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前言:在現在中國的住宅建設中,常常會發現很多建筑的兩端外墻墻體出現裂縫,這些裂縫一般是在建筑完工后出現,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裂縫增長增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對這一現象做出防治。這些墻體斜裂縫,主要包括正八字形和倒八字形兩種形式。這些裂縫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軟弱土層地基。多數裂縫是發生在窗的兩個對角,對于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向沉降較大的方向傾斜,對于溫度引起的裂縫出現在剪應力較大的部位。
1.對于墻體裂縫防治措施的探討
1.1 增強多層住宅的基礎剛度和整體剛度
1.1.1 建筑措施
第一方面是多層住宅的平面形狀應力求簡單,規則整齊,盡量避免形狀復雜,陰角太多;避免建筑物有顯著的高差或荷載差異。第二個方面是設置沉降縫。多層住宅的位體長度應控制在55 m以內;長度較大的住宅,考慮在適應部位設置沉降縫;對于平面圖形復雜的,或有層高高差及荷載顯著不同的,要在其轉折處設置;層高高差處或荷載顯著不同的部位設置沉降縫;在地基土的壓縮性有顯著不同處或在地基處理方法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1.1.2 結構措施
第一方面是控制建筑物的長高比。長高比是保證磚石承重結構建筑物剛度的主要因素。長高比大的建筑物,調整地基不均勻變形的能力就差,相反,如將建筑物長高比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它就具有較大的調整地基不均勻變形的能力。實踐證明,建筑物的長高比控制在2.5~3之間時,可減少建筑物的相對彎曲,房屋不易出現裂縫。第二方面是合理布置縱橫墻。承重結構的墻身是房屋扭曲的主要受力構件,它具有調整地基不均勻變形的能力??v、橫墻的布置合理與否,對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影響很大。如縱墻貫通而橫墻密布,則猶如空脹多肋深梁,剛度很大,這時基礎沉降比較均勻。為了保證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對于磚石承重結構的縱橫墻應盡量貫通,橫隔墻的間距不宜過大,一般不大于建筑物寬度的1.5倍為妥。第三方面是設置圈梁。在建筑物的墻體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增強建筑物的整體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或減少裂縫的出現,即使出現了裂縫也能阻止裂縫的發展。第四方面是頂層結構,構造柱加密,砌筑砂漿標號提高一個強度等級。第五方面是寬大窗體下部,應考慮設置鋼筋混凝土梁或砌反磚鏇,也可以采用窗臺下通長配筋的方法加強。另外,窗臺下部,不宜用半磚砌筑。第六方面是多層住宅的樓面板。屋面板必須一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多層住宅的基礎及主體結構必須用商品混凝土澆搗。第七方面是地基和基礎措施。多層住宅的地基基礎設計必須以控制變形值為主,設計單位必須進行基礎最終沉降量和偏心距離的驗算。基礎最終沉降量應當控制在上海市《地基基礎設計規范》(1999年修訂版)規定的限值以內。在建筑物體形復雜,縱向剛度較差時,基礎的最終沉降量必須在15 mm以內,偏心距應當控制在15‰以內。當天然地基不能滿足建筑物沉降變形控制要求的,必須采取技術措施,一般可采用打預制鋼筋混凝土短樁。同一建筑物盡量采用同一類型的基礎并理置于同一土層中。
1.2 在施工上要提高施工質量
1.2.1 砂漿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影響砂漿強度的因素是計量不準,原材料質量主變動;塑化材料(如石灰膏)的稠度不準而影響到滲入量;砂漿試塊的制作和養護方法不當。解決的辦法是:加強原材料的進場驗收,嚴禁將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上。對計量器具進行檢測,并對計量工作派專人監控;將石灰膏調成12 cm的標準稠度后稱量,或測出其實際稠度后進行換算。
1.2.2 加強多層住宅的沉降檢測。
施工期間,施工單位必須按設計要求及規范標準埋設專用水準點和沉降觀測點。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每結構層沉降觀測不少于一次;主體結構封頂后,沉降觀測2個月不少于一次。監理單位必須進行檢查復測,并將資料列入工程質量評估內容。
結語:通過以上對于建筑物兩端墻體裂縫防治的探討,我們可以發現對于墻體裂縫防治主要是從住宅的整體剛度、基礎剛度,保證施工質量這三個方面來著手的。因此作為一名建筑方面的工作者來說,我們一定要保證好住宅的施工的材料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建筑墻體的牢固程度以及耐用性。這樣不僅僅是增加了建筑施工質量,同時也為以后的這方面的建筑工程積累資料和經驗,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建筑的墻體施工技術,縮小與國外先進建筑施工技術的差距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桂英. 淺析幾種常見墻體裂縫的形成原因及處理方法[J]. 科技信息. 2010(04)
[2] 胡輝云. 房屋建筑有粘結預應力施工技術探討[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0(10)
[3] 高富,徐建康. 防治建筑物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措施探析[J]. 民營科技. 2009(12)
[4] 陳玉川,于冀. 淺析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防治[J]. 民營科技. 2008(06)
[5] 祁建奎,何若彤. 淺析混凝土結構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其防治[J]. 科技信息.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