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析傳統文化符號建筑設計應用高級工程師范文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建筑工程時間:瀏覽:

  摘要:在近代,建筑設計和建筑施工分離開來,各自成為專門學科。這在西方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萌芽,到產業革命時期才逐漸成熟;在中國則是清代后期在外來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文章發表在《中國建筑金屬結構》上,是高級建筑師論文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符號,建筑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筑所包含的內容、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涉及的相關學科越來越多,材料上、技術上的變化越來越迅速,單純依靠師徒相傳、經驗積累的方式,已不能適應這種客觀現實;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時期內竣工使用,難以由匠師一身二任,客觀上需要更為細致的社會分工,這就促使建筑設計逐漸形成專業,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一、符號的概念、特征

  1.符號的概念

  符號是具有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和概念的一切有意義的物質形式。符號是利用一定媒介來表現或指稱某一事物,可以被大眾所理解的事物。符號的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可被感知的形式存在;另一種它又以一種內在精神存在,是意指或者意義。符號也可以稱為是傳遞信息的中介,是認識事物的一種簡化手段。

  2.符號的特征

  符號的特征之一就是象征性,這表示指向符號的并不針對符號本身,而是針對被符號化了的事物,而被符號化了的事物又可以作為另一個事物的符號。比如國旗、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它體現了一個國家的主權與尊嚴。

  符號的第二個特征就是可接受性,符號不只是個人所屬的東西,符號只有被社會大眾所接受認可,并具備了一定的指代作用,它才可能成為符號。符號根植于社會并受社會的支持。因此,我們在觀察符號的特點時,始終不能忘記符號的社會大眾的角度。因為只有被大眾所認可的,才可以稱之為符號,才能具有指代作用。

  符號的第三種特性即可感性。每個人都有信念、信仰和思想體系,而這些信仰本身是無形的。它們是通過符號被流傳,并為所有人所感知的。比如人類的信仰等這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作為符號使用。但這些抽象的概念也要以可感可知的文字出現。

  二、如何將傳統文化符號運用在現代設計中

  傳統文化符號是民族文化的體現,是民族精神的具體形式和內在要素,在建筑設計活動中運用傳統文化符號要經過以下三個環節。

  (1)“選擇符號”是運用本民族傳統文化符號進行設計的基礎。要根據設計需要和設計對象,去選擇適用的文化符號。但是實際設計過程之中,設計師選擇的傳統民族文化符號也存在諸多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范圍窄,內容淺顯。所選用的形象大多是來源于文化形態中最表層的器物文化,比如在室內設計中運用最多的便是青花瓷、玉石、明清家具、傳統裝飾紋樣,吉祥圖案等。

  在建筑設計中就是古代建筑的大屋頂、以及古代建筑的材料以及用色、水墨書法等傳統藝術形式作為題材。選擇這些器物文化為傳統民族文化符號的主體的原因,除了因為這些民族符號本身能直接體現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特點之外,還在于將這些民族符號語言加工成設計語言運用到設計中的簡潔方便性。

  可以看出,設計師之所以選擇這些作為民族文化符號語言實際上是對古代的文化藝術和傳統文化理解的膚淺所導致的。設計者只看到器物表層的東西,而那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譬如古代人們的生活習俗、思想、行為道德準則等深層次的非物質文化形態卻被人們忽略了。二是在設計中牽強附會地使用傳統文化符號。只要要求設計作品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被運用最多的便是吉祥圖案、字畫等符號,這些元素幾乎成為一種機械性復制。如在茶館設計中,大多數設計師都會選擇中式裝修,青磚綠瓦,大量使用仿古家具,墻上裝裱國畫或書法作品,設計作品千篇一律,沒有創新。

  (2)“突破”沒有突破就沒有重組,也就談不上創新。在突破環節中,設計師應該對所選擇的民族文化符號進行分類:一方面是依照設計對象要求,將具象的器物抽象化為最內在的形式特點,并結合時代特點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將傳統文化中抽象的文化內涵,具象化為適合的視覺形式語言,用于設計之中。在設計中完成的創造性轉化,這樣的設計才能有所突破和創新。

  設計師運用的傳統民族文化符號只有取自于文化系統中的核心部分,才有可能得到最接近民族文化精髓的內容,而不僅是單純的圖案等表層的民族文化符號的堆砌。

  (3)“重組”是將所選擇的民族文化符號進行加工重組。由于設計師對傳統民族文化符號和設計本質的關系認識不夠清晰,要么直接將物態民族符號不加闡釋地運用到設計里,要么將民族符號的作用等同于外表裝飾運用到產品造型上。所以目前,設計師普遍存在轉換手段和建構方式單一的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是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在世界設計之林中,文化魅力永遠不會被淹沒。設計師在理解的表面基礎上、深化它的意義、體驗它的精髓,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以現代化語言來表現,把符號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現代建筑設計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設計語言,共同融匯成現代設計藝術的主流,這樣必定會使中國的建筑設計更具世界文化性與社會性。

  建筑方向論文投稿推薦:《中國建筑金屬結構》1980年創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主辦,中國建筑金屬結構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國家級一級建筑綜合性刊物。國內統一刊號:CN11-4723/TU,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1-3362,郵發代號:2-453,國外發行代號:M3839,廣告經營許可證:京海工商廣字第8196號。

  參考文獻

  [1]張漪曼.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王蔚.不同自然觀下的場所藝術——中西傳統建筑文化比較[M] .天津大學出版社.

  [3]崔世昌.現代建筑與民族文化[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4]文正軍.淺論民族文化與中國現代室內設計[J] .2004,12.

  [5]李奇.室內設計中的反思[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吉县| 太白县| 阳东县| 天祝| 大姚县| 广西| 沅江市| 澄城县| 怀宁县| 阿克| 丹巴县| 柳河县| 周宁县| 巴马| 余庆县| 阳信县| 镇坪县| 绵阳市| 三河市| 沽源县| 孙吴县| 富顺县| 灵川县| 大余县| 双流县| 林芝县| 山西省| 彰化市| 四川省| 喜德县| 喀喇沁旗| 仙居县| 社旗县| 原阳县| 昌江| 绵阳市| 呼伦贝尔市| 桐梓县| 浦县| 尉犁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