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要求
1)文題
文題應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
2)基金項目
稿件屬于基金資助者,應在首頁下面注明基金項目來源及編號。項目來源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書寫,并須提供基金項目任務書有關內容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3)著者
我刊不署名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信作者。著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同時寫明著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改。在著者姓名下面列出著者所屬單位名稱(詳至科室及郵編),同時提供單位英文譯名。
4)摘要及關鍵詞
論著類稿件須附中英文摘要,其中臨床研究、實驗研究論著應按照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的結構編寫摘要,其他論著應附指示加敘述性摘要。摘要字數一般以200~400個漢字為宜。正文前需標出3~8個關鍵詞。
5)數字與計量單位
執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公元、世紀、年、月、日、時刻、計數和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字時,每3位數字1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但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百分數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號不能省略,如5%~20%不要寫成5~20%;(70.2±10.6)%不要寫成70.2±10.6%。附帶尺寸單位的數值相乘,應寫:2 cm×3 cm×5 cm,而不寫成2×3×5 cm3。
6)統計學描述要求
寫明統計軟件名稱及版本,注明文中涉及的不同數據資料所用的相應統計方法?統計符號按《統計學詞匯及符號》(GB/T3358-2009)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符號舉例如下:均數用
(中位數用M);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標準誤用英文小寫;t檢驗用英文小寫t;F檢驗用英文大寫F;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7)圖表
每幅圖(表)應有獨立、完整的圖(表)題并有序號;病理照片應注明染色和放大倍數。圖表中涉及數量值的應標明數值的計量單位,表內同一指標的有效位數應一致。其他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表格一般采用三線表格式。
8)參考文獻
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對本文有重要價值的正式文獻,以近期發表文獻為主。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格式參考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文中參考文獻角碼依照其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正文右上角標出,如[1]、[3-6]。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全部著錄,超過3人只著錄前3人,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稱,外文期刊名稱縮寫以Index Medicus格式為準。
9)標題序號依據層次用1,1.1,(1),①
編輯部地址是北京東直門內南小街16號。
出版地:北京市
主編:劉保延
編委會成員:
萬有
馬勝興(美國)
馬鐵明
馬堃
王凡
王文清
王東巖
王華
王軍
王國辰
王京京
王彥青
王洪峰
王艷君
王舒
王富春
王麟鵬
卞兆祥(中國香港)
方劍喬
方繼良
田捷
白萬柱
呂愛平(中國香港)
朱冰梅
朱兵
任添華
劉存志
劉伍立(中國香港)
劉農虞
劉志順
劉巖
劉煒宏
劉建平
劉保延
劉振寰
劉健華
劉智斌
劉慧榮
齊淑蘭
關玲
米勇
湯淑蘭(英國)
許能貴
孫忠人
孫建華
嚴興科
勞力行(中國香港)
李石良
李麗紅
李明洙(韓國)
李彬
李瑛
李博
李瑞
楊永清
楊華元
楊觀虎(美國)
楊金洪
楊駿
肖宏
吳中朝
吳文忠
吳效科
吳煥淦
吳強
吳濱江(加拿大)
何玉信(美國)
何麗云
余曙光
沈衛東
沈雪勇
張仁
張樹劍
張俊華
張銘連
張樟進(中國香港)
陸永輝
陳少宗
陳日新
陳永君
范軍銘
林志秀(中國香港)
周美啟
宓軼群
房繄恭
趙吉平
趙百孝
趙宏
趙京生
趙勇
郝重耀
榮培晶
胡玲
姜翼(新西蘭)
賈寶輝
賈春生
夏有兵
倪光夏
徐紅(澳大利亞)
徐斌
高希言
高明
高樹中
郭義
郭永明
唐巍
黃龍祥
黃金昶
黃泳
曹煬
常小榮
崔瑾
符文彬
符仲華
章薇
梁鳳霞
梁繁榮
董宏光(瑞士)
董勤
韓景獻
景向紅
喻曉春
儲浩然
曾芳
路玫
樊鎣(美國)
冀來喜
張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