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 |
期刊名稱: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33-1385/TK | |
國際標準刊號: | 2095-7092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浙江省水利廳 | |
主辦單位: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季刊)曾用刊名:浙江水專學刊;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學報,1987年創刊,是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的技術類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其讀者面向全國水利、電力、建筑、交通、鐵路、機械等系統的勘測、設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基層有關工程管理、經營單位以及全國各省市公共圖書館和情報信息機構,并科技扶貧贈送到全國120多個有水缺電縣。《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主管單位:浙江省水利廳,主辦單位: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國內統一刊號:33-1385/TK,國際標準刊號:2095-7092
• 期刊欄目:水利水電工程、河口與海岸工程、土木建筑與環境科學、機械與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水利史志及水文化、教學與研究。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主要刊登水利、建筑與土木工程、電力工程、機電工程、汽車工程、管理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及基礎學科等領域內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工程實例等,也適當刊登具有創見的教學研究論文,旨在及時、準確、全面反映水利水電科學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情況,促進學術交流,培養水利水電建設人才,為水利水電建設和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22;總被引頻次:222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133;綜合影響因子:0.092
• 2015年《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第 2期投稿論文:
湘湖歷史上官紳民間的合作與沖突……………………………………陳志根
試析閩浙木拱廊橋的文化價值和保護利用………………………………孫琦琦
杭州錢塘江灌區河網增加取水規模取水可靠性分析………………………………姬戰生 孫映宏
土石壩加高加固防滲措施及邊坡穩定的分析研究………………………………翁湛
平面形態對倒八字形港池水沙特性規律研究………………………………張家飛
Geo-studio軟件在大型水庫邊坡穩定性評價中的應用………………………………李敏 婁紹撐
浙江省灘涂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績效評價………………………………周銘 朱美虹
客運船閘游客過閘等待時間的計算分析………………………………王巧紅
趙山渡水力發電廠閘壩防雷系統的改造與升級………………………………鄭峰
趙山渡水力發電廠35kV開關柜設備改造………………………………徐金紅 劉昊 林孝亮
小水電對淳安縣自然環境影響評價………………………………王連春
三峽—葛洲壩兩壩間水田角深水急灘整治措施研究………………………………賈華杰 許光祥 樓金仙
石膏板生產線消防系統設計………………………………裘燕春 杜理平
鋼筋應力計在樁身軸力測試中的計算方法………………………………李鋒
范例:試析閩浙木拱廊橋的文化價值和保護利用
2009年,由浙江省和福建省聯合申報的“中國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1月,由浙江泰順、景寧、慶元,福建壽寧、周寧、屏南、政和聯合申報的“閩浙木拱廊橋”被正式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木拱廊橋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研究其保護、利用的價值與措施對傳統水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不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還將對其他傳統水文化起到重要的啟發與借鑒意義.1木拱廊橋的遺產價值廊橋,又被稱為“風雨橋”或“蜈蚣橋”,因為橋上有廊,可避風擋雨,供人休息.其形式石拱廊橋、木平梁廊橋、伸臂疊梁式廊橋、八字撐木平梁廊橋、木拱廊橋等.其中木拱廊橋多分布在閩浙山區,因其獨特的造橋技藝,被稱為是我國古代橋梁歷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1.1精湛的造橋技藝木拱廊橋的外在形式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極為相似,在被文物工作者發現后,引起了學界的重視.但是,“木拱橋營造技藝是如何產生的,到現在還沒有權威的定論”[1].