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種普遍使用的原材料。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經常會出現裂縫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防治處理,將會嚴重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所以,在土建施工中,一定要對混凝土出現的裂縫進行及時的處理,將質量問題降低到最低。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分析,預防措施
混凝土是一種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質脆性材料,具有較高的彈性模量和較低的抗拉強度。大體積混凝土在現實的工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體積混凝土一般是指實體截面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 1m 的混凝土構件)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變形和約束等一系列問題,使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了工程中最常見的工程病害。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如何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成了當今社會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的一項重要的責任。在各項工程的建設中,混凝土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混凝土的廣泛使用,也使混凝土的質量問題成了當前最主要的,也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而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在混凝土工程中卻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如何應用現有的技術,不斷提高混凝土裂縫防治的效果,也成了當今社會的一大主流。現就有關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原因分析與預防和大家一起探討。
它的表面系數比較小,水泥水化熱釋放比較集中,內部溫升比較快,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時,會使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硬化成型的大體積混凝土中存在著眾多的微孔隙、氣穴和微裂縫,正是由于這些大體積混凝土建筑和構件通常都是帶縫工作的,由于裂縫的存在和發展通常會使內部的鋼筋等材料產生腐蝕,降低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載能力、耐久性及抗滲能力,影響建筑物的外觀、使用壽命,嚴重的將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財產。
1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1.1 內外溫差產生溫差裂縫,即混凝土內外部溫差過大產生的裂縫
其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混凝土內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溫差過大,溫度變化大,在混凝土內部產生拉應力,產生溫度脹縮裂縫。特別是大體積混凝土更易發生此類裂縫,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數日內容易出現等距離的直線形裂縫,有表面的,也有貫通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一般要求一次性整體澆筑。澆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熱,由于混凝土體積大,聚集在內部的水泥水化熱不易散發,混凝土內部溫度將顯著升高,而其表面則散熱較快,形成了較大的溫度差,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表面產生拉應力。混凝齡期短,抗拉強度很低。當溫差產生的表面抗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則會在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
1.2 構件干縮產生的收縮裂縫,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縮引起收縮裂縫
原因 1: 材料的使用。(1)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控制。使用過期水泥,混凝土強度降低,構件承載力和剛度減弱,容易產生裂縫。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縮就越大。選用水泥品種的不同,干縮、收縮的量也不同。(2)外加劑的添加。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不當也會產生裂縫。在混凝土中摻加含氯鹽類外加劑后,鋼筋銹蝕后體積膨脹,產生內部應力膨脹開裂。 (3)配合比的配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膠—骨料過大和砂率過大,混凝土本身缺少抵抗溫度,干縮變形的骨架作用,容易開裂。
原因 2: 施工過程的處理。(1)攪拌、運輸時間過長。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使水分蒸發,引起混凝土澆筑時坍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體積重出現不規則的網狀裂縫;(2)振搗不足引起的裂縫。施工澆筑過程中,振搗不足或過度振搗使混凝土產生離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較多的水泥漿層,水分蒸發,易形成收縮裂縫。(3)養護不當也是造成現澆混凝土裂縫的主要原因。過早養護會影響混凝土的膠結能力,過遲養護,混凝土表面游離水蒸發過快,水泥缺少必要的水化水,而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產生裂縫。(4)拆模不當。在施工中混凝土未達到規定強度過早拆模;在混凝土未達到終凝時間就上荷載,施工中不注意鋼筋的保護,鋼筋移位,后澆帶未按設計規范要求施工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裂縫。
2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預防措施控制
2.1 材料的合理選用
材料是構成混凝土的基本。把好材料選用關是至關重要的。在材料選用中,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和技術標準,選用低水化熱水泥,粗細骨料的含泥量應盡量減少 (1 ~ 1.5% 以下 )。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應優先選用收縮性小的或具有微膨脹性的水泥。骨料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為混凝土絕對體積的 80% ~ 83%,應選擇線膨脹系數小、表面清潔無弱包裹層、級配良好的骨料。在使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時,水泥用量不宜超過 550kg /m3,水灰比不應大于 0.7,砂率可以提高至 40% ~50%,嚴禁使用過期水泥和含泥量過高的水泥,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配制成合理、適用、經濟的混凝土。適當摻加外加劑,如膨脹劑、高效減水劑、粉煤灰等。如粉煤灰只要細度與水泥顆粒相當,燒失量小,含硫量和含堿量低,需水量比小,均可摻在混凝土中使用。高效減水劑和引氣劑復合使用對減少大體積混凝土單位用水量和膠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學、熱學、變形、耐久性等性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是混凝土向高性能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分。
2.2 施工過程中的防治和后期養護措施控制
2.2.1 控制混凝土水化熱溫升
必要時可以采用埋設水冷卻管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減少內外溫差。冷卻管可以采用黑鐵管或軟管,其水平間距及垂直間距一般為 1.5m ~ 2.0m,初期冷卻水溫度可較低,持續時間一般為 10 ~ 15d,管內冷卻水的流向需要 1 ~ 2d 更換一次,是混凝土均勻冷卻;中期冷卻水與混凝土溫度之差宜控制在20 ~ 25℃。
2.2.2 控制混凝土振搗質量
混凝土的振搗實行快插慢拔、分層振搗的方法,振搗上一層時插入下一層混凝土 5CM,以消除混凝土上下層的裂縫,提高密實度。
2.2.3 合理選用混凝土的澆筑方式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主要有三種方式:(1)全面分層澆筑,(2)斜面分層澆筑,(3)分段分層澆筑。可以根據混凝土的澆筑量、構件形式選擇適當的澆筑方式。在澆筑與柱和墻體連接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墻澆筑混凝土完畢后停歇1 ~ 1.5小時,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板和梁的混凝土。采取分層澆筑時,合理設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縫,或在適當的位置設置后澆帶,以改善約束條件,降低溫度應力。
2.2.4 在大體積混凝土內設置必要的溫度配筋
在截面突變或轉角處,墻體與底、頂板連接處,空洞轉角及混凝土周邊,增設斜向構造配筋,改善應力集中,防止裂縫出現。
2.2.5 混凝土養護時間
對采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 天,對摻入緩凝型外加劑、摻入礦渣或粉煤灰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 14 天。
2.2.6 對采用草簾和水進行蓄熱養護
蓄熱養護時,應使內外溫差控制在 25°以內,以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度差和減慢降溫速度,來降低混凝土的裂縫產生。
2.2.7 混凝土模板拆除
混凝土盡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不應下降15℃以上。對跨度不同的構件要求不一樣:跨度L≤2m的構件,達到混凝土設計 50% 時,可拆模;跨度 2m < L < 8m 的構件,達到混凝土設計 70% 時,可拆模;跨度 L ≥ 8m 的構件,達到混凝土設計 100% 時,可拆模。
3 結束語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的整個質量。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注意每個細節,嚴格按照各項工藝要求施工,加強現場監督,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參考文獻:
1 王孔藩,許清風,朱雷;結構裂縫控制與滲漏防治[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年03期
2 王志民,劉曉娟,李華強;磚混結構施工中墻體裂縫的探討[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3年03期
3 李輝;鋼筋混凝土柱、板結構裂縫特征、機理與控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