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注意事項
1.文稿應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討論有據并緊密結合結果,文字精練,層次清楚,數據準確,統計方法正確。稿件錄用后需簽署提供“版權轉讓協議”。有關版權安排請參考本網站“版權政策”和“開放獲取聲明”。 投稿字數盡量控制在6000-12000字(包括圖表)。來稿格式請參見《論文寫作模板》內容(可在本部網站下載),格式不符者本部要求將退請作者按要求修改好后再予送審。
2.本刊實行網上在線投稿,網址:https://xuebaoyx.sysu.edu.cn/,請作者保證稿件沒有一稿多投,以及保證稿件內容的真實性和可公開性。所有來稿將首先經過中國知網和萬方查重系統檢測有無抄襲。在任何情況下,本刊出版社及編輯部杜絕“一稿多投”,“一圖多用”,“代寫代投”等學術不端行為,一經發現或知悉任何關于學術不端行為的指控,本刊將3年內不接收該稿件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任何文章。情節嚴重者,將通告第一作者單位和通信作者單位。本刊將嚴守學術誠信的底線,杜絕此類不當行為發生。
3.文稿投稿時作者貢獻的排序已定,不能改動,也不能增減作者和單位。來稿的倫理學要求請參見本網站“倫理學聲明”。
4.本刊對刊發稿件有修改權,重大內容修改與作者商量后決定。不同意修改者請事先聲明。
4.本刊已入編全文數據庫(詳見“期刊簡介”),來稿一經錄用,將同時被數據庫收錄。本刊將給作者發放稿酬,一次性付清。投稿后即視為認同。
6.《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是開放獲取期刊,文章采用CC BY-NC 4.0協議進行開放獲取,詳情請參照“開放獲取聲明”頁面。
二、評審制度
1.評審制度及收費。本刊實行雙盲評審。評審流程是:首先進行編輯初審;評價非良好以上或不宜錄用的稿件將可能被通知作者退稿。至少兩位同行專家外審,編輯根據專家的意見篩選擬錄用的稿件,并返回作者修改。作者修改后進行統計學審核和英文審核。編輯復審合格后提交主編終審。目前本刊的稿件錄用率在20%左右。本刊在決定錄用后收取稿件處理費(包括審稿費、排版費、制圖費、彩圖費,等,標準為300元/頁)。作者注冊投稿后可隨時在線查詢稿件處理情況。
2.評審時間。本刊一般要求審稿人在一個月之內返回審稿一件,超過一個月沒有審回會換審稿專家審理。對作者修回時間要求一般為15天,若有特殊情況請及時溝通。
3.編輯人員投稿。編委、編輯投稿必須同樣遵守期刊的所有評審和編輯程序。編委、編輯不得參與本人及其家屬、同事撰寫論文的評審工作、編輯工作及錄用決定。同行評審必須獨立于相關作者、編輯及其研究小組進行。
4.編輯部退稿流程。(1)稿件錄用后,編輯部若發現稿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編輯部將堅決予以退稿,并將相關材料提交至編委會,做出退稿決定。(2)情節嚴重并給本刊帶來經濟損失的,還將追究作者相應責任,包括通報其所在單位、3年內不發表其署名論文、通報其他相關期刊、經濟賠償等。
5.拒稿申訴:作者對編輯審稿意見持有異議的,可以進行申訴。作者需要撰寫“申訴意見書”,注明稿號,發送至郵箱XBmed@mail.sysu.edu.cn。意見書須陳述詳細的申訴理由,包含對審稿意見全面合理的解釋,并由作者所在單位蓋章后生效。編輯部將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接收申訴。
6.作者主動撤稿流程。(1)作者通過在線投稿系統成功投稿后,由于自身原因提出撤稿,需向編輯部書面說明情況,并簽署文章所有署名作者姓名,提交所有署名作者身份證復印件,由此帶來的一切損失由作者自行承擔;如果是作者單位申請撤稿,則必須加蓋單位公章和附所有作者的親筆簽名。編輯部將視撤稿的理由是否客觀、已經對文章的處理程度,收取一定的費用。(2)由于作者原因撤稿累計2次者,編輯部將在3年內拒收有其署名的稿件。
7.撤稿制度和流程。存在重大科學錯誤或發現有學術不端的稿件將會被撤稿。(1)若稿件未正式公開發表,則由編輯部退稿并通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如作者有異議可向編輯部提出書面復核申請。(2)若稿件已正式公開發表,編輯部將在本刊官網及最新一期雜志上刊登“撤稿聲明”,并向相關數據庫收錄機構發送“撤稿聲明”,撤回其稿件的所有數據信息。
8.論文勘誤。稿件已正式公開發表后,如作者發現論文主要結果中存在明顯錯誤,影響讀者理解稿件,本刊編輯部鼓勵論文勘誤。要求論文所有作者聯合聲明,簽署文章所有署名作者姓名。編輯部將在本刊官網及最新一期雜志上刊登“勘誤聲明”和“道歉聲明”。屬于學術不端行為的刊出論文不能勘誤,只能撤文。
主管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郵發號:46-141。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編委會成員:
陳孝平
段樹民
范先群
孔祥復
黎孟楓
劉德培
沈祖堯
蘇國輝
肖海鵬
楊寶峰
于君
余敏斌
曾益新
張運
鄭家強
蔡道章
陳忠
陳旻湖
陳維清
程 斌
董吁鋼
方建培
符立梧
高國全
高志良
郭德銀
郭禹標
韓安家
郝元濤
何明光
去丁消
胡文浩
胡昔權
黃健
黃美近
黃文起
賈繼輝
江振友
蔣小云
賴小敏
李延兵
李玉杰
廖威明
林天歆
林仲秋
凌 莉
劉超
X川大天午
劉奕志
龍大宏
陸正齊
羅俊航
馬駿
莫傳偉
彭英
皮榮標
錢朝南
秦鑒
任紹東
戎利民
獲得的榮譽: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定的醫藥衛生類核心期刊,以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核心)期刊,并被科技部評為首批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2曾被評為“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14年、2015年和2018年被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評選為“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 2016年、2018年和2020年被評為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編輯部入選2019年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入選“2021年度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建設示范案例庫·團隊案例”、廣東省科技廳2020-2021年度廣東省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設項目和第七屆廣東省精品科技期刊。
收錄本刊的國外數據有: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uest數據庫(CSA)、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絡版)》(Ulrichsweb)、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等、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信息系統》(INIS)、俄羅斯《文摘雜志》(AJ)等。國內數據庫有:中國知網(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萬方醫學網、維普信息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及首席醫學網等。作為核心期刊統計本刊的國內引文數據統計分析系統包括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E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