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撰寫要求 文稿應盡量減少層次,最多不超過3層。文題、層次標題、參考文獻、致謝、作者、摘要等,一律頂格書寫。
1文題 題名須簡明確切,能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20字,不要使用副標題。避免使用化學式、公式及不太為讀者所熟悉的縮寫等。
2摘要 中、英文摘要一般采用結構式摘要,即摘要內容要明確列出4個要素,即目的:為研究、研制、調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務,所涉及的主題范圍;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論、模型、對象、材料、工藝、結構、手段、裝備等;結果:實驗或研究的結果、數據等;結論:對結果的分析、研究、比較、評價、應用,提出問題、啟發、建議、預測等。
摘要的英文題名、作者、工作單位和關鍵詞均應與中文一致,英文摘要內容可比中文摘要略詳。
3關鍵詞 應標注能反映論文特征內容、通用性較強的,符合主題詞表的術語,一般3~8個。中英文關鍵詞相對應。
4前言(引言或序言) 一般勿超過250字。概述本題的理論依據、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狀(可列出主要的參考文獻),并明確提出本文目的。
5藥物、試劑、動物、植物、主要儀器 應說明來源及規格、批號。有關名詞以《中國藥典》(2010年版)、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藥學名詞》、《化學名詞》、《醫學名詞》等為準。
6方法 凡文獻已有記述的方法,一般可引用文獻。對新的或有實質性改進的方法要寫明改進處。如是自己創新的方法,則宜詳述,以便他人重復。
7計量單位及符號 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以國際單位制為基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簡稱“法定單位”)。請參閱《量和單位》(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量名稱、量符號應規范使用、書寫。
8數字 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星期幾一律用漢字,如星期六;夏歷和中國清代前歷史紀年用漢字,如正月初一、丙寅年十月一日等;不定量詞一律用漢字,如任何一個病人、3d為一個療程等。數字的增加可用倍數表示;數字的減少只能用分數或%表示,如增加1倍,減少四分之一或減少25%。年份應寫出全數不得省略,例如:“1998年”不能寫成“98年”。1990~1997年不能寫作1990年~97年。避免使用因時間推移而易被誤解的詞,例如:“今年”、“上月”等,而應寫明具體日期。
9有效數字 測量數據不能超過其測量儀器的精密度。例如:8 347意指8 000分之1的精密度。任何一個數字,只允許最后一位有誤差,前面的位數不應有誤差。在一組中的 ±s應考慮到個體的變異,一般以s 的三分之一來定位數,例如:(4514.5±329.8)g,s的1/3超過100g ,平均數波動在百位數,故應寫(4.5±0.3)kg,過多的位數并無意義。又如(7.61±0.25)mm,它的s/3=0.08mm,達小數點后第二位,故平均數也應寫到小數點后第二位,寫成(7.61±0.25)mm。有效位數以后的數字修約數小于5則舍,大于5則進,如恰等于5,則前一位數逢奇則進,逢偶(包括“0”)則舍。修約時只可1次完成。例如:35.48,若不要小數點,則應成35,而不應該35.48→35.5→36。百分數的有效位數根據分母數來定:1~10,一般不用百分數表示;11~100,百分數到個位;101~1 000,百分數到小數點后1位;余類推。
10表和圖 凡用文字已能說明的問題,盡量不用表和圖。如用表和圖,則文中簡要說明其數據,不要同時用表和圖重復同一數據。圖表中量和單位應是量的符號在前,單位符號在后,其間加一斜線方式表示,如t/min即表示以分鐘為法定單位的時間。圖表要有序號,只有1個時,仍用“表1”或“圖1”表示。表格用三線表,兩端開口,不用縱線;欄頭左上角不用斜線;除欄頭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橫線;上、下行的數字最好對齊;表內計量單位的名稱要使用單位符號。
11討論 應討論本實驗的新發現及得出的結論和觀點。應該交代本實驗的不足之處,尤其是某些實驗條件難以或未能控制之處。對不作為本實驗的內容不必寫出。不要重復在結果一項中已敘述過的內容。討論中應聯系實驗的目的與結論,應聯系實驗結果與其他結果。避免推理太遠,避免不成熟的論斷,避免因資料不足得出的結論,避免將本應納入引言(前言)的內容放在討論中。
12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必須以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主要公開文獻為限,但應精選。勿引內部資料和教科書。“未發表的觀察資料”和“個人通訊”不能列為參考文獻。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參考文獻,但在刊名后加圓括號注明“在印刷中”。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圓括號注明“待發表資料”,但不能列入參考文獻。“在印刷中”和“待發表資料”等,作者在投稿時應附復印件以供審稿時核查。正文中引用中文作者姓名時,應寫全名,勿寫××氏。參考文獻序號加[],其格式與標點符號應符合國家《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05)標準的規定。
參考文獻的作者3人以下,請列全;3人以上作者,只列出前3名,其后加等(中文)或et al(西文)。中、外作者均是姓前名后(同中文習慣);外文作者的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目前欄目是:藥效與毒理學研究、藥物動力學研究、化學成分研究、質量分析研究、工藝研究、方法學研究、動物模型研究、不良反應與合理用藥、專家述評、臨床藥理研究、中藥現代化、中藥指紋圖譜研究、新技術與新方法、學術探討、綜述等。
主管單位是:廣東省教育廳。
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
獲得的榮譽:
本刊學科影響指標、影響因子以及學科排序在全國同類期刊中位居前列,并全面進入國內權威的核心期刊評價系統,是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被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收錄,還是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
榮獲2000年第二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獎及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優秀獎,2007年“以嶺杯”第三屆全國優秀中醫藥期刊獎,2008被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榮獲“第四屆廣東省優秀期刊”三等獎,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12年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14年再次被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來源期刊,2015年榮獲第五屆廣東省精品科技期刊榮譽稱號,榮獲2018年度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2019年入選中華中醫藥學會2019年度T2級優秀中醫藥科技期刊目錄;2020年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即第9版)中國醫學類的核心期刊,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20年度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202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編校質量優秀期刊,2021年榮獲第七屆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榮譽稱號,2022年度中國高??萍计诳ㄔO示范案例庫_百佳科技期刊、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23年《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繼續入選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刊)來源期刊(2023-202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3年版入編通知、繼續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繼續入選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3)收錄期刊、繼續入選“中華中醫藥學會T2級優秀中醫藥科技期刊目錄”,2024年度榮獲第八屆廣東省精品科技期刊榮譽稱號、中國高??萍计诳ㄔO示范案例庫•百佳科技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收錄證書、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4)收錄證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