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混凝土澆筑物的邊緣或棱角出出現磨損和缺失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強度不足造成的。引發這種問題的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幾種:混凝土原料質量低劣,混凝土澆筑技術不過關,混凝土后期養護不足,凝固時間不充分。所以解決這種問題的途徑就是要從上述方面入手,增強混凝土澆筑的強度,另外還要重視混凝土澆筑物完工初期的保護工作,避免用力過大或重物磕碰。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
混凝土澆筑過程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作業程序,要從混凝土的準備,拌制,運輸,振搗,澆筑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施工操作管理。首先,混凝土澆筑前的準備工作要充分,包括對天氣條件的掌握,檢測設備部件是否能夠正常運轉,水電供應能否連續等。其次,混凝土拌制和振搗的過程要注意控制混凝土原料的配比是否科學,攪拌是否均勻,振搗方式是否正確。振搗其要快速的斜插進混凝土漿液,攪拌時速度要放緩,攪拌時間要嚴格控制,對于攪拌量較大的工程,可以安排多部機器同時作業,避免混凝土發生沉降或分層現象?;炷吝\輸環節要進行必要的管道和罐體的清潔,防止混凝土在澆筑時發生管道阻塞的情況。在混凝土正式澆筑時,要運用泵送方法實現一次性澆筑成型,澆筑高度和方向要始終保持一致。
溫度變化是引起混凝土開裂的主要因素,所以混凝土溫度的實時測量和調控尤為重要。一是測溫人員要具備專業技術水平和高度的責任心,測溫工作要求時間上的連續性,所以要制定人員輪流監測制度,切勿超負荷作業影響人員的積極性,降低溫控的效率;二是要使用專業設備儀器來測量溫度變化,在此其間要保證儀器測量的準確性;三是要做好溫度變化記錄,根據記錄制定相應施工安排。
為防止混凝土工程出現開裂情況,混凝土施工后的養護工作必不可少。由于施工現場氣溫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混凝土會加快內部水分蒸發的速度,但剛剛澆筑完成的混凝土結構還不是很穩定,因此極易產生開裂或物質離層現象,而混凝土內外溫差的極劇變化還很容易引發水熱化現象的發生,這就要求施工人員必須在施工完成后立即采取養護措施,養護過程主要是采取一定措施進行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控制,經溫度變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養護時間要根據不同混凝土原料配制狀況進行合理掌控。
混凝土骨料材質的選擇和添加的含量對提升混凝土整體強度有重要作用。骨料是指在混凝土配制中添加的起到骨架支撐作用的原料,包括大塊碎石或細砂等材料。一般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多采用粗骨料以實現骨料的連續性,增強混凝土堅固度的目的,還可以節省水泥的消耗量,粗骨料主要以花崗巖和石灰巖為原料,其直徑大小的選擇應該依據施工需要而定。對于對水泥用量有一定標準型限制的工程,還可以選擇添加細骨料,細骨料的原料多為河砂,該種材料可以節約用水量。
目前我國混凝土施工中多選用粉煤灰作為外用添加劑,粉煤灰是指煤在進行充分燃燒后所殘留的雜質物,添加到混凝土中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和吸水度,有效緩解混凝土受到溫差影響所出現的開裂狀況。粉煤灰具有成本低廉,效果明顯等優點,是混凝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使用時要注意控制添加量,以免影響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混凝土配比要綜合施工強度要求來考慮,通常應遵循堅固性,耐用性和經濟性的配比原則。在大面積混凝土施工之前,為保證施工效果,要事先進行科學的配比實驗,并根據實際要求作出相應調整,以確定最佳的配比量。
一般情況下,如果在混凝土原料配制過程中選用的砂石顆粒較大,添加的數量較多,而漿液相對較少時極易出現這種施工問題,大小不一的孔洞分布在混凝土澆筑物表面,直接影響澆筑質量和美觀性。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攪拌時間不足或者攪拌不充分,使砂石多集中于混凝土漿液下層,也會導致蜂窩效果。在施工中施工人員可以通過延長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提高漿液的攪拌均勻程度,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等手段來改善此種問題。
該項施工問題主要是指混凝土澆筑物表面凹凸不平,有許多細小的凹面,造成混凝土表層外觀的平滑性降低,誘發該現象因素主要有兩種,一是模板施工不到位,如忽視表層清潔工作,模板之間有縫隙等等。二是混凝土振搗時內部氣泡并未及時排出,使得施工中氣泡浮升并殘留在澆筑物表面。要想預防這種施工問題的出現,可以在施工中加強模板的預處理,提高模板的施工質量;混凝土振搗要均勻密實,避免多余氣泡的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