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斷得到提高,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也漸漸的深入人心,對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生態技術和新型建筑料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生產能力與產量增加,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明顯提高,生態技術和新型材料已經逐步運用到了住宅建筑當中。本文對住宅建筑中的生態技術與新型材料的運用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字:住宅建筑,生態技術,新型材料
1.生態技術
生態技術是人類對傳統技術進行反思后進行的一種新的技術選擇,并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世界上迅速形成了一股潮流。生態技術代表了未來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21世紀將會是生態技術發展崛起的一個世紀。生態技術是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技術基礎,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
住宅建設中的生態技術主要指節水、節地、節約資源及廢棄物的處理等。住宅設計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涉及到的生態技術體系更龐大,包括能源系統、聲環境系統、水環境系統、熱環境系統、綠色建材系統、光環境系統、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綠化系統。
2.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是在傳統建筑材料基礎上發展產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裝飾裝修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溫隔熱材料和新型墻體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的發展突飛猛進,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幅增加,產品質量、檔次明顯提高,技術裝備與生產規模正邁向向國際先進水平。如新型防水材料的批量生產和普遍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多年來困擾人們的房屋滲漏問題:新型保溫隔熱材料如玻璃棉、巖(礦)棉為代表的材料這些年也有了較快發展,這些從材料在住宅建筑中的使用,大量的節約了能源,也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
3、住宅建筑中生態技術與新型材料的運用主要體現的原則
3.1生態化。生態化原則主要是指節約能源、節省資源、無污染、可循環利用。不可再生資源要盡大量的節約,并努力的開發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建筑材料要做到建材無害化,同時需要盡可能的降解。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的住宅建筑能夠進行雨水收集、中水處理、水的循環利用。同時要結合居住地區的具體情況采取最有效的制冷、供暖方式的梯級利用。
3.2以人為本。追求高效節約不能以犧牲人的健康和舒適性為代價,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
3.3因地制宜。住宅建筑非常重視是因地制宜,決不能照搬盲從。西方發達國家建設的生態住宅有許多與我國的實際情況不同。西方多是獨立住宅、建筑密度少、分布范圍廣,可以做太陽能,而中國建筑密度大,即使把所有建筑面都裝上光電板能也滿足不了該樓電量的需要。住宅設計應當結合當地的地域條件和氣候特點等自然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減少因通風、采光、供暖等所導致的能源浪費和污染。[2]
3.4整體設計。住宅建設當中要有整體設計的思想,必須結合當地地形、氣候、文化等諸多因素進行整體設計、綜合的分析,不能因為局部的追求而不顧整體,切記不能盲目的照搬所謂的先進生態技術。
4、住宅建筑中生態技術與新型材料的運用
住宅建筑中生態技術與新型材料的運用已經應用到了我國很多地區的住宅建設當中,主要體現在住宅住區規劃、建筑物內的環境控制系統設計、建筑單體設計三個方面。本文將從自然通風、室外環境設計、噪聲防止和控制、日照遮陽與采光的布置、建筑設計材料與資源的有效使用等相關的幾個方面,分別闡住宅建筑中生態技術與新材料的運用。[3]
4.1自然通風
在住宅建筑中,最有效和最經濟的環境調節手段是自然的通風,而對自然通風的效果有影響的主要是建筑物的立體設計、平面布局、三維空間布置等因素。在住宅建筑設計中充分考慮這些影響能有效地解決住宅中空氣質量問題和保持室內溫度的適宜,能在不增加住戶投入的情況下,就能營造一個舒適和健康的居室環境。
4.2室外環境設計
住區周圍建筑的熱環境與氣流流動,和住區建筑周圍的輻射系統有關。受住宅設計中建筑布局、建筑密度、建筑材料、綠地率等因素的影響。在建設當中應注意建設生態住宅不等于簡單地提高綠化面積,如果住區綠化不考慮與自然通風、林地、水景設施等手段有效地結合起來,只靠使用大量的草地,綠化在改善室內外熱環境方面的巨大作用不僅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而且會導致大量的金錢浪費在草地的澆灌上。[4]可利用園林設計來保證小區內的濕度、溫度等各項指標復核硬質地面和不透水地面應該有必要的遮陽,地面鋪裝材料設計時選擇合適的反射率,應設計有一定比例的植物覆蓋的綠色屋面,選擇高效美觀的水景設置及綠化形式,從而獲得清新自然的室內外環境。同時在住宅區的綠化改善住宅的室外環境還要做好選擇合理的搭配綠化植物和水景設置,運用生態技術充分發揮植物、水在降低“熱島”作用、改善住區微氣候方面的作用。
4.3噪聲防止和控制
住區規劃應有效地設計防噪系統,適應居住舒適性要求的材料包括隔聲降噪材料,可調節自然采光面積的產品等。例如:將臨街的窗戶改成的隔音窗這是對付外界噪音侵入室內的好辦法,所謂隔音窗就是用兩層窗戶把聲音隔開,適用于一切有噪音干擾的地方。另外,可選用新型材料的雙層玻璃,這種新型玻璃的隔音效果較好。可氣噴覆施工的吸聲材料具有環保無二次污染以及和隔熱保溫的特點。隨著生態技術的發展,對這些新材料的大量需求,將成為建筑裝飾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方向。
4.4日照遮陽與采光的布置
住宅內陽光的直射和熱輻射是影響居室熱環境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影響住戶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遮陽是指運用建筑的懸挑、凸凹變化以及外形設計等而形成建筑圍護結構,同時所用的材料如玻璃框要有相當的保溫效果(看熱阻),玻璃本身也有相當的反射效果,遮擋一部分陽光使室內實際接受的陽光直射和輻射熱量減少。從生態技術方面看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當地地理環境與氣侯條件,進行精確的計算,對住區的建筑布局以及單體住宅建筑的相對關系,進行建筑群日照遮陽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檢驗是否滿足日照和遮陽的要求。
4.5住宅建筑材料與資源的有效使用
建筑主體節能要求在保證健康、舒適的室內熱環境的基礎上,采取合理適當的技術措施降低全年建筑能耗,改善建筑的熱性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對能源的需求,以實現住宅的生態化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必須符合國家當前的住宅建設及能源利用政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應合理的選擇確定整個建筑中各設備系統的能源供應方案,優化建筑中各設備系統的設計和運行。結合居住區的具體情況采取最有效的制冷、供暖方式,并加強能源的梯級利用。選擇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資源少并且能夠持久的建筑設計的新型材料,同時在建筑設計施工中要實現建筑材料的可循環使用、重復利用和可再生使用;應選擇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沒有害的物質建筑材料,以減少了垃圾的產出、暴露和運輸,從而也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技術成熟、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地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提高住宅的物理性能,從而達到在住宅建筑中合理的利用新型建筑材料。
參考文獻:
[1]胡小媛.許琳.我國建筑絕熱材料的應用現狀及其前景.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2010.
[2]劉素平.從不同的角度談建筑節能[J].建材技術與應用,2007(2):43-44.
[3]劉煜.國際綠色生態建筑評價方法介紹[J].綠色建筑,2003(3):58-60.
[4]蔚鵬飛.建筑節能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科技創新導報,2008,(12):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