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運用高科技新技術來進行建筑施工,使得當下的施工工程更快速、更精確、更安全。筆者將結合復合載體夯擴樁施工技術,淺談在施工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建筑施工 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 應用
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是當下新型的一種樁基技術,這項技術不同于傳統的樁基施工技術,它是一種用細長錘夯擊成為孔,然后把護筒沉淀到標高,逐步向孔里放入填充料以及干性的混凝土,再用細長錘將其表面反復夯實、擠壓,形成一個復合型的載體,最后再將其放置于鋼筋籠,灌注樁身混凝土形成樁。與傳統的技術相比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具有了造價較低、污染很小、沒有噪音、較強的承載力等優點。以下,筆者將進一步闡述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的特點以及優點,以及其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以及問題分析。
一、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的特點及其優越性
1. 承載能力突出
在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施工中的控制參數來進行單樁豎向的承載力。這項新技術所加固的土層是硬層與持力層之間所形成的雙層地基,這也是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這個雙層地基被看做是以夯擴體位加強體的復合地基。這樣的雙層地基與傳統地基相比,無疑具備了更強地承載能力,具有更可靠的穩固性。
2.大幅度降低了投入費用
傳統的灌樁技術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財力,而這項新技術能夠將地基施工處理過程與地基施工過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基的處理費用,其工程造價遠遠低于傳統的施工技術。
3.施工形式簡單化
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樁端與地基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可以因地制宜,根據施工的情況,將建筑物的結構特點與現場的地質條件得到很快地結合,使得地基的加固獲得更好地穩定性。再次,由于此項技術的樁基都有很強的承載力,可以將承臺梁的上部負荷量直接傳遞在轉身之上。而對于那些上部的荷載不太大的建筑施工而言,可以了將碎石墊層作為其條基。而且在進行填充的時候,該技術可以在施工過程中就地取材,將一些可以利用的廢棄物以及建筑施工不用的材料作為填充料,這樣有效利用了材料而且還做到了節能和環保。
二、工程實例
1.工程概況
對于筆者所施工的項目而言,在地基方面所需要采用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這項工程是一個總面積約為30000平方米集洗浴、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商務會館。地上分為三層,都采取框架結構,其地基都要采取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擬建場地的地質相對比較復雜,根據勘測結果,該地區在鉆探深度為25米的范圍內土層的的物理學指標顯示:該地區為中軟場地土,場地的類型為I級(輕微)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地下水大約在地面深度為5.8米至6.5米。該工程的基礎埋深約為3.5米,距離粉土層還有3米。
2.施工準備
在技術方面,組織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圖紙和現場工作的確認,計劃施工部門的主要工程量,提出勞動力計劃和施工網絡進度表,組織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在材料方面,進行進場前的安全材料以及設備工具的三證檢查,并作測試抽檢工作,根據施工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確定所需要的機械與器具;在施工現場方面,對施工現場占地及展設范圍要采用藍色壓型彩鋼板進行圍擋,建立項目部門樓,并設置標語和彩旗等;施工部署方面,進行項目關鍵人物的匹配。
三、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的應用
該工程在進行動工之前,對地基的采用方案做了多項對比。分別擬用了四種方法:(1)柱錘沖擴樁法形成的人工復合地基;(2)換土墊層法處理地基;(3)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和承臺梁基礎;(4)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最終經過本院多個設計專家的反復討論和驗證,采取了經濟又實效的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
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是由四個基本部分組成的: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擠密土體和影響土體。而對于對其受力情況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式的復合載體夯擴樁、預制樁身式的復合載體夯擴樁。
其操作流程為:
1. 準備階段: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員一定要對現場的地形以及基本狀況有深入的了解。同時施工人員還要對預先所設計的圖紙與現場的施工現場對照,看看是不是吻合,是否符合施工要求。這個準備過程需要液壓式步履式夯機,護筒采用的是無縫的鋼管。重錘的長度要大于沉樁管得長度大約1到1.5米,而重錘的重量是在3.5t。
2. 復測樁位線及樁機對位。在進行填料之前,施工人員應該對樁位線進行再一次的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最終將測量結果交給現場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而對于進行復測過程中,要再次核查所提供的現場坐標是否與建設單位所提供的圖紙數據一致,而且每個樁基的控制點和樁位要嚴格按照之前的平面設計圖來進行設置,樁位的偏差要控制在20毫米之內。而對于樁機對位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只有檢查載體樁機設備是否能夠完好的正常運行,將載體樁機與樁位進行精確的對準,才能保證施工的有效實施。
3. 沉護筒到所設計的標高位置。樁機進行復測與對位之后,就需要將護筒進行入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機長是可以進行樁機的調試,在進行水平方向的樁機調整時可以利用水平尺而對于垂直方向的調整則可以運用到經緯儀或者吊錘。
4. 填料夯擊過程。當護筒沉到所設置的標高位置以后,就需要對其進行填料的過程。一般這個過程會采用提升重錘,讓其高出填料口之后,進行填料,并使重錘做自由落體運動對所填的料進行壓實。當把所填的料壓嚴實以后,就需要進行測量三擊貫入度。每一級的貫入度應該不大于其前擊,而三擊的加起來的總的貫入度應該在30厘米以下。如果這之間不滿足于其貫入度,應繼續進行填料夯擊過程,以致最終滿足于貫入度的要求。在三擊貫入度有序進行之后,就需要對其進行分批次的干硬性混凝土的夯填過程,需要連續不斷進行夯擊,直到錘底出護筒2到5厘米以后。
5. 鋼筋籠的安放。在以上的工作完畢以后,就需要進行安放鋼筋籠環節。在安放之前,則需要把鋼筋頭焊接成為“十”字形狀的止浮器。在鋼筋籠的安放時,要注意將其垂直放置,并對鋼筋有沒有護筒問題進行仔細核查。并且鋼筋籠距離孔壁的四周相同且主筋混凝土的保護層的厚度應該大于或等于400毫米。在鋼筋籠放置之后,還要對其頂端測設標高,在施工的時候要用細長錘壓在鋼筋籠的最頂部。
6. 混凝土的澆筑和搗實。鋼筋籠安放穩當之后,需要繼續向護筒內填入混凝土,直到灌注的混凝土達到樁頂的標高位置。由于一般在頂部形成的混凝土其質量會相對較差,所以在那個位置的混凝土的澆筑高度應該比之前設計的要高出至少500毫米。之后在進行循序漸進地振搗混凝土,要保證混凝土的充分搗實。
7. 護筒的拔出以及樁頭的剔鑿。在混凝土振搗之后,從護筒壁預留投放混凝土并進行交替振搗,在振搗完畢以后,勻速提升出護筒,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不能讓鋼筋籠發生移位。之后進行樁頭的清理,將樁頂標高用水準儀引測到裝頭上,采用墨斗把每個標高點連成一圈彈線。之后采用手提石材切割機在樁頂劃墨線的地方沿著混凝土切入20到30毫米,進行樁頭混凝土的剔鑿過程。在這個過程要防止鋼筋受到損壞。
總之,作為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地基處理技術,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已經為廣大建筑工程帶了極大的便利性和優越性。但是對于這種技術的應用還需要有效結合施工的具體設計以及實際處理能力,這樣才能讓這些技術得到更好地運用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智杰 李希洪. 初談復合載體夯擴樁 [J]. 低溫建筑技術,2002(2)
[2] 楊佳錦. 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及影響其承載力的因素[J]. 河南建材,2008(3)
[3] 魏宏. 復合載體夯擴樁施工技術的應用[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