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某鉆井井場鉆前工程的施工設計方案,該工程量主要包括井場道路設計、井場硬化、井架基礎施工、降排水(污)、方井及集污池等。本文主要就這些工程的施工做了分析和設計。
關鍵詞:鉆前工程,井架基礎,施工設計
一、工程概況
該工程所在地位于沙漠地區,但周圍施工地質條件相對良好。根據鉆機設施要求,除修建井場內鉆機設備基礎、排污池、方井等外,還需修建100m3放噴池1個。經業主方現場確定,井場占地面積為:82×42m(含水溝)。該工程區主要分布有上下兩個地下含水層。上部含水層在5-20m,動態水位3-5m之間。周圍居民用水使用壓水井或提水井,水井深度一般5-8m。根據鄰近場地水文地質環境分析判定:地下水及土對混凝土無腐蝕性,對鋼筋具弱腐蝕性。根據區域地質及鉆探資料,結合鄰區工程地質調查分析:場地位于平原,場地內及周邊1公里范圍內無第四紀新構造運動痕跡,現狀條件下處于穩定狀態,場地內無影響場地穩定的其他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穩定,適宜建筑。按照井隊設備基礎圖紙對地基的要求,結合場區地基土條件及鄰井施工情況,井架基礎可選擇粉質粘土層作為基礎持力層。由于該井未作巖土工程勘察,基礎地基選擇需視現場情況而定,必要時需作換填等技術處理。
二、工程技術要求
根據鉆機基礎圖紙及相關規范,井場施工技術要求如下:
各基礎必須建在抗壓強度不小于0.15MPa的地層上;各種原材料必須具備產品合格證和質量保證方可使用。水泥應選用大于32.5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所有基礎墊層混凝土標號C10,基礎混凝土標號C25;砌筑砂漿標號為M5以上;回填土采用分層壓實,每層虛土不大于30cm,壓實系數不小于0.93;
井場道路建設要求基本能滿足鉆井設備、運輸車輛安全運輸要求:
路面應滿足最大荷載80t;道路路基寬度不小于4m,車道寬度不小于3.5m,并設置錯車道;轉彎半徑不小于15m;涵洞頂部覆蓋土的深度不小于0.5m;路肩標高低于外側地面標高時應設置排水邊溝。
三、工程施工設計
1.道路設計
本井場有水泥路通向井場邊,無需新修或改建道路,由于水泥路與井場面有一定落差,入口處用毛條石鋪設呈斜坡;另外,由于原道路錯車道被井場占用,需在井場后側還原一個錯車道。
2.井場硬化設計
1)井場平整
擬建井場目前空地,緊鄰公路,但3塊地略有高差,最外側空地落差約1m;井場平整前取表土0.3m厚堆放至井場外以便今后復耕使用,表土取好后利用挖土機進行平場,預計平場面積約為井場面積1/3,然后利用壓路機分層碾壓平整、密實。
2)場地硬化
場地按ZJ30鉆機有效使用面積80m長*41m寬進行硬化(灌溉水溝因落差較大修筑在硬化層之上);硬化區域為井場除基礎區域及集污罐之外的所有部分,硬化前填方區回填土需分層碾壓密實,硬化采用30cm毛條石+20cm連砂石鋪墊,并碾壓密實平整;泥漿車道(30m*3.5m)毛條石硬化后澆注0.2m厚C20砼,防止壓垮污水池。
3.設備基礎設計
1)總體要求
(1)嚴格按照井隊鉆機圖紙要求進行施工,所有設備基礎均采用C25混凝土基礎,鉆機圖紙基礎厚度尺寸與設計不一致時,按設計執行(見圖3及附圖1);
(2)鉆機基礎厚度1200mm,基礎面高出井場面500mm;
(3)油罐基礎厚為1200mm,基礎面高出井場面700mm;
(4)泥漿泵基礎厚為600mm,基礎面高出井場面100mm;
(5)循環系統、水罐及發電房基礎厚度為600mm,基礎面高出井場面200mm;
(6)油罐、水罐、發電房等設備距井口不小于30m,油罐距發電房距離不小于20m;
(7)主基礎地基承壓力不小于0.15MPa,其它基礎不小于0.12MPa,如地基承載力未達設計要求需進行特殊處理;
(8)所有基礎設計未考慮地基處理和超深情況,如現場實際施工需要進行處理,增加工作量應及時上報業主方批準。
2)基礎開挖
(1)當井場達到“三通一平”的條件后,施工方應提前24小時書面或口語通知甲方,組織相關單位、部門現場放線驗收,簽字,施工方并應做好放線記錄;
(2)施工方根據指定的井位及鉆機基礎設計圖和征地紅線圖,測放鉆機基礎四大角的定位軸線,然后施放循環系統及泵房等附屬設備基礎,同時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調整測放集污池的位置[1]。經業主方、設計方等單位檢查復核,確認簽證后方可進行基礎挖方;
(3)基礎挖至設計深度100mm-200mm時,必須進行人工揀底,以防擾動基礎持力層,然后將基礎線引入坑底,槽幫釘好水平控制樁;
(4)為便于后期井場復耕,所有基礎挖方均轉運至場外就近堆放。
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墊層強度等級為C10,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
(2)砂(卵)石含泥、塊不得超標,卵(碎)石應級配良好,攪拌時嚴格按配合比稱量,以保證混凝土達到強度、耐久性等方面要求;
(3)經設計方、業主方及施工方驗槽合格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澆筑;若地基強度未達設計要求或存在不良地基,由設計單位補充設計地基處理方案;
(4)基礎模板采用磚模,且磚模不占用混凝土尺寸。
(5)澆筑混凝土時先澆注100mm厚強度為C10的混凝土墊層封底,然后利用模板采用分層澆注,分層厚度50cm,混凝土連續澆注,振動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0cm,振動棒應按順序插入,平面插入間距約500mm,插入混凝土時采用快入慢拔;
(6)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施工方應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取試壓塊進行強度分析。
4.降排水(污)措施
1)臨時降排水措施
基坑開挖完畢后,為防止施工期間地表水、地下水流(滲)入基坑,降低持力層的承載力或引起邊坡坍塌,于基坑周邊修建臨時排水溝,解決地表水的滲入問題[2];當基坑內滲水時,于基坑四周做導流明溝和集水坑,集中明排。
2)長期排水及排污措施
由于井場內有一條灌溉水渠需遷移到外側,靠井場部分與井場環保溝一起修筑成雙溝,其余部分只需內環溝。預計灌溉水溝(含內環溝)長82m,新修環保溝長160m;溝渠修筑如圖1、圖2。
排水溝周圍應及早填土,要求均勻回填,分層夯實;主基礎、循環系統基礎、發電機基礎、油罐基礎打地坪,四周采用磚砌封閉,并設置300mm*300mm集污坑,以控制污染源。
5.方井及集污池設計
1)基坑開挖要求
根據結構物尺寸等將軸線控制樁、平面設計位置、基坑開挖邊線等準確定位在地面上,并經業主方確認后,采用挖掘機開挖基坑,人工修坡撿底(放坡根據場地實際調整);若基坑出現明顯滲水現象,為便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疏導,采用基坑明排,若遇地下水位高、水量豐富,池體可能被地下水破壞時,按環境保護第10條措施處理;為防止超挖和擾動持力層,當土方開挖至設計高度以上100mm-200mm左右,應根據高程水準測量結果改由人工進行修坡撿底,并且用打夯機將地基夯打密實,至設計規定的標高;要求坑底地基承載力≥設計標準,如開挖坑槽遇到流沙、淤泥等,應及時上報并進行處理。
2)回填土及其它要求
集污池土建施工完畢,其周圍應及早填土,要求均勻回填,分層夯實,并達到設計規定的≥90%壓實度要求,池頂覆土夯實不宜過重;回填土不能使用淤泥、垃圾、腐植土等土料,必須采用合格的粘土,砂性土等進行回填;磚砌塊墻面應保持濕潤、清潔、平整、堅實;施工溫度應控制在5℃以上,40℃以下,否則要采取保溫,降溫措施,雨天施工時要做好防雨措施。
3)方井設計
該井需建方井1口,方井凈尺寸為2.8m(長)×1.8m(寬)×2.0m(深),砌筑墻體為370mm墻,混凝土打底300mm,內表面抹砂漿20mm,四周填C10混凝土作防竄漿處理(圖6);如因施工工藝或遇特殊地質條件等可能造成負面質量影響,應按特殊處理方案處理。
參考文獻
[1] 朱培峰.淺談鉆前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J].價值工程,2011,30(9):247.
[2] 魏琨.淺析石油鉆前工程中常見問題及改善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