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建筑工程時間:瀏覽:

  摘 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大遺址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文化遺產展示利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承擔社區功能,提供科研、教育、游憩的重要公共空間。論文分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總體空間分布上呈現一定的集聚趨勢,但在東中西部、南北地區等地理區域上呈現出不同的空間和數量特征,這種分布特征受到大遺址資源、人文等因素的影響。推測未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形成以西安、洛陽、鄭州、曲阜、荊州、成都為中心的8-10處片區。

  關鍵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空間分布;大遺址;中國

國家考古論文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以大遺址保護規劃為前提和基礎,是我國大遺址保護實踐進程中所提出的新概念,是遺產保護理念的創新和實踐。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自2009年正式提出(以下簡稱遺址公園),至今不過十年,已迅速成長為大遺址保護的重要模式之一。

  由于我國遺址公園發展時間短,建設數量尚少,以往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研究主要集中針對遺址公園的科學發展方向與發展歷程[1],對遺址公園開發過程中的政府規制方式[2]與運營管理[3],或以一家遺址公園為例,基于旅游開發的功能屬性,構建旅游發展體系[4],還有對其進行規劃設計、展示模式比較研究[5]以及主要使用人群的差異化展開研究[6]。總體來看,學者們多以單個遺址公園為對象,對國內遺址公園整體空間分布格局、特征等方面的研究鮮少,本文試圖對其整體進行特征及規律性尋找,以期為我國大遺址保護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發展做出有裨益的貢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我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概況

  2009年12月17日,國家文物局印發《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代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我國一種新型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模式正式出臺[7]。2010年10月9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12家)和立項名單(23家);2013年12月17日,公布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12家)和立項名單(31家);2017年12月2日,公布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12家)和立項名單(32家)。三批共計36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86家列入立項名單。自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在為大遺址保護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下面將截止至2017年底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含立項名單)的基本情況制表(表1)。

  二、我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空間分布特征

  (一)空間分布總體特征

  將36家遺址公園的分布進行繪圖(圖1),可以看出,我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112.68’E、34.76’N(位于河南省內)為圓心,以1297.68 km為半徑的區域內,共有32家遺址公園,約占總量的95%。此區域是自古以來便是我國人民活動的中心地帶,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悠久的歷史人文交融使得該區域遺址資源眾多,為遺址公園奠定了基礎。

  (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省域分布特征

  我國20個省級行政區(共34個)中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分布,約占省級行政區的58.8%,平均計算,每個省級行政區均有1家遺址公園。其中陜西、河南兩省各擁有4家,山東、浙江兩省擁有3家,北京、吉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六省擁有2家遺址公園。在全國范圍內,僅有河南是連續三批均獲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的省級行政區。中國九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據四個,分別為商代都城鄭州、殷商都城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河南地區是華夏文明與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因而留下了眾多的歷史遺跡,為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了基礎資源。陜西的省會西安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周、秦、漢、隋、唐等朝代均在此建都,曾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有著令人驚嘆的遺產資源,為遺址公園的建設打下基石。

  (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東中西部地區分布特征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與地理位置,我國大致可分為東、中、西部三部分。將36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根據中東西部進行繪圖,可看出,東、中、西部三個區域分別擁有12、14、 10家遺址公園,數量上無太大差別(圖2)。但我國東、中、西部國土面積相差較大,所占國土面積比例分別是11.8%、17.5%、70.7%。東、中部地區以近兩成的國土面積占據七成多的遺址公園,可見分布密度相對西部地區較大。東、中部地區遺址公園呈分散式狀態,并無明顯的集中分布地區。

  地域廣袤西部地區以近七成的國土面積僅占據了不到三成的遺址公園,10家遺址公園共占據130.77平方公里,其中7家的遺址公園建設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下,3家的遺址公園建設面積在20至100平方公里之間,平均每家遺址公園建設面積為13.077平方公里,而建設面積最大的集安高句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卻建設在中部地區(吉林省)。西部地區遺址公園多集中分布于陜川渝地帶,相對東、中部地區較為集中。

  (四)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南北分布特征

  南北方地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數量之比與國土面積之比相似,近4:6,南方地區有15家遺址公園,北方地區有21家遺址公園(圖3)。雖在總量上沒有較大區別,但在批次上卻有明顯趨勢。2010年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中南方地區4家,北方地區8家,相差較大,北方地區的數量是南方地區的兩倍。2013年第二批名單中南方地區5家,北方地區7家。2017年南方地區6家,北方地區6家,在第三批公布的名單中南北方地區各占總數的50%,雙方持平。可以看出,從最初的以北方地區為重逐漸轉變為南北方地區持平狀態。從在總量上看,南北地區相差不大,北方地區遺址公園數量約占總體的58%。

  這種發展特征可能與中國的歷史有關:自古以來,北方地區便是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從五帝至明清時期,僅有東晉建康時期、明朝初期建都南京,南宋時期建都杭州,除此之外都城均在北方。我國自隋唐時期開始經濟中心逐漸轉移,至南宋時期南方地區成為我國的經濟中心,這距今不過八百多年,而此之前北方一直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多重原因使得我國北方地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批次上早于南方地區。

  推薦閱讀:《華夏考古》主要發表全國各地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和簡報,根據文物、考古發掘資料撰寫的學術論文、譯文和探討考古理論與方法的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合阳县| 丰台区| 遂溪县| 吉林省| 灵山县| 洛宁县| 伊吾县| 灌南县| 湖南省| 堆龙德庆县| 大宁县| 焉耆| 扎囊县| 马尔康县| 苍溪县| 洱源县| 伊春市| 龙川县| 准格尔旗| 聂拉木县| 芮城县| 张家界市| 柘城县| 关岭| 健康| 九江县| 安仁县| 忻州市| 工布江达县| 大石桥市| 泰宁县| 隆子县| 溧水县| 龙泉市| 安溪县| 临朐县| 三门县| 巩留县| 宁德市|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