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EPC項目總承包是國內建設領域承發包模式發展的趨勢。EPC項目總承包通過簽訂總承包合同來規范交易雙方的行為,實現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是建筑市場交易與項目組織實施的行為規則和制度安排。然而EPC總承包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勢必影響其進度、質量、安全和成本目標的實現。本文針對EPC總承包項目上的風險性作了簡單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EPC項目總承包;風險管理;項目;
Abstract: the EPC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is the trend of contract model development in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field. EPC project contract regulates the trading conduct of the parties by signing the contract, and also achieves their respectiv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which is the the conduct rul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complemted by construction market trading and the project organization. However, the multiple uncertainties and risk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PC project are bound to affect the realization of its progress, quality, safety and cost targets. In this paper, the risk of EPC projects is briefly describe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you.
Key words: EPC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ing;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中圖分類號:E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EPC項目風險的成因
在一份EPC合同中,承包商的風險貫穿了整個合同的每一個條款和每一份附件。總體來說,EPC項目風險的成因可分為:客觀風險成因,道德風險成因,技術能力不足風險成因和心理風險成因。
1客觀風險成因
自然災害成因。EPC工程工期長,遭遇各種自然災害的機 會極大;社會政治成因。戰爭和內亂。這可能使建設項目終止或毀約,或者建設現場直接遭受戰爭的破壞,而使承包商和業主都遭受損失。EPC工程總承包項目合同履行過程中,項目所在地政策發生變化,可能使承包商承擔額外的責任,造成較大的履約風險。
2、道德風險成因。
業主不付款或拖延付款;分包商故意違約;承包商參與工程的各級管理人員有不誠實或違法行為。
3、技術能力不足或心理因素的風險成因
由于承包商技術能力薄弱,缺乏管理人才和經驗或者籌集資金的能力不足,或者承包商和其分包商都具備履行合同的技術、財務、認知和管理能力但由于其主觀重視不夠或其它原因,而對工程中的任何一部分疏忽大意、過失、或不夠謹慎小心等行為,也是給承包商增加風險發生的機率或擴大發生風險事件的損失程度的因素。
二、風險識別的基本方法
針對不同類型的工程項目,采取的風險識別的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統稱為專家調查法)、故障樹法、情景分析法、風險類別列舉法、實地調查法。下面將典型的幾種風險識別方法簡單介紹。
(1)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又稱專家調查法,該方法主要利用建筑工程領域專家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理論基礎,通過交流與分析找出項目實施過程的各種潛在風險,并對其進行分析與評價。首先,項目風險小組選定專家,并且與它們建立直接的函詢聯系。然后,項目風險小組收集專家的意見,加以整理后再匿名反饋給各位專家,再次征詢意見。最后,反復經過四至五輪,當出現專家的意見趨向一致時,整理結果。此種方法其實本質上就是一種以多數意見為正確意見的調查方法,雖然利用了專家的經驗,但同時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可能會阻礙新思想、新方法的產生。
(2)故障樹分析法
故障樹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是美國貝爾電報公司的電話實驗室于 1962開發的,它采用邏輯的方法,形象地進行危險的分析工作,特點是直觀、明了,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做定性分析,也可以做定量分析。體現了以系統工程方法研究安全問題的統性、準確性和預測性,它是安全系統工程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在項目的風險識別過程中也經常用到此種方法,通過對項目風險的層層分解,風險管理者可以對風險因素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以此為基礎,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重大風險進行針對性的管理,
(3)風險實地調查法
它是通過各種調查方式獲得第一手風險資料的方法,例如觀察、訪談、收集文件、理投射已經通過使用照相機和錄像等工具。項目一次性的特點決定了不同的工程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風險也不盡相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風險因素的識別,花費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風險調查是必要的,這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建設工程風險識別的重要方法。
EPC 項目的實施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采取單一的識別方法是不夠的,也是不科學的,在項目風險識別過程中一般都應采用兩種或多種識別方法的綜合,而且多種方法里必須要有實際調查法,并根據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持續不斷地識別可能出現的新風險。
三、 EPC項目施工風險防范
1、 工程項目常用的風險應對策略和措施可歸結為以下幾種: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緩解、風險自留以及這些策略的組合。
2、 風險應對原則的選擇。經過風險評價后,判斷風險是否超出可承受的范圍,如果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圍就考慮是否要挽救項目。
3、 施工風險防范工程措施。由于EPC總承包合同的特殊性, 其項目造價已在合同中明確,一般情況下,合同金額不予增加,也不減少,爭取變更難度較大。
4、 認真評估業主財務能力。業主的付款能力是承包商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承包商最大的風險。
5、 詳細進行前期現場調研。對施工現場的地理、水文、地質、氣候、交通、社會依托、物價、稅收、法律、治安等條件的調查了解。
6、 把握合同條款,增加合理費用。EPC總承包商要利用有利的合同條款或合同中解釋模糊的條款,有理有據地提出新增項目,要求補簽合同,增加費用。
7、 轉嫁部分風險給分包商。EPC總承包商可客觀衡量自身能力,對于某些自身還欠缺的環節善于利用分包人的資源和力量,或者直接把風險比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將業主規定的誤期損害賠償費等如數定入分包合同,將這部分風險轉嫁給分包商。
8、 轉移部分風險給保險公司。EPC工程合同關于保險的規定,涉及到財物和建設成本風險,合同風險,設計風險,環保健康風險和安全事故風險等。
參考文獻:
[1] 戴麗娟.建設工程總承包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J].中國建設教育,2008,(8):49-52
[2]鄧鐵軍,仇一顆.工程風險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