積結構裂縫常縱橫交錯;梁板類長度尺寸較大的結構, 裂縫多平行于短邊; 深入和貫穿性的溫度裂縫一般與短邊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 裂縫沿著長邊分段出現, 中間較密。裂縫寬度大小不一, 受溫度變化影響較為明顯,冬季較寬,夏季較窄。在混凝土的施工中當溫差變化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襲擊等, 會導致混凝土表面溫度急劇下降,而產生收縮,表面收縮的混凝土受內部混凝土的約束, 將產生很大的拉應力而產生裂縫, 這種裂縫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較淺的范圍內產生。
(三)干縮裂縫。
干縮裂縫一般出現在混凝土表面,寬度較細,寬度大多在0.05~0.2mm 之間,其走向縱橫交錯,沒有規(guī)律性,較薄的梁板構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體結構多發(fā)生在結構變截面處,平面裂縫多延伸到變截面部位或構件邊緣,大體積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較多見,側面也時常出現。
三、建筑混凝土裂縫防治的具體措施
(一)原材料控制
1、選用中低水化熱的水泥,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硅酸鹽水泥或粉煤灰水泥等。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減少水泥用量。在滿足使用的條件下,大體積混凝土設計強度應就“能低不高”的原則。同時應注意水泥的質量,特別是安定性達標。
2、在混凝土中摻加超細礦粉。超細礦粉具有微珠潤滑效應,有明顯的減水作用,并能夠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體積穩(wěn)定性、密實性以及抗化學侵蝕性能,同時還具有增加混凝土強度,減少塌落度損失、降低水化熱等性能。
3、適當加大活性細摻料的用量,以替代部分水泥,從而降低水化熱,增強硬化前后混凝土的體積穩(wěn)定性。如使用大摻量粉煤灰不僅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而且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4、選用合適的外加劑。混凝土中摻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鈣減水劑,不僅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又減少10%拌和水,節(jié)約10%左右的水泥,降低了水泥水化熱。又如利用膨脹劑置換等量的水泥,不僅降低了水化熱,同時微膨脹劑吸收部分水化熱后發(fā)生化學反應, 在混凝土中產生自應力而使結構處于受壓狀態(tài),提高了混凝土的抗?jié)B和抗拉能力,避免了裂縫的產生。
(二)溫度裂縫及預防。
砼溫度裂縫的起因很多, 如砼原材料不均、水灰比投入不穩(wěn)定、運輸和澆筑過程中的非預期離析、砼澆筑過程中人工操作差異、同區(qū)域混凝土中各部位抗拉強度的不均勻性等等, 所以砼溫度裂縫的發(fā)生部位也相應存在有很大的無規(guī)律性, 總體來說其多出現為: 梁板類長度尺寸較大的結構, 裂縫多平行于短邊; 深入和貫穿性的溫度裂縫一般與短邊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 裂縫沿著長邊分段出現, 中間較密。
(三)干縮裂縫及預防
為預防干縮裂縫的發(fā)生, 常采用以下方法: ①合理選用砼骨料, 砼骨料級配應均勻合理, 盡量采用干硬性混凝土的配比, 條件允許下可適當選用砼減水劑等砼摻加劑; ②合理選用水泥種類, 優(yōu)先選用收縮量較小的水泥, 一般采用低熱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同時盡量降低水泥的用量;③嚴格控制砼制作時的配合比計量, 砼用水量絕對不能大于配合比設計所給定的用水量;按設計或規(guī)范要求在砼結構中合理的設置收縮縫;④要適時搓毛抹壓。抹壓應在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進行, 第一遍時普遍抹壓消除裂紋, 第二遍則應重點尋找裂紋, 用木抹子在裂紋外拍打, 使混凝土愈合裂紋。
四、結束語
裂縫是混凝圖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它的出現不僅會降低建筑物的抗?jié)B能力, 影響建筑物的使用能力, 因此要對混凝土裂縫進行認證研究, 區(qū)別對待, 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處理, 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的出現和法杖保障建筑五和構件安全, 穩(wěn)定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何丹,韓立林,游寶坤.超長大面積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的裂縫[J].建筑技術,2002,
[2] 李東, 連之偉. 現澆混凝土樓板設計施工過程中的裂縫控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