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徑線工程TZ1標段的施工實例,具體介紹了施工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其處理預防措施,對類似天津這樣的軟土地區的工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灌注咬合樁;施工技術;關鍵控制點
Summary: Take the Tianjin West Railway Station to the Tianjin Railway Station underground diameter lin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Z1 tenders instance, specifically describ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its dealing with preventive measures, some reference to Tianjin this soft soil area of project role.
Key words: perfusion bite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ritical control point
中圖分類號:U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3-0020-02
一、工程概況
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徑線工程自天津西站東端引出,出站后于DK0+650進入地下。志誠道快速立交橋段(DK1+427~DK1+524)隧道長97米,寬12.3~12.5米,該段位于紅橋區河北大街與北營門西馬路交叉路口,志誠道快路立交橋斜跨路口,直徑線隧道穿越橋區,上跨規劃地鐵六號線?;又ёo采用Φ1000鉆孔咬合樁結構,一序樁與二序樁交錯布置,相互咬合,咬合厚度250mm,樁中心間距750mm,其中一序樁為樁內配置方形鋼筋籠的C20混凝土,二序樁為樁內配置圓形鋼筋籠的C30混凝土,共計260根,總長度約為7150m,總方量約為5362m3。
工程地質為沖擊平原,經人工改造,地形較平坦,地面高程-6.15~4.94m。隧道范圍內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新近沉積層(Q4si),第Ⅰ陸相層(Q4al)、第Ⅰ海相層(Q4m )、第Ⅱ陸相層(Q4al)、第Ⅲ陸相層(Q3al)、第Ⅱ海相層(Q3m)、第Ⅳ陸相層(Q3al)、第Ⅲ海相層(Q3m)、第Ⅴ陸相層(Q3al);表層覆蓋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堆積層(Q4ml)。其中基坑開挖范圍內主要通過粉質黏土層、淤泥質黏土層、粉土、淤泥及淤泥質粉質黏土層。
隧道內表層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空隙潛水。賦存于第Ⅱ陸相層及其以下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壓性,為承壓水;潛水地下水位埋藏較淺,水位埋深約為0.9~4.8m(高程1.77~-1.45)。承壓水與潛水對混凝土結構都具有硫酸鹽侵蝕,環境作用等級為H1。
二、關鍵控制點
1、孔口定位誤差的控制
為了保證鉆孔咬合樁底部有足夠的咬合量,應對其孔口的定位誤差進行嚴格的控制,定位誤差取±10mm。
為了有效的提高空口的定位精度,應在鉆孔咬合樁樁頂以上設置砼或鋼筋砼導墻,導墻上定位孔的直徑宜比樁徑大20mm。鉆機就位后,將第一節套管插入定位孔并檢查調整,使套管周圍與定位孔之間的空隙保持均勻。
2、樁的垂直度的控制
為了保證鉆孔咬合樁底部有足夠厚度的咬合量,除對其孔口定位誤差嚴格控制外,還應對其垂直度進行嚴格的控制,樁的垂直度不大于0.3%。
成孔垂直度的控制:
(1)套管的順直度檢查和校正
鉆孔咬合樁施工前在平整地面上進行套管順直度的檢查和校正,首先檢查和校正單節套管的順直度,然后將按照樁長培植的套管全部連接起來,套管順直度偏差控制在0.1%~0.2%。
(2)成孔過程中樁的垂直度監測和檢查
?、俚孛姹O測:在地面選擇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采用線錘監測地面以上部分的套管的垂直度,發現偏差隨時糾正。這項檢測在每根樁的成孔過程中應自始自終堅持,不能中斷。
?、诳變葯z查:每節套管壓完后安裝下一節套管之前,都要停下來用“測環”或“線錘”進行孔內垂直度檢查,不合格時需進行糾偏,直至合格才能進行下一節套管施工
(3)糾偏
成孔過程中如發現垂直度偏差過大,必須及時進行糾偏調整,糾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種:
?、倮勉@機油缸進行糾偏:如果偏差不大于或套管入土不深(5m以下),可直接利用鉆機的兩個頂升油缸和兩個推拉油缸調節套管的垂直度,即可達到糾偏的目的。
?、贏樁糾偏:如果A樁在入土5m以下發生教大偏移,可先利用鉆機油缸直接糾偏,如達不到要求,可向套管內填砂或黏土,一邊填土以便拔起套管,直至將套管提升到上一次檢查合格的地方,然后調直套管,檢查其垂直度合格后再重新下壓。
③B樁糾偏:B樁的糾偏方法與A樁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是不能向套管內填砂或黏土而應填入與A樁相同的砼,否則有可能在樁間留下土夾層,從而影響排樁的防水效果。
3、緩凝時間控制
要確保樁與樁之間咬合,必須在確保樁身砼強度的前提下,嚴格控制樁身砼的配合比,確保砼的緩凝時間,防止砼早凝后,出現不能咬合或咬合困難的質量事故。
咬合樁的施工工藝要求控制B樁在A樁砼坍落度降為0時~初凝之間拔套管澆混凝土,保證A樁的混凝土不管涌到B樁,同時保證A、B樁混凝土凝結為一整體并順利拔出鋼套管。
A樁砼緩凝時間的確定應根據單樁成樁時間來確定,單樁成樁時間又與地質條件、樁長、樁徑和鉆機能力等直接的聯系。因此,A樁混凝土緩凝時間根據以下方法來確定
根據下式計算A樁砼的緩凝時間,可根據下式進行計算。T=3t+K式中:
T——A樁砼的緩凝時間(初凝時間)
K——儲備時間,一般取1.0t
t——單樁成樁所需時間
單樁施工時間控制表 表2-1
項 目 |
使用時間 |
備 注 |
鉆機就位 |
1小時 |
|
機械成孔 |
7小時 |
|
鋼筋籠就位 |
2小時 |
|
澆注砼 |
2小時 |
|
結合施工順序及套管鉆機的成樁效率、流水作業時間,得出A、B樁的砼技術要求如下表。
混凝土緩凝時間控制表 表2-2
|
強度等級 |
坍落度(cm) |
初凝時間(小時) |
Ⅰ樁 |
C20 |
16~18 |
60 |
Ⅱ樁 |
C30 |
20±2 |
10 |
4、遇到地下障礙物的處理方法
總的來說,套管鉆機施工過程中如遇地下障礙物處理起來是比較容易,但在施工鉆孔咬合樁施工前必須對地質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制定詳細施工方案,做好造孔實驗,否則會導致工程失敗。對一些比較小的障礙物,如卵石層、體積較小的孤石等,可以先抽干套管內積水,然后再吊放作業人員下去將其清除即可。
5、克服鋼筋籠上浮的方法
由于套管內壁與鋼筋籠外緣之間的空隙較小,因此在上拔套管的時候,鋼筋籠將有可能被套管帶著一起上浮。其預防措施主要有:
(1)B樁混凝土的骨料粒徑應盡量小一些,不宜大于20mm。
(2)在鋼筋籠底部焊上一塊比鋼筋籠直徑略小的薄鋼板以增加其抗浮能力。
(3)鋼筋籠導正器必須制作。
(4)砼灌注必須按操作規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