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項目是以形成固定資產為目的,一般具有投資額大、建設周期長、涉及范圍廣等特征。因此,工程建設項目對地方及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巨大影響。這就需要相關政府公共部門適當地介入到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關鍵工作環節中去,如政府部門參與項目的立項決策與規劃審批、確定實施單位時參與評標工作以及項目驗收和土地核驗等。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市場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由政府公共部門與企業組織共同參與的工程項目,涉及人員多,利益關系進一步復雜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以下問題:一是產生政府部門與項目的其他非政府主體之間權力失衡的問題;二是出現建設單位人員向公共職權尋租、賄賂等不良行為;三是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在完善之中,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及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因此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過程中,分別從政府公共部門、建設單位及其他社會公眾等多個利益相關者角度開展并加強高效管理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我國工程建設項目應加強管理的環節及其存在問題
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對項目前期策劃、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立項報批、施工招投標工作、施工過程材料設備采購工作管理、各部門竣工驗收、土地核驗及交付項目法人使用等。為使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進一步規范化,我國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工程建設項目指標范圍和規范標準規定》等。這些法律法規為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開展高效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與依據,但與高效管理目標背道而馳的行為常有發生。因此,需具體分析工程項目管理關鍵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以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效管理。需要加強高效管理的關鍵環節包括土地供應環節、項目立項決策及行政審批環節、確定施工單位時的招投標環節、項目施工環節、項目竣工驗收環節及土地核驗環節。
1.1土地供應環節
我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土地歸全民所有,土地使用權由各級政府管理,因此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過程中土地供應環節是開展高效高效管理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容易產生以下違法違規行為:①有意泄露土地使用權底價標底;②違規操作,擅自減免土地出讓金或延緩出讓金交納期限;③擅自改變土地用途;④擅自改變規劃設計,改變土地出讓公告規定的規劃參數指標、 5擅自增減土地出讓合同條款等。
1.2 項目立項決策及行政審批環節
項目立項決策及行政審批環節對項目后續工作的影響是決定性的,這一環節主要在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報批及項目規劃變更審批兩個方面容易產生問題:
-
在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報批中,建設單位為追求自身經濟利益而施行尋租、賄賂行為,使相關部門批準一些雖具有較好經濟效益但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項目。
② 在規劃方案變更管理中,建設單位擅自更改原建筑規劃指標,不按原規劃設計實施項目,而相關人員為了私人目的而置之不理,從而影響城市的整體發展規劃。
1.3 招投標環節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是建筑市場一種規范化的交易方式,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構成:確定招標方式及招標程序、工程建設項目投標、項目開標與評標及項目中標 。這一環節中有違高效管理目標的兩大問題是:①某些建設單位利用非法手段改變招標方式并擾亂正常程序;②參與評標的相關管理人員濫用職權試圖控制評標,由其決定項目歸屬,嚴重違反招投標的公平競爭原則。
1.4 項目竣工驗收環節
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工作由建設單位負責組織實施,由各個專業職能部門分別對工程竣工驗收實施監督。在這一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① 建設單位為了掩蓋偷工減料、質量缺陷,或是虛報的工程量和人工費,向驗收審計人員行賄;② 質量監督機構人員因私利濫用職權,無視本身的監督職責,忽視項目建設質量狀況、合同履約情況,并置國家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于不顧,對那些嚴重不符合標準的違法項目仍強行通過驗收,無視人民群眾的生命及財產安全。③專業測繪、測量機構為獲得項目,違反行業規章和規范,制定錯誤的報告,造成專業職能部門驗收失誤。上述問題是由工程建設項目的多個利益相關者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深入分析,透過現象挖掘其根本原因,可以發現,開展高效管理的法制體系不完善、監督體制不健全、思想道德建設缺乏及高效文化建設不力等,都可能帶來上述問題,導致上面介紹的幾個環節成為高效管理的薄弱環節。
2 國際工程建設項目高效管理成果及實踐經驗借鑒
在國際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高效管理已被列為研究重點之一 ,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目前各國政府組織、行業協會及各企業組織都開展高效管理活動。
(1)國際上相關政府部門組織提出進行法制建設、開展廣泛體制改革、公共部門改革和經濟環境改革是解決腐敗問題,開展高效管理的根本保證。例如,美國致力于道德反腐方面的法律建設,設立了《政府道德法》《道德改革法》及《行政部門雇員道德行為準則》等阿根廷對社會保險制度進行大檢查。國際社會以及各國政府的努力為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開展高效管理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
(2)在國際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實踐中,各政府組織、行業組織及企業組織共同努力積極探討有效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方式,積極采用新的項目管理體制和現代激勵機制及業績評估機制,以建設項目管理的效能。比較英國、美國、德國等各國和地區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方式,得出以下共同經驗:① 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發揮政府經濟管理與監督職能,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特別是重大工程項目及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
②在實行“代建制” 的工程建設項目中,依據行業法律法規制定專業合同,明確代建機構責任及代建監督機構責任人的權利,建立各利益相關者間的相互制約機制;
③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管理過程內容的透明度,實行嚴格的工程監理制度,同時接受多方面的監督,保證工程實施的高效。國際相關組織在高效管理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效果,這為各國在項目管理等經濟社會活動中開展高效管理奠定了基礎。同時,對我國工程建設項目的高效管理也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3 我國工程建設項目之高效管理的措施建議
為有效加強工程建設項目高效管理,應積極借鑒國際工程建設項目高效管理經驗,但同時應充分考慮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社會法制及市場化程度等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工程建設項目的高效管理體系 。具體地,應從政府公共部門、建設單位及社會公眾等多個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在法律制度建設及高效監管體制建設等方面進行努力。
3.1 開展法律制度建設
從政府公共部門層面上看,應健全相關高效管理法律制度。健全的法律體系是工程建設項目高效管理的基礎 。為加強工程建設項目高效管理,相關機構應積極建立健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法律法規。同時,在工程建設項目立項審批、招投標、竣工驗收及土地供應環節嚴格執法,按法律規定辦事。對于違法人員, 應給與嚴厲處罰,以起到警戒作用。
3.2開展高效監管體制建設
(1)從政府公共部門宏觀層面上看,應建立相對獨立的高效監管機構及有效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監管機制。首先,通過政府授權,保證相關監管機構的相對獨立性;其次,增強相關監管機構職能,完善組織結構,建立職能化領導機制。在實踐中,應將監管機構、機構組織設計及職能化領導機制應用到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上,尤其是對于重大建設工程項目。
(2)利用網絡構建新型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及媒介的輿論監督作用。
網絡由于其的廣泛性、透明性和易參性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渠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利用網絡構建對工程項目建設的監督的新型機制將會有效的提高工程項目管理的效能,比如各級地方政府建立專門的項目公示網站,對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行公示,為公眾提供充分了解和參與的平臺,同時提供相應的訴求渠道,能夠有效的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
4 結語
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從政府公共部門、建設單位及社會公眾等多個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提出構建包括高效文化、高效法律制度及高效監管體制較系統的高效管理體系。這對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開展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平,李克堅.我國建設工程項目投標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 (1)
[2]殷修林.我國現階段腐敗現象的特點及其防范對策[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6 (5)
[3]劉援朝.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體驗[J].建筑經濟,2003(6)
[4]申彤.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加快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管理方式改革[J].企業管理,200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