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選擇關鍵詞,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結構式和公式.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字(超過20個字的中文題名,需擬一個20個字以內的簡短題名供書眉刊用;必要時可加副題名),相應的英文題名不超過10個實詞.
作者、工作單位、地址 按國家相關標準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編.英文摘要中的郵編之后要加國名.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寫法:ZHANG Ying(張 穎),WANG Xi-lian(王錫聯),ZHUGE Hua(諸葛華).
摘要 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不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包含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其他.字數:100~300字.
關鍵詞 3~5個(最多不超過8個),中英文關鍵詞一一對應.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中圖分類號和文章編號由編輯部給定.文獻標識碼本刊分A、B、C三種,請按要求標出: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社科);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特約評論).
正文 論文按引言(不單列標題;用200~300字闡述開展本工作的目的,理論基礎和與本題有關的國內外進展情況及本工作的創新及特色,但無需對主題開展全面回顧,也不要述及研究的數據和結論)、方法、結果、討論與結論的格式書寫;研究報告、成果報道需加蓋單位公章;文章標題層次為:一級標題1,二級標題1.1,三級標題1.1.1;與本題目無關及無實驗依據的論述與結論、常規的數理公式及化學方程式不應包括;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同一單位在全文中寫法一致,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表達量值;用鉛筆標出公式中符號的文種,并寫清字母、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注出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
表 有表序、中文表題、英文表題;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及單位的國際符號;只附最必要的表,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處.
圖 提供計算機繪制、激光輸出圖,最好用Excel作圖.雙欄圖的橫坐標約為3.5~4cm,縱坐標約為2.2~2.5cm;有圖序、中文圖題,英文圖題;橫、縱坐標要有說明文字及單位的國際符號;照片要黑白清晰、層次分明;只附最必要的圖,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處. 如需地圖,請到標準地圖服務系統http://bzdt.ch.mnr.gov.cn/下載底圖繪圖并注明審圖號,地圖注意事項:南海諸島以及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不能缺失;中印邊界的東段、西段的爭議地區要與中國地圖一致;黃河、長江要完整;國界界線不能缺失且要完整。
參考文獻 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編文獻序號,在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弧[ ]標出;列出主要參考文獻.格式: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b.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 [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A].原文獻題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d.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 [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e.國際、國家標準:[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 [S].f.專利:[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 [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g.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h.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作者簡介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承擔過主要項目名稱(獲獎情況),發表論文總數.
致謝 只對協作者和提供材料的相關人員表示謝意.
其他 (1)論文在《中國環境科學》首次發表后,除一次性支付稿酬并贈送當期刊物2本以外,以其他形式出版該論文時不再需要支付稿酬和使用費.
(2)投稿視為論文作者同意將論文的翻譯權、匯編權、發行權及其印刷版和電子版的復制權、網絡傳播權轉讓給《中國環境科學》,適用于世界各地.
(3)投稿前請確認您的論文是原創性的,而且沒有在其他刊物或以其它任何方式公開發表過(包括任何文種).
(4)投稿前請確認您論文中的作者及作者單位署名順序已經得到所有作者的確認.
郵發號:2-572。
主編:張遠航
編委會成員:
王圣瑞
王自發
王伯光
王 燦
王金南
王夏暉
王 韜
方 濤
鄧紅兵
鄧述波
白曉慧
叢志遠
寧 平
畢 軍
朱利中
朱 彬
任南琪
任洪強
全 燮
劉紅年
劉 毅
嚴 剛
杜新強
李詠梅
李健軍
李 巍
楊竹根
肖文發
吳豐昌
何建中
何品晶
何凌燕
鄒長新
張遠航
陳世寶
陳 冰
陳寶梁
陳建民
邵 敏
周東美
周啟星
龐 軍
趙晨曦
胡洪營
胡 敏
姚 俊
賀克斌
賀 泓
倪晉仁
徐開欽
高吉喜
高 光
高寶玉
高彥征
高景峰
高 翔
郭新彪
席北斗
曹宏斌
崔驍勇
彭永臻
葛茂發
蔣建國
程紅光
戴曉虎
魏樹和
獲得的榮譽:《中國環境科學》2007~2009年,2013~2017年連續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資助,2015-2017年入選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TOP50。《中國環境科學》2011、2013、2014、2017年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為“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評為“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 《中國環境科學》被評為“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3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8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是中國科學文獻計量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依據《CAJ國際引證報告》,按上一年度中國學術期刊被SCI期刊、SSCI期刊引用的總被引頻次排序并經40多位期刊界專家審議,遴選出的TOP5%期刊。 《中國環境科學》在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2015年發布的第四屆中國學術期刊評價中再次獲得“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稱號。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按照各期刊的各指標綜合得分排名,將排序期刊分為A+、A、A- 、B+、B、C 6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