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港口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十分深刻,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均加強了港口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預防和保護工作〔1-3〕。環境風險識別即識別環境風險的存在并確定其性質的過程,是指對建設項目建設及生產中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和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4〕。在項目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環境風險不僅存在,而且形式多樣,潛在的環境風險往往很難辨識。采取一些特定的方法對其進行識別,并判定其可能導致事故的種類和導致事故的直接因素,這一識別過程就是環境風險識別。港口建設項目的環境風險評價關注的是具有不確定性的風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與補救措施,對港口建設項目進行環境風險評價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5〕。以某港口碼頭建設項目為例,論述其環境風險識別過程。
1、物料風險識別
港口運輸所涉及的危險物料主要包括工業鹽酸、工業硫酸、硫化鈉、氫氧化鈉、硫磺等物質,各種物質的危險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物質的危險特性表
項目 |
物質名稱 |
鹽酸 |
硫酸 |
硫化鈉 |
氫氧化鈉 |
硫磺 |
物理
化學
性質 |
閃點℃ |
— |
— |
— |
— |
— |
熔點℃ |
-114.8 |
10.5 |
1180 |
318.4 |
119 |
沸點℃ |
108.6 |
330 |
— |
1390 |
444.6 |
燃燒熱kJ/mol |
— |
— |
— |
— |
— |
引燃溫度℃ |
— |
— |
— |
— |
232 |
危
險
性 |
爆炸極限
v% |
— |
— |
— |
— |
下限為35mg/m3 |
火災危險性 |
— |
— |
— |
— |
乙 |
危險類別 |
8.1 |
8.1 |
8.2 |
8.2 |
4.1 |
毒
理
特
性 |
LD50(mg/kg)
大鼠經口 |
— |
2140 |
— |
— |
— |
由此表可以看出,硫磺為乙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同時鹽酸、硫酸等物質的貯運過程還屬于《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5044-85)標準所規定的中度危害。
根據物料的毒性、火災爆炸危險性,以及物料的貯運情況,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將造成對人員、財產、環境的危害。當發生有硫酸、鹽酸毒物料泄漏事故時,物料將有可能直接泄漏到項目所在海域中,會引起水體中的水生生物中毒、死亡等。當發生硫磺火災爆炸事故時,在發生事故地點較近的范圍內將受到較嚴重影響和破壞,也同時存在人員傷亡的可能性。
針對項目特點和危險品儲存情況,危險物料的主要評價因子確定為硫酸。
2、工藝風險識別
在港口建設和運營期間,港口運輸的物料在儲運過程中具有相應的火災、爆炸以及泄漏的危險。此外,船舶擱淺、碰撞、或與碼頭橋樁碰撞等突發性事故,而導致的溢油事故也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2.1物料儲運過程
硫磺的火災危險性為乙類,意即一旦碼頭上儲存的硫磺遇到點火源,則會有發生火災爆炸的可能。
2.1.1點火源的產生
(1)明火
明火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違章動火、現場吸煙、機動車打火等。
(2)其它火源
除明火外,雷擊、電氣火花、熱輻射、以及工具或機械間的摩擦或碰撞火花也會成為點火源。
2.1.2物料泄漏
碼頭上的物料泄漏事故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系統缺陷導致的泄漏,另一種是事故性泄漏。
(1)系統缺陷性泄漏
主要表現在物料儲存過程中,箱體、儲罐、焊縫、包裝物等關鍵部位發生破損,而導致的物料泄漏。此外,操作程序缺陷也屬于系統缺陷性泄漏,如碼頭操作、管理人員在日常檢查、現場交接及檢驗等工作環節上,若因操作失誤或管理不嚴而造成的物料泄漏事故。
(2)事故性泄漏
主要表現為因不可預知的事故而導致的泄漏,主要包括設備設施損壞和人為原因泄漏(如誤操作、違章操作等)。
① 違章操作和誤操作是導致物料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裝卸危險品集裝箱的過程中,操作人員因操作不當,造成貨柜跌落,而導致物料泄漏等。
② 港口碼頭區域運載工具主要是船舶、機動車輛和吊車。這些載運工具如果發生交通事故,也會導致物料泄漏。據統計,近幾年在搬運及運輸過程中發生的?;沸孤┦鹿室鸭s占總次數的30%。
③ 設備的損壞也是造成物料泄漏的原因之一。如起重機纜繩斷裂、起重機折斷等也會導致造成貨柜跌落、物料泄漏。
(3)導致泄漏事故的其它原因
自然界的地震、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雷擊等自然災害,都會對項目造成嚴重的影響和破壞,導致危險物料泄漏。
一旦在運輸硫酸的過程中,發生桶式集裝箱落水,同時發生硫酸泄漏,事故后果極為嚴重。首先,濃硫酸具有很強的吸水性,當泄漏的濃硫酸與水體接觸后,會發生強烈的結合反應,生成一系列穩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熱;其次,硫酸是一種高沸點難揮發的強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與水混溶,泄漏的濃硫酸迅速的與水體混合,污染面積迅速擴大。此時,水域內的水生生物將會發生大量、迅速死亡。
2.2船舶運輸過程
根據國內外水上事故的統計,溢油事故對地表水環境和水生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船舶擱淺、碰撞、或與碼頭橋樁碰撞等突發性事故,均會導致溢油事故的發生。當油在水面形成油膜后,影響氧氣進入水體,對生物造成危害。船舶溢油事故主要分為兩大類:操作性溢油和事故性溢油。
2.2.1操作性溢油
操作性溢油污染是由于船舶排放洗艙水、壓艙水、艙底污水以及應急排放等溢油污染。
2.2.2事故性溢油
事故性溢油是由于船體及其設備和裝備系統的損壞引起的油泄漏。事故性溢油的原因比較復雜,其原因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根據調查和統計的劃分,主要有碰撞、擱淺、火災、爆炸、大風、不適航、船員惡作劇等原因。具體表現為:
(1)嚴重違反安全航行和防火規定、船舶超載、超速、違章追越、違章搶航、違章明火、違章裝載、違反交通管制規定等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溢油事故。
(2)操作失誤——航行、錨泊、靠離泊時疏忽了望、擅離職守、助航設備、通訊設備和信號使用不當等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溢油事故。
(3)機電設備故障——主機、輔機、舵機、機件、電訊設備、應急設備失靈等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溢油事故。
(4)與船舶無關的原因——風向、風速、說明書、航標出差錯、天氣造成的損失,設計和結構上的錯誤,第三方責任,縱火及其他等原因。
下面為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成因及事故類型簡圖。
1 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成因及事故類型簡圖
3、事故引發的伴生與次生事故分析
在港口碼頭建設項目的環境風險識別過程中,該環節通常容易被輕視,而其危害不容忽視,如硫磺的燃燒產物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二氧化硫為Ⅲ級(中度危害)毒物。二氧化硫隨著硫磺火災、爆炸事故對環境空氣的伴生、次生風險逐漸增大。二氧化硫可嚴重污染大氣,且易被濕潤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二氧化硫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腫、喉水腫、聲帶痙攣而致窒息。
4、重大危險源辨識
4.1 辨識依據
《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中明確了重大危險源、危險物質以及臨界量的嚴格定義,該標準列出了屬于危險物質的名稱并分別給出了在生產場所與儲存區的臨界量。評價工作中應據此來判定項目的危險物質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
4.2 辨識過程
項目所涉及到的危險物質均應在《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中逐一查詢,判定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
由于港口碼頭項目的特殊性質,有可能會在運營期增加和變動運輸物品的種類,故企業應在此情況發生的同時,再應進行重大危險源的辨識。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公眾環境風險意識的逐步加強,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風險評價日益引起重視,港口碼頭建設項目的環境風險評價一般包括風險識別、源項分析、后果計算、風險計算和評價以及風險管理等內容,而風險識別決定著風險評價等級及風險評價內容的深度,因此應特別重視。
參考文獻:
[1] Alfredo O R.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tudies in Mexico [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1, 21: 73-81.
[2] Frihy O E. The necessity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in implementing coastal projects: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gyptian Mediterranean Coast [J]. 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2001,44: 489-516.
[3] Smith H D. The North Sea: Coordinated sea use management [J]. Geography journal, 1996, 39 (2):109-115.
[4] 侯柏林.石油化工項目環境風險識別方法[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8, 27(2):62-63.
[5] 王靖. 港口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模式初探[J].交通環保,2003,24(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