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工業期刊發表毛澤東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思想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工業設計時間:瀏覽: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不僅僅是毛澤東和劉少奇二人的貢獻,它凝聚了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智慧和心血。本文通過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思想的梳理,旨在讓人們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上,曾經有過一段選擇走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的設想,毛澤東、劉少奇、張聞天、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之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從新民主主義工業化的理論構想到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踐,再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再一次昭示:前輩們的探索成果構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淵源;前輩的探索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去開拓未來的路。

  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思想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在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上具有創造性的理論貢獻。這一理論雖未在實踐中展開,但其理論價值和探索精神是十分寶貴的。本文擬就這一問題略作探析。

  一

  羅榮渠在《現代化新論》一書中對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作了如下評說:“百年的變革始終在抄襲外國與回歸傳統之間搖擺,時斷時續,雜亂無章,不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沒有找到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1]”歷史經驗一再表明:中國要取得現代化的成功必須創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型的發展模式。

  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如何實現國家的富強,完成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歷史難題。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開始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極富創建性地提出了走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的初步設想。毛澤東比較集中思考這一問題是在l944年至建國初,主要思想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實現新民主主義工業化的重大戰略意義。

  1944年8月,毛澤東在致博古的信中指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是機器,不是手工,我們現在還沒有獲得機器,我們就永遠不能勝利,我們就要滅亡。現在的農村是暫時的根據地,不是也不能是整個中國社會的主要基礎。由農業基礎到工業基礎,正是我們革命的任務。”[2]

  2.實現工業化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中心任務。

  毛澤東說:“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從侵略者、地主、買辦手下解放農民,建立近代工業社會。[4]”不言而喻,毛澤東認為民主革命時期的中心任務是革命戰爭,解放農民;民主革命勝利后所建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經濟,建立近代工業社會。毛澤東所構建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為將來過渡到社會主義準備物質條件。“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而斗爭,而且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5]”毛澤東把實現工業化看作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中心任務,這一思想一直貫穿于他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之中。

  3.實現工業化,必須走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

  實現工業化,首先必須解決道路問題。毛澤東以中國經濟的落后性為前提,指出:中國的工業化,既不能走歐美式的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也不是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依照孫中山博士的主張,中國工業化將有三種形式,我們認為這是與中國存在的情況相適合的。支配全國經濟的大工業,如鐵路礦山,應由國家經營發展,其余工業應由私人資本經營。至于對我們巨大的潛伏著的手工業與農村作坊的開拓,我們將依靠強有力的民主經營的合作制度。[6]”“中國的經濟,一定要走‘節制資本’與‘平均地權’的路……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7]”顯然,毛澤東在這里所說的,就是通過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來完成國家的工業化,在新民主主義社會條件下,實現工業化這一歷史任務。這是因為:第一,在新民主主義國家里,無產階級已掌握了領導權,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這是保證工業化完成的政治條件。第二,在經濟上,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一種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混合型經濟形態,這種經濟形式是適合當時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基本狀況的,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毛澤東堅信,通過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一定能夠實現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完成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同時又可以避免資本主義社會在工業化過程中所出現的激烈的社會問題,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來。因此,選擇走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的構想一直為全黨所認同,直到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毛澤東和黨中央才真正放棄了走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的設想。

  二

  建國初,劉少奇受毛澤東之重托,集中精力研究新中國經濟建設問題,形成了他關于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總體構想,其中劉少奇對新中國工業化問題的論述顯得尤為突出和獨特。它一方面繼承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思想的理論成果,另一方面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和思想,使之更加完善和系統,標志著毛澤東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在中國革命大轉變時期,劉少奇反復強調實現工業化的重大戰略意義。

  如果說40年代毛澤東提出新民主主義工業化思想,還只是一種理論構想,那么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就成了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了。在革命大轉變關頭,劉少奇首先抓住了這一中心問題,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1950年,劉少奇在《國家的工業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文中指出:舊中國所以貧窮、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從歷史上來說,這有兩個基本原因,一是現代化的機器工業、運輸業和農業還很少,生產力很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外來帝國主義和中國的封建地主、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對中國的長期統治。他接著說: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推翻帝、封、官的統治,建立人民政權,從而解放已有的生產力;第二件事情,就是以人民民主專政作為主要工具,發展一切有益于人民的生產及其他經濟事業。做好第一件事情的意義,只是解放中國已有的生產力,消除發展生產的障礙,但還不是生產力的直接提高。中國只有逐步地走向工業化和電氣化,才能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國防力量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劉少奇最后斬釘截鐵地指出:“如果我們在做好第一件事后,不能接著把第二件事情做好,那么我們的革命就沒有什么大的意義了,我們的革命就不能說是已經勝利了,相反,我們還要遭受到可恥的失敗。”[8]

  劉少奇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統一、辯證地認識和分析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以及最終實現工業化等重大問題,進一步強調了實現工業化的重大歷史意義。

  2.劉少奇把實現工業化看作是整個新民主主義階段的中心工作,使工業化的中心地位更加凸顯。

  1949年8月,劉少奇在中共中央東北局干部會議上指出:“只要第三次世界大戰不爆發,經濟建設的任務就不變。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不爆發戰爭,我們的任務就一直是經濟建設,要把中國工業化。”[9]1951年7月,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今后的歷史任務》的報告中又指出:“在建設時期,除必要的國防外,一切工作和其他建設均配合經濟建設,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0]”1952年8月,劉少奇在給共青團中央第三次全體會議作報告時再次指出:“國家建設工作,是我黨在全國的中心工作”,“大的運動今后不可能再有了,主要的是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11]。

  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階段,我們都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直到在中國實現工業化,這是劉少奇關于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綱領的總體精神。1951年2月,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三年準備,十年經濟建設”的戰略思想。毛澤東本人沒有對這一戰略構想作詳細論述,建議劉少奇向干部講述這一問題。此后,劉少奇多次指出:“現在就有人講社會主義,我說這是講早了,至少是早了十年。當然,作為理論和理想,我們做宣傳工作還要講,而作為實踐的問題,十年建設之內社會主義是講不到的。……社會主義什么時候搞呀?還要看實際情況才能答復這個問題。[12]”劉少奇把這個建設階段稱之為新民主主義建設階段,“三年準備,十年經濟建設”,目標是要實現中國的工業化,為將來進入社會主義做好物質技術的準備。這表明,在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之前,堅持走新民主主義工業化道路是全黨的共識。劉少奇為之做了大量的理論準備工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金华市| 保山市| 攀枝花市| 西贡区| 大英县| 平泉县| 青河县| 石泉县| 中宁县| 越西县| 乐亭县| 新乡县| 长垣县| 赤城县| 洪湖市| 长寿区| 平湖市| 新干县| 江西省| 康定县| 白朗县| 嵩明县| 无棣县| 龙泉市| 墨江| 井研县| 阳新县| 讷河市| 乌拉特后旗| 昭苏县| 巴彦淖尔市| 常山县| 鹤庆县| 新晃| 红安县| 澜沧| 莎车县| 沈丘县| 巴青县|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