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建筑工程時間:瀏覽:次
摘 要: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以及重載交通的加劇,大大增加了已建公路的通行壓力,瀝青路面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大量早期病害,若不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處理,將會嚴重影響路面行車舒適性和安全。為此,本文結合具體案例,提出了SMA-10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預防性養(yǎng)護施工方案,以期達到預期養(yǎng)護目標,提高道路服務水平。
關鍵詞:SMA-10;路面調查;跟蹤觀測
1 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為國家重點公路,路面為瀝青路面,原路面厚度為71 cm,具體路面結構如表1所示。自建成通車以來,隨著運營時間的不斷增加,道路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服務能力備受影響。經(jīng)現(xiàn)場勘查可知,半剛性基層反射橫向裂縫為路面主要病害形式,且局部存在不規(guī)則裂縫、龜裂、瀝青剝落等現(xiàn)象。
2原路面檢測與分析
為了詳細了解本路段的使用性能與路況現(xiàn)狀,對本路段的路面損壞狀況、車轍深度、抗滑性能等指標進行檢測與評價。所得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分析可知,本路段各項指標均在70以上,現(xiàn)場勘查發(fā)現(xiàn),本路段存有少量橫向裂縫、不規(guī)則裂縫及龜裂等病害問題,按照路面綜合評價標準規(guī)定[1],路面綜合評價指數(shù)PQI處于“良”級別,為了避免病害進一步發(fā)展,需做預防性養(yǎng)護處理。
3 施工方案選擇
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基于經(jīng)濟性原則[1],可采用微表處、NovaChip、SMA-10、就地熱再生四種養(yǎng)護措施。方案對比情況如下:
(1)微表處。微表處是指按照設計配合比將一定量的乳化改性瀝青、填料、外加劑、固定級配集料等原材料進行均勻拌和,由此形成薄漿混合料,并在路面攤鋪。其優(yōu)點為閉水性、抗滑性、抗車轍性能良好,且成本低、便于施工。目前,此項養(yǎng)護技術多用于抗滑性能差或車轍較為嚴重的路段。其缺點為路面噪音大、舒適性不足、使用壽命短[2]。
(2)NovaChip。可直接在乳化改性瀝青粘結層上鋪筑NovaChip材料。其優(yōu)點為能夠有效提升路面抗滑性能,改善路面強度和構造深度。在輕微車轍或裂縫路段具有良好適用性,其缺點為抗反射裂縫能力差。
(3)SMA-10。在瀝青路面上可直接攤鋪SMA-10廠拌瀝青混合料。其具有良好防水性能,可有效提升路面的平整度與抗滑能力。多適用于抗滑性能差、耐久性不足的路段,相比上述2種養(yǎng)護措施,其成本偏高。
(4)就地熱再生。就地熱再生技術需采用專用設備,加熱、翻松瀝青路面,隨后將一定量的新瀝青、再生劑等材料摻入,從而達到舊瀝青路面再生利用的工藝[3]。其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改善使用性能,提高路面平整度的優(yōu)點,多用于基層良好,僅存在輕微裂縫的路段。其缺點為技術要求高,施工穩(wěn)定性差,相比之下,該技術成本最高[4]。
通過現(xiàn)場勘查可知,本路段病害多為半剛性基層反射橫向裂縫,且局部存在不規(guī)則裂縫、龜裂、瀝青剝落等問題,若采用微表處養(yǎng)護技術,則其路面舒適度很難滿足施工規(guī)定,因此不具有適用性。若采用NovaChip養(yǎng)護方式,則本路段裂縫較多,也不具有適用性。就地熱再生適用于基層良好,僅存在輕微裂縫的路段,但本路段主要病害為半剛性基層反射橫向裂縫,因此也不適應,通過綜合分析,可采用SMA-10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養(yǎng)護方案。
4 施工工藝
4.1施工要點
第一,拌和。SMA-10瀝青混合料需在瀝青拌和廠進行機械拌制,分種類、分標號進行存儲、堆放,不允許混雜,且避免受潮。施工前,需通過導熱油進行瀝青材料加熱,在規(guī)范要求內(nèi)合理控制瀝青、礦料等加熱溫度和拌和溫度。根據(jù)試驗確定拌和時間,待拌和料均勻、無花白時,即可完成拌和。在整個拌和過程中,要隨時對其均勻性進行檢查,避免出現(xiàn)異常問題。
第二,運輸。采用噸位較大的自卸汽車進行熱拌瀝青混合料運輸,并將雙篷布覆蓋到車頂,起到保溫、防雨、防污染等作用。在裝料前,為避免混合料與車廂粘黏,需將一層防黏劑均勻涂抹到車廂四周和底部,但不能出現(xiàn)車廂底部積液現(xiàn)象。
第三,攤鋪。攤鋪時,應保證連續(xù)施工,且運料車和攤鋪機之間保持一定安全距離,避免碰撞,一般距離可設為10~30 cm。卸料時,運料車掛空擋,通過攤鋪機推動前行,若攤鋪溫度達不到規(guī)定要求,或混合料已出現(xiàn)結團、離析等問題,則不得使用。
加鋪SMA-10瀝青混合料前,需保證路表干凈、無雜物,隨后進行黏層瀝青灑布。施工過程中,盡可能縮短多層瀝青混凝土加鋪層之間的攤鋪間隔時間,防止對鋪設完成的瀝青混凝土表面造成污染。一旦發(fā)生污染情況,需及時進行路面表層清潔,并再次進行黏層瀝青灑布,保證施工質量。攤鋪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攤鋪溫度,保證攤鋪層厚度一致。根據(jù)本工程實際情況,需采取梯隊攤鋪法進行施工,相鄰兩幅攤鋪過程中,應設一定搭接寬度,為10~20 cm之間。當施工氣溫在10 ℃以下時,不允許施工。若遇到降雨等不良天氣,同樣不允許施工。
第四,壓實。碾壓是路面施工的關鍵階段,壓實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按照初壓、復壓及終壓進行碾壓施工,碾壓速度不宜過快,要保持勻速前行。初壓時,可采用雙鋼輪壓路機進行2~3遍靜壓,碾壓速度為2~3 km/h,碾壓溫度控制在140 ℃以上;復壓時,需采用兩種壓路機進行結合施工,前期采用雙鋼輪壓路機按照“低頻高振”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碾壓遍數(shù)為2~3遍,碾壓速度2~3 km/h,后期采用26 t膠輪壓路機進行2~4遍靜壓,碾壓速度為2.5~3.4 km/h;終壓的目的為消除明顯輪跡,因此,可采用雙鋼輪壓路機進行1~2遍靜壓即可,碾壓速度控制在2~3 km/h,碾壓溫度控制在70 ℃以上。在整個碾壓階段,嚴禁急轉彎、急剎車。
推薦閱讀:綠色建筑論文引用文獻怎么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